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种田:我竟成了农门显眼包

作者:当真无可奈何 | 分类: | 字数:57.9万

第100章 收木耳

书名:穿越种田:我竟成了农门显眼包 作者:当真无可奈何 字数:4543 更新时间:2025-02-21 02:06:22

“迂回战术?”云澜冷笑一声,“他一个恶霸,还会用兵法不成?”

沈掌柜点了点头继续说了下去。

蔡辛想着既然不能强抢民女,那么只要让于家的女儿嫁不出去就可以了。

他让自己的心腹手下去于家盯着,只要有人上门说亲,又或者是来相看的,便会让人去将对方毒打一顿。

打完也不逃走,将人送去医馆给看病,还留下医药费和赔偿,总之就是用银子将这些事情全都抹平。

于家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来提亲的大多也就是小商小贩,没有什么背景和势力,见对方又是赔钱又是道歉的,自然也就算了。

可这么一来二去,县城里的人便知道那于家的姑娘碰不得,自然而然就没人上门提亲了。

于老板也是愁得不行,所以李氏找的媒婆上门探问,他才说了那种“怕是看中我家钱财”的话。

其实是怕云海被蔡辛盯上,万一又挨揍了可如何是好。

云澜听完只觉得这个蔡辛脑子应该是挺好使的,不然也不会想出这么个办法。

只是这脑子怕是用错了地方。

“既然这蔡辛好美人,于家就没想着去外地买个美人回来?”

大魏朝并不禁青楼妓馆,另外还有许多卖艺不卖身的乐坊,想要从其中找个完璧的美人赎身并不是什么难事。

“云姑娘有所不知,于家虽然开了个布庄,但其实生意很一般,有罗家的布庄压在上头,他家也就是比寻常百姓的日子好过一点,那乐坊里的青白女子价钱可不低,怕是于家布庄得卖掉一半才能买得起一个好颜色的。”

“另外,那蔡辛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他打眼一看啊,就能分辨那女子是良家还是乐坊青楼出身,他家里的小妾全都是清白人家的女儿,乐坊青楼里的姑娘他还看不上呢。”

云澜啧了一声,心说这个蔡辛还挺挑剔啊。

如此一来还真有点不好办了。

“那蔡辛平时就在县城里都不去别的地方吗?”

“云姑娘是想,等着蔡辛不在县城,然后将婚事给办了,到时候他也就没辙了对吧?”

云澜点点头,从沈掌柜对蔡辛的描述来看,若是于家的女儿真正嫁出去了,他应该就不会纠缠了。

沈掌柜叹了口气,“这事不成的,于老板也不知道跟蔡辛在呕什么气,说是一定要让女儿风光大嫁,不肯草草将婚事办了。”

“这……”

云澜心说这个于老板难不成是个榆木脑袋?都什么时候了,还讲究风光大嫁,回头真是将女儿拖到十八、九岁了,怕不是只能去蔡辛府上当小妾了。

“所以事情难办就难办在这里,风光大嫁的话三书六礼,怎么也要月余的时间,蔡辛就算出门也不会去那么久的。”

“此事容我在想想吧,这段时间劳烦沈掌柜对给我二堂哥安排点事情,让他忙一点免得他胡思乱想。”

“是。”沈掌柜答应的非常痛快。

早上齐玄知那边的消息一送来,他就有些猜到了主上的意思,主上是希望他跟着云澜去京城的。

如此一来,这教导云海的任务,就必须要加紧了。

毕竟云澜才是东家,她之前说是打算在明年或后年去京城开铺子,可谁知道人家会不会在哪天改了主意呢,提早做准备是肯定没错的。

云澜只在县城里待了两日,便马不停蹄地赶回了榆树村。

先不说家里还有一堆小动物要照顾,就说那些大棚、水塘什么的,她一天不去看看,就觉得放心不下。

这不才一回家,她就发现蘑菇房的木耳已经到了必须要采摘的时候了。

前几个月,云澜便在家里腾出了一间房用来培育蘑菇。

如今蘑菇的长势喜人,只是在蘑菇长成之后,几天不采还可以维持,但若是长时间不采摘,它们就会烂掉了。

下午二婶和大堂嫂全副武装,带着自制的口罩还有手套,跟着云澜进了蘑菇房。

“这蘑菇房好热啊,我和娘穿的有点多了。”大堂嫂何氏早就出了月子,只是松哥儿还小,自然是离不开母亲的,可天天什么活都不干,让何玉清有点不自在,所以一听云澜要收木耳,便非要跟着一起过来。

