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种田:我竟成了农门显眼包

作者:当真无可奈何 | 分类: | 字数:57.9万

第112章 云县主

书名:穿越种田:我竟成了农门显眼包 作者:当真无可奈何 字数:4446 更新时间:2025-02-21 02:06:22

云澜抬眼便看到一个身穿皂色外袍面白无须的年轻人。

此人眼睛无比灵动,见到云澜没说话便先笑开了,“哎呀呀,这位便是发明了曲辕犁的云澜云姑娘吧,陛下看了夏大人带回去的曲辕犁,还有那蔬菜大棚的收成,特命咱家来此地宣旨,而且还要替陛下好好看看咱们这位十六岁,巾帼不让须眉的奇才,今日咱家一见果然是好样貌啊。”

“让公公见笑了,公公前来传旨,云澜匆忙未能远迎,失礼了。”

云澜也不知道这位太监怎么称呼,只能尊称为“公公”,在大魏朝“公公”是对太监比较尊重的一种称谓,而且不到品级的太监还不能被称作公公呢。

这内侍果然高兴,但还是微微正了正神色,尖声细气地说道:“当不得云姑娘的这句公公,咱家是刘总管的干孙子,您叫咱家小安子便好。若是云姑娘准备妥当,咱家可要宣读陛下的旨意了。”

云澜对下跪真是不怎么喜欢,可现在身处大魏朝,怎么也要跪这一下的。

“安公公,请您宣读吧。”

小安子看了看方向,然后朝南面北的站定,而宋斐然以及后边的一众衙役全都躬身站在了一侧,至于来看热闹的榆树村百姓,也呼呼啦啦的跪了一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今有良家子云氏女云澜,克娴内则,淑德含章,此女才华彰显……”

小安子足足念了能有一盏茶的时间,而云澜跪在地上只觉得耳朵里嗡嗡的,除了开头那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之外,其他的句子基本没听懂。

云澜:果然到了古代就更甩不脱古文了,-_-||。

好不容易听到了旨意里的“县主”两个字,云澜这才松了口气。

大魏朝女子的爵位从低到高是:乡主、县主、郡主以及公主,若是从夫家那边来的则是各种诰命夫人,而公主和郡主一般不会册封给非皇室宗亲的女子,所以这县主已经是不小的爵位了。

另外这种不是从夫婿那里得来的爵位,品级还非常高,公主是正一品,郡主是从一品,再往下的县主是正二品,哪怕是最小的乡主也是从二品。

虽说这只是爵位品级,但有爵位在身上就已经进入了大魏朝的贵族阶层,哪怕是三品大员见到云澜也得躬身行礼,否则就是对宗亲的大不敬。

云澜只觉得心头一阵恍惚,从今日开始她再也不是那个乡野的村姑了,而是大魏朝的二品县主。

哪怕她只是没有封地食邑的光头县主,但是每年朝廷还是会下发县主的俸禄以及年节的赏赐都不会少。

等到安公公念完,云澜三跪九叩之后双手接过了那道明黄的圣旨。

云澜看着上头绣着精致的五爪金龙,心说这东西摆在家里那可真是倍有面子。

安公公这会儿马上换了一副更加热情的小脸,还连连拱手说道:“恭喜县主,贺喜县主,您可是咱们大魏朝头一份儿的县主,这可是了不得的喜事,陛下还特意赏赐了布帛、金银还有各种县主要用的器具,一会儿还得劳烦县主点收一下。”

“有劳安公公了。”

云澜看过那么多影视剧,自然知道这会儿人家是在讨要喜钱呢,只是她平时不出门的时候没有随身带银子的习惯,赶紧说道:“安公公稍等。”

正在云澜转身要回屋拿银子的时候,就看到宋斐然挥了挥手,马上就有人端了托盘过来,托盘上放着许多荷包,那荷包都是鼓鼓囊囊的,显然里头都塞着钱。

宋斐然怕云澜不懂这些,便早早的替她准备了,这会儿笑嘻嘻的对着小安子说道:“劳烦安公公跑这一趟,这是云县主给大家准备的茶钱,还请诸位不要嫌弃。”

“哎哟,咱家哪里能收宋世子和云县主的钱啊,那不是打咱家的脸吗?咱家的干爷爷是刘公公,来之前就交代过了。”安公公自然是认识宋斐然的,赶紧推辞道。

“那就当是云县主给刘总管的,总之就不要推辞了。”

