扫码手机阅读

诸葛亮生死之迷

作者:三少爷的笔 | 分类:穿越 | 字数:15.2万

四出祁山

书名:诸葛亮生死之迷 作者:三少爷的笔 字数:3376 更新时间:2025-01-26 01:37:30

魏明皇帝曹睿积累已久的愤怒终于爆发,魏国四路大军同时进攻蜀国,蜀国危在旦夕。

但这样大规模的出兵却被一场罕见的连续三十日的暴雨给逼退了,这样的一场暴雨可以说让曹睿愤愤不已,但却是给了蜀国一次生还的希望。

在曹睿看来,这样的一场暴雨是天不助我,天时不在,我可奈何?而同样的大雨在诸葛亮看来则是,天佑我大汉!在古代是非常信奉上天的说法的。为什么说皇帝都是天子呢?天的儿子嘛,是上天让皇帝来统治老百姓的,所以在普通老百姓看来这个天是最神圣无比的东西。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魏国四路大军还没碰到我就退了,当然是上天在眷顾我。

于是建安九年也就是公元二三一年,诸葛亮休养两年之后发动了第四次北伐。

这一次北伐诸葛亮还是准备非常充分的。根据前几次北伐失败的经验,诸葛亮深深地意识道每次失败基本都是以粮草不足而退兵,因此诸葛亮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静心研究,发明了一种运输工具名为木流牛马。这种运输工具外形颇似一头牛,而且可以自已行走,只不过速度比较慢。但他的优势也非常明显,一头木流牛马内部可以装载大量粮食,运输时只需一部分军队护送便行了,这样可以节约不少的军力。

所以我们谈到木流牛马,不得不佩服诸葛亮高超的智商,他已经不再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位优秀的发明军。

三国时期很多兵器都由他发明或者改良,比如说弩箭。我们知道以前的弓箭,一次只能射一支箭,而且瞄准需要大量的时间,距离也很短,对于普通的士兵命中率很低的。但是诸葛亮的改良下,这种弩箭一只可以发射六支箭,而且穿透力非常强,只要射中完全可以个一箭穿透敌人的铠甲。这样的武器使得当时远程攻击的战斗力提升了数倍。

曹睿得知诸葛亮再次起兵伐,无可奈何只得派兵抵抗。但此时魏国大都督曹真却身染重病,挂着吊瓶在家输液呢,怎么能去领兵呢?这时的曹真可是魏国的镇国之宝,凡有大战必定是由曹真领兵出击的,但曹真却在这个时侯挂吊瓶去了,曹睿不得不起用司马懿为大都督领本部兵马抵抗诸葛亮的进攻。

这个司马懿,熟读兵书,深谙兵法,论个人能力决不在曹真之下。可曹真毕竟是皇室宗亲,他的忠诚也是最靠的住的,因此即使曹真的水平低于其他一些将领,但曹睿仍会将曹真的位子放在首位。

而对司马懿来说,这是曹睿第一次任命他为大都督,总领军事,这是他最好的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也是他打击曹真的最好机会,因此,这一仗司马懿必定全力以赴。

司马懿也应该知道诸葛亮的实力,此人非同一般,决不是凭三脚猫功夫出来混场子的人,因此在整个战斗中都显得非常谨慎。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前来阻击自己,留下王平继续领军攻打祁山,自己率主力迎战司马懿。

诸葛亮在上邽打败了魏将郭淮、费曜,想一举打败司马懿大军。司马懿深知蜀军远道而来,

粮食后勤有限,便凭险坚守,做好防御措施,拒不出战。双方的第一次交手以诸葛亮的完胜而告终。

而此时正当诸葛亮想如何引诱司马懿大军出来决一死战之时,蜀国内部出了问题。

诸葛亮虽然使用了新式的运输工具木流牛马,但蜀国的特殊地理环境却很大程度限制了这种工具的效能。诸葛亮的粮草基本来至于永安地带,也就是从李严的地盘产生,那么这些粮草必定由李严的军队来护送才行。李严军中一位送粮官名为苟安的便成为这次战争的转折点。

所谓军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如果没有足够的粮草来支撑其战斗力会大打折扣。所以军法中明确规定,凡是运粮官输运粮草迟到三日便可斩首。可而这个苟安非常喜欢喝酒,逢酒便醉,他在这次运粮过程中,因为自己的贪酒居然迟到了十天,按军法处置砍他三次头都不过。诸葛亮又是以依法治国著称的,本准备斩杀苟安的。

诸葛亮的近臣杨仪劝阻道:苟安为李严部下,而丞相北伐祁山粮草大部分来自李严地界,如果冒然杀掉苟安,怕引起李严不满,何况李严又是先帝的托孤重臣,打狗还得看主人呀。诸葛亮思考后决定,免去苟安死罪,但活罪难逃,将苟安痛打一顿,让他回军中戴罪立功。

我们从后来的结果可以看出,诸葛亮一时的犹豫铸成了大错,也会认为杨仪的建议干扰了诸葛亮的判断。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诸葛亮这次的选择也无可厚非。