“种蘑菇的温度是要高一些的。二婶和大堂嫂去我屋换一下衣服吧,别在这屋里捂出汗,出门再让风给拍了。”

蘑菇的种植温度在十五到二十度左右,比起现在零度左右的室外温度,这一进一出衣服若是真穿多了,是很有可能感冒的。

这年头得一个小小的风寒都能要了人的命,所以能不生病那是最好的。

等两人换了稍微薄一些衣衫出来,就赶紧钻进了蘑菇房。

蘑菇房里是一排排的菌床,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云澜设置的菌床都是一人多高的椴树桩。

此时一眼望过去,那凹凸不平的黑褐色树桩表面,从上头的小洞里,长出一簇一簇小巧可爱的木耳,每一个都是肉嘟嘟、肥嫩嫩。

用手稍微摸一摸,还能感觉到木耳的Q弹,一看就让人心生欢喜。

第100章 收木耳

“哎哟,这木耳长的可真好,你看这木耳的个头,这么大一个。”李氏年轻的时候也经常进山去采蘑菇、采野果,野外的木耳可没有云澜这里长得好,不由得夸赞道:“咱家澜儿种出来的东西,哪样都好!”

“娘,我还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木耳,这要是晒干了,那品相肯定差不了。”大堂嫂何氏转过头对着云澜说道:“堂妹,这木耳你怎么种的这么好的?回头也教教我呗,爹娘天天都不让我下地干活,要是种木耳的话,在家里就行,也不耽误我带松哥儿。”

云澜却摇了摇头,“大堂嫂,这木耳还有其他蘑菇你可不能在家里种,特别是你带松哥儿的时候。”

“这是为啥?”

何玉清不懂孩子和种木耳有什么关系,一旁的二婶李氏也看了过来,同样的一脸的疑问。

“这个木耳或者说其他所有的蘑菇,它们其实在成熟之后都会散发一种人们看不见的粉末,我叫它蘑菇粉。”

其实云澜想说的是蘑菇孢子,只是孢子这个词,更不容易解释,反正在阳光好的时候,在山里是能看到蘑菇释放孢子形成的烟尘的,她索性就用蘑菇粉来代替了。

“我好像见过堂妹你说的蘑菇粉。”何玉清回忆了一下,她记得在自己没出嫁之前,跟她爹和她哥上山,就见过蘑菇被拍了一下之后,飘出的细密粉尘,当时她还以为那是蘑菇上落的灰尘呢。

“这蘑菇粉很细,那一股烟儿里得有成千上万甚至更多的蘑菇种子,它们飘起来之后,若是沾到人的脸上、手上还有衣服上,一般是察觉不到的,可这东西对小孩来说是有一定危险的。”

吸入了蘑菇孢子是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甚至若是密度高,也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

成年人可能抵抗力要好一些,但松哥儿才刚满月,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也不知道大堂嫂她们能不能坚持的住。

今天云澜也是打算摘完木耳,让大堂嫂和二婶在自己家里洗个澡再回去的。

现在是冬季,烧水洗澡想要不着凉,那炉火得烧得旺旺的,但是烧的越旺那柴火用的越多,若是让二婶和大堂嫂回去洗漱,怕是她们不肯多用柴火,还不如在她这里清理干净再回去,反正云澜家里还有许多石炭。

何玉清一听这蘑菇的粉尘还会致病,一下子就有点慌了,直到云澜说只要好好洗个澡就没什么大碍,这才放下心来。

二婶倒是淡定许多,“还是澜儿懂得多,那这种蘑菇还是别再家里弄了,澜儿你不是包了山吗?回头上山里的开阔地上种吧。”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云澜点点头,“今年不是种蘑菇的时候没地方嘛,我才选了家里的房间,明年夏天了,我就把这些菌床都挪到山林里。”

几人一边聊天,一边开始采摘木耳。

二婶李氏的动作最麻利,只见她左手挎着一个草筐,右手掐住菌床上那些大小合适的木耳,飞快地朝下一掰,随后朝着左手的筐里一丢,手都不用放下来,就能让木耳稳稳地落在下边的筐子里。

云澜种这些木耳的时候,都是按照蘑菇种植大全上的要求来的。

这些菌床的距离都是竖着两指宽,横着三指宽,每一排都是一样的,非常有规律。

而这种规律自然给采摘者提供了便利,云澜的手法没有二婶那么利落,但摘起来也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过程丝滑又顺畅。