那安公公也是个妙人,亲自将托盘接了过来,然后赶紧给宋斐然和云澜行礼,“谢宋世子、云县主赏赐。”

云澜不知道刘总管是谁,但听到“总管”二字,也猜到八成是个大太监,而且这种封诰的旨意都是好事,这种活儿一般人家都要给赏赐的,属于最好的那类传旨,不是有点人脉关系的还轮不上来宣旨呢。

这安公公没有多留,宣旨完毕后,便匆匆告辞,说是要回皇宫复命。

宋斐然倒是留了下来。

主要是整个榆树村的人都来看热闹了,宋斐然怕生出什么事端,云澜一个人应付不过来。

村长见内侍离开,这才上前几步,小心翼翼的问道:“云丫头……啊不,小老儿见过云县主。”

说着又是要跪,而旁边看热闹的村民见村长都要跪拜云澜,自然也跟着膝盖一弯。

云澜可见不得村长爷爷给自己下跪,赶紧上前搀扶,“村长爷爷,快起来,您这样可是要折我的寿啊。”

第112章 云县主

宋斐然在她身后说道:“云澜你这个县主可是正二品,二品以下的官员见到你都要行礼的。”

“那怎么能一样?”

二叔和二婶也在人群里,云澜招呼他们,几人才被大家推了出来。

“澜儿……云县主……”

见二叔和二婶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自己了,云澜只能先开口说道:“二叔、二婶,咱们是一家人,你们要是再叫我县主,我可真生气了。”

“好好好,澜儿。”云二山非常激动,他都没想过家里竟然能出一个县主。

这时村长倒是给他们解了围,“云二啊,你家云澜成了县主,这可是咱们村的大事,得好好的操办一下,你觉得怎么样?”

“办,必须得办。”

当然这一次宴席就不能让云澜动手了。

开玩笑,县主做的饭谁敢上桌吃啊?不怕被朝廷问罪嘛!

没听宋大人说县主是二品吗?要知道淳安县的县令才七品官呢。

云澜封了县主这件事,着实让榆树村的村民内心大为震动,甚至淳安县里的几个富户也对此事议论纷纷。

赵家的书房内,赵老爷唤了赵闻前来。

“我让你去邀请云峥参加春日诗会,你请了人家没有?”

赵闻虽然不解自己老爹这么做的意思,但还是点头道:“年节之前就请了,但是他没给答复。”

“那就再去请一次,要有诚意。”

“爹,你这是做什么?虽说云家是富裕了,但还不就是个泥腿子。”赵闻脸上全是不屑的神情。

“砰——”赵老爷狠狠一巴掌拍在了桌上,抬手指着赵闻怒道:“你知道什么?刚刚县衙里的班头给我传信儿,说是云家的云澜被封了县主,你知道县主是多大的爵位嘛,那奉车都尉府的大人见了她都要行礼的!”

赵闻皱着眉反问:“县主?真的假的?”

“朝廷封诰岂能作假,一大早县衙里的宋大人他们就去榆树村了。”

赵闻的脸上闪过一丝颓然,“这……这岂不是说以后见到云峥我都得让他三分了?”

“什么三分,你给我好好跟云峥搞好关系。”赵老爷长出了一口气,又道:“这云澜突然被封县主,还不知道是有什么功劳,咱们大魏这可是第一次给异姓女子封了爵位啊。”

“爹,你是不是忘了魏越公主啊?”

赵闻想说那也是异姓女子。

“你懂什么?魏越公主本就是百越的公主,而那云澜原本就是个老百姓!”赵老爷不放心地又叮嘱道:“反正从今天开始你得把云峥给我交好了!”

说到这儿,赵老爷忽然皱了皱眉,心里衡量了一番,“不行,我还是得亲自去拜见一下县主。”

……

等村民们都散去,云澜这才有功夫去查看皇帝下发的赏赐。

她这个县主没有封地,但陛下十分大手笔的赏赐了她千亩良田,这些田地都在京城附近,原本属于皇庄的土地,这会儿连同土地和那些耕作这些土地的农户,也都成了云澜名下的财产。

除此之外,皇帝还赏赐了一栋京城的宅子,以及布帛千匹、黄金百两、白银千两,还有一堆什么马、牛之类的牲口,县主的服饰、车架等等。

另外还赏赐了侍女两人,如今正站在院子里等待云澜的调配。

看着家里突然冒出来的两个统一着装的宫女,云澜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这些人没地方安置啊。