李严和诸葛亮同为托孤重臣,而诸葛亮后期大权在握,李严却偏安一个永安城,心中本来就不爽,在这个时侯和李严打交道自然要处处小心,否则矛盾加大,自己防碍自己的北伐大业。因此诸葛亮的法外开恩应该不算是犯大错,必竟客观条件就这样。

但这个苟安,真是人如其名属狗的,不仅不戴罪立功报答诸葛亮的不杀之恩,相反,居然当起了叛国者,他投奔了司马懿。

这司马懿一听说蜀国的运粮官来了,欣喜若狂,立即招为已有。并给予重金,让苟安回蜀国使离间计。苟安一看到成堆的金银珠宝,都忘记自己是谁了,于是照司马懿的吩咐,来到蜀国肆造谣,说这个诸葛亮屡次事后伐魏其实是为了自己在军中立威,以便今后能推翻刘禅,自己当皇上。

原先,刘禅听到这样的传闻都不以为然,他相信自己的相父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不可能背叛他,也就没当回事。可是苟安这谣造的太利害了,这也许也是他的本事,甚至收买了刘禅身边的太监,就这样,刘禅今天听说诸葛亮要造反,明天又听说诸葛亮要推翻他,心中逐渐生疑了。终于有一天忍不住了,连发昭告催诸葛亮搬师回朝。

诸葛亮无奈,大好的形势却因为刘禅莫名其妙的昭告不得不放弃,诸葛亮于是带着大军返回成都。

回成都后,诸葛亮查明情况,对众大臣说:这苟安运粮迟误,我希望他戴罪立功,饶他不死,他却背叛我军,听从司马懿的安排鼓吹我诸葛亮有异心。我诸葛亮受先帝托孤之重

,事事谨小慎微,不敢有丝毫怠慢,就是希望希望能兴复中原,恢复大汉伟业,如今伐魏一战大获全胜,形势一片大好,却在这个时侯被小人算计。众大臣包括刘禅听话都不吭声,也不敢吭声,知道自己是受了蒙骗。诸葛亮继续说道:希望各位大臣同心同德,助我北伐。

于是诸葛亮休养一段时间后,带着大军继续攻击曹魏。这司马懿看到苟安的计谋生效后,非常高兴,以后诸葛亮大军撤了,自己又可以安枕无忧了,谁知道回京报捷没几天,屁股都还没坐热呢,这诸葛亮又率大军来了。

曹睿只能再次派司马懿提兵应战。

司马懿由于上次吃了诸葛亮的亏,这次对抗诸葛亮不敢轻易言战,便坚守各要塞,拒不出战。而此时司马懿的部将见司马懿如此懦弱,十分不满,都讥笑他。在众将的一再要求下,司马懿只好派张郃攻无当监王平,未拔;自己则率众迎击诸葛亮,诸葛亮派大将魏延、高翔、吴班分三路领兵作战,大败魏军,杀掉魏军三千多人,获得战利品玄铠五千、角弩三千多。并且还射杀了魏国名将张颌。司马懿再次受到重创,但他却对部将发脾气道:诸葛亮神出鬼没,你们这些人根本不懂兵法,非得出战,才致此大败。众将皆不敢出气。这就是司马懿的为人,他做为主帅,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打了败仗呢,却说下属不懂兵法,却不知自己该做什么?不会去检讨自己的问题,这是典型的推卸责任。从这些事情便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人品极差。

司马懿就继续着他的龟缩战略,不管你诸葛亮怎么做,我就是不出战。诸葛亮正在想办法引诱司马懿出次出战决战之时,突然李严部下马忠、成藩找到诸葛亮呈上李严亲笔书信,说近段时间大雨连连,永安之粮草没有办法运上前线了,希望诸葛亮撤回大军。

诸葛亮无奈,没有跟上的粮草只能撤回了。

这可李严这时却做了一件最不该做的事情,你说运粮不济的确是有问题,可大雨连连也是一个原因,到时诸葛亮回详细解释清楚也不至于会怎么样,当然处罚肯定是有的。结果这李严过分担心诸葛亮回成都后会死咬着自己不放,于是在朝中声称,军中粮草充足,不存在粮草问题,不知道诸葛亮为何撤军?而在此时他对刘禅上了一道凑折称,诸葛亮此时撤回大军实际上诱敌之计。刘禅一听,有道理。

直至诸葛亮大军撤回成都时,刘禅才缓过劲来,怎么丞相突然回来了?不是北伐进展顺利吗?

然后诸葛亮在朝廷之上与李严当堂对质,并将李严派人给诸葛亮的书信拿了出来。李严看后,一看躲不掉了,叩头认罪。最后,李严被贬为庶民。

至此,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因为内部的问题而失败了,这也失去了一次非常好的进攻魏国的机会。失败的原因,自然在李严身上。那么这个李严和诸葛亮同做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重臣,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之上我们谈到的,李严两面派的做法是完全符合史实吗?李严如果真想耍两面派为什么会给诸葛亮写信让诸葛亮抓住把柄呢?明天我想继续说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