不多时,一条菌床上的木耳就全都被摘干净了,只留下那些小小的还没长成的留在上头。

“二婶、大堂嫂,过几天我给你们做凉拌木耳怎么样?这几年冬天,二叔总是时不时的咳嗽,我听说吃木耳对肺很好。”

为什么不是今天就吃,那是因为木耳刚摘下来的时候是有一定毒性的。

鲜木耳中含有一种卟啉的光感物质,人吃了之后,若是晒太阳就有可能引起皮肤瘙痒、水肿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因咽喉水肿发生呼吸困难,所以新鲜木耳必须经过晾晒,然后再重新泡发后才能食用。

“行啊,这几天天气不错,正好可以晒木耳。”二婶点头说道。

一下午三个人就将一屋子的木耳采收的差不多了,云澜烧上了热水,让二婶和大堂嫂能沐浴更衣。

只是农村的灶火一般就在厨房,三个人在这里就有些转不开身了。

云澜心想,等天气暖和一些了,一定要弄个浴室出来,另外还有抽水马桶也应该试着研究研究。

这些自然要应用在农家乐的房间里,保证叫那帮古代人大开眼界。

……

晚餐,仍旧是云澜负责做饭。

二婶年纪大了摘了一下午木耳,就有些精力不济,而大堂嫂还要去带松哥儿,做饭这个活儿云澜当仁不让。

不过她也没弄什么复杂的菜,系统里的羊杂可以拿出来烧个羊杂汤,再和面来个牛舌头烧饼。

烧饼配汤,在冬天那就是一绝。

牛舌头烧饼的名字由来来跟它的外形有很大关系,其长四寸、宽两寸的饼身形似牛舌头,但是云澜却觉得,这可能就是老百姓吃不到牛肉,只能从吃食的形状和名字上解馋,才给它取了这么个名字。

为了配合羊杂汤,云澜做的是椒盐口味的牛舌头烧饼。

醒发好的面在揉面的时候,放入一把椒盐,再将其擀成大小合适的长条形饼状,最后再在上头撒上白芝麻,就可以将饼坯放入吊炉里烤制了。

这样做出来的牛舌头烧饼,内里鲜嫩不说,表皮还能焦脆酥香,而且因为放了椒盐的缘故,吃起来也十分柚子味,再配上一口羊杂汤,那真是美得很!

二叔呼噜噜地喝下一口羊杂汤,又咬了一大口饼子,脸上满足溢于言表。

倒是云峰不住地夸赞,“堂妹,你说说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吃法的?虽然汤配饼的吃食很多,但就是不如你这个好吃,而且越吃越有滋味呢!”

“我就是想着天冷了,要是能来口热乎乎的汤,那肯定暖胃又暖身。”

云澜做这两道吃食也不是完全的心血来潮。

这阵子云上小馆的生煎没有之前卖得好了,想来就是因为天冷,那生煎稍微凉一点就不好入口,所以得想点新的吃食来吸引食客。

火锅虽然好吃,但吃一顿的价格也不便宜,而且羊杂汤和牛舌头烧饼上午就可以卖起来,并不会影响食客中午和晚上吃火锅。

另外,羊杂汤里的羊杂怎么说也算是肉,但价格比羊肉便宜太多了,唯一麻烦的是牛舌头烧饼必须现做现卖。

云澜今天做的这顿也是为了看看一碗汤配几个饼子才合适。

如今能做面食的除了刘顺之外,也就是冯娘子了,只是冯娘子还要帮着她做点心,所以这牛舌头烧饼若是不计算好,肯定是不够卖的。

生意再好,那也不能累垮了伙计,这是云澜的宗旨。

“一碗羊杂汤配三个牛舌头烧饼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回头就告诉沈掌柜烧饼不单卖。”云澜心里嘀咕着。

不久后,云上小馆的羊杂汤又在淳安县火了一把。

一碗汤带三个牛舌头烧饼,成了每个来喝羊杂汤的食客心照不宣的默契。

……

阮芙芙一身大魏朝女子的装扮,背着一个小包袱出现在了淳安县的走马街上。

刚走了两步她就闻到了那酥香的味道,引得她腹中馋虫大动。

“不行不行,我得先找到云上小馆,云姐姐可是说了,在淳安县这家食肆的东西最好吃。”

就在阮芙芙左右张望寻找食肆的时候,她的身影则落在了一个人的眼中。

那人长得也算人模狗样,看到阮芙芙时眼中异彩连连,不停地摸着自己唇边的小胡子,口中喃喃,“县里还有这等绝色?今天果然是个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