云澜和颜悦色地来到两人面前,“你们都叫什么名字啊。”

“奴婢芷晴,拜见云县主。”

“奴婢芷柔,拜见云县主。”

两个小姑娘的年纪看起来也就十四、五的模样。小圆脸的那个是芷晴,个子稍微高一点是芷柔。

云澜忍不住在心里感叹,这要是放在现代是妥妥的初中生啊。

“我这里就不用自称奴婢了,没那么多讲究。”云澜准备打开天窗说亮话,“我之前就是个老百姓,平时也没有用奴婢的习惯,你们若是有其它的去处,我可以放你们自由,还会给你们一些财物……”

谁知道云澜这话一出口,吓得两个宫女“噗通”一声就全跪在地上了。

脸圆的芷晴诚惶诚恐地说道:“若是奴婢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县主责罚。”

“怎么了?”

云澜属实不理解,自己是说了什么恐怖的话吗?

芷晴跪在那里,头垂得很低很低,轻声道:“若是县主不要奴婢,奴婢们会被送回掖庭,到时候只能做最低等的粗使宫女了。”

“原来是这样啊。”云澜这才发觉自己真是对皇宫的规矩了解的太少了,她赶忙示意两人起来,“这里不是皇宫,也没必要动不动就跪,衣服脏了还得洗,以后就蹲礼便好。”

“谢县主。”

之后,云澜将两人安排到了云峥的房间暂住,想着等开春春耕播种之后,再找人来将房子扩建一下。

自己的员工宿舍怎么也不能太寒酸,而且浴室和厕所的现代化建设也要赶紧提上日程。

芷晴和芷柔不愧是宫里出来的,做事麻利得很,不一会儿的功夫,便将云峥的房间收拾了出来。

“你们将就一下,等春天过了我就翻修房子,到时候每个人都是单间。”

“谢县主。”

云澜感觉跟这俩宫女说话有点难受,她还没学会古代人那套心安理得被人伺候的生活方式,只能又说道:“那个……你们帮我清点一下陛下的赏赐吧,对了,你们识字吗?”

“回县主的话,奴婢二人都识字,也会一些算术。”说话的还是芷晴。

“那可太好了,这会儿天气还不错,清点好了,一会儿咱们好好一顿。”

云澜话音刚落,就看到芷柔屈膝行礼。

“县主,奴婢会做一些小菜,中午就让奴婢下厨吧。”

“好,不过这厨房的土灶你用得来吗?”云澜好心地问道。

芷柔又是屈膝一礼,“请县主放心,奴婢小时候家里也是用土灶的。”

“那我去拿点菜给你。”云澜想着是从系统里拿点菜出来。

说起来这两个宫女让她感觉到了深深的不适,只想着要不回头找个机会把两人送去京城的宅子好了。

也不知道皇帝赏赐的京城宅院是什么样的。

……

垂拱殿外。

内侍、宫女都悄无声息地站在长廊下头,听着殿内某位老臣的话语,彼此都用对视来传递不解的情绪。

皇帝翻看着手里的折子,好半天都没吭声,在一旁伺候的刘福全都下意识地放轻了自己的呼吸声。

他跟随陛下这么多年,从陛下轻微敲动桌面的动作里已经看出陛下不高兴了。

“佑恭,你这是何意啊?”陛下合上手里的奏折,将它扔到了桌案上。

杨佑恭乃是门下省的左谏议大夫,手下便是朝廷里最让人头疼的一群官员——言官。

“听闻陛下封了一名乡野女子为县主,臣以为自举不妥。”杨佑恭的年纪跟皇帝差不多,本身出自河西杨氏,而这杨氏正是最早支持皇帝的家族之一。

要是论起来,他们可以算是有“从龙之功”的。

“佑恭,这旨意已经发了,朕不能出尔反尔。”

“臣并非想要干扰陛下的旨意,只是大魏朝立朝四十余载,还尚未单独封过外姓普通女子的爵位。”

陛下沉声道:“那佑恭可知这女子的功绩?”

“臣知晓,虽说农为国之根本,但推广新农具还是要由朝廷来做……”

“你是觉得封她县主太过了是吗?”

“臣是这么认为的。”杨佑恭不愧是言官之首,旁人可不敢这么跟陛下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