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种田:我竟成了农门显眼包
作者:当真无可奈何 | 分类: | 字数:57.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6章 扣大棚
几天后。
王良生送了两大驴车的薄木花到云澜家。
扣大棚这件事也终于被提上了日程。
云峰和云海来帮忙的时候,就看到云澜正弄了一大堆竹条在院子里,正蹲在那干活儿呢。
“堂妹,这东西干嘛用的?”云峰一边问,一边也拿起了旁边的镰刀,学着云澜的模样,将大片的竹条劈成一指宽的细条,“云海别光看着,干活干活……”
云澜见状赶忙丢了两双棉布手套过去,“大堂哥二堂哥把这个手套带上,不然万一竹刺扎到手里可不好弄出来。”
上辈子云澜的同事,就有人夏天睡竹席的时候,被竹席上的小刺给扎进肉里了,到了医院检查了好半天,因为那个刺太小没办法直接取出来,只能等局部感染后排异出来。
可在古代,感染那都是要命的事情,云澜不想因为这么一点点小毛病,再赔进去两个堂哥……
云海麻利的戴上手套,只能说庄稼人只要不是太笨的,一般农活看上一遍也就差不多明白该怎么干了。
而且这个劈竹条也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只要瞅准了厚度,然后用镰刀快准狠地砍进去,再借着巧劲儿就可以弄出一条薄片了。
“大堂哥,二堂哥,不用劈的特别均匀,我也不是用它们编筐,只要能这样弯折不断就行。”云澜拿了一根自己劈好的竹条,双手抓着竹条两端一用力,那竹条就变成了一个“n”字形。
“明白了,不过你这是要弄多少啊?这里得有十多根竹子吧?”云峰扫了一眼问道。
云澜指了指院子外头,“大堂哥,我打算将外头荒地里中间的那块,都按垄插上枝条。”
“那块地……”云海抬头看了看说道:“我记得你好像给地里上了鸡粪肥,前些日子还铺了草帘子防冻,堂妹你不会是要在这个时候播种吧?”
“怎么?我不能这个时候播种?”云澜反问。
接着她就看到二堂哥放下镰刀,摘下手套,然后就要用手来摸自己的脑门。
云澜偏头一躲,“二堂哥你干啥啊!”
“我摸摸你发没发烧,咱们村里的冬天虽然还算不上特别冷,但种地也有些夸张了。”
“大堂哥你也觉得冬天种不出来东西吗?”云澜没理会云海而是偏头看向了云峰。
“小海,你忘了皇帝家的‘南池’了?不过……”云峰想了想,倒是没把话说死,只是他看了看手里的竹子和竹条,转头问云澜:“不过‘南池’都是用的炕,堂妹你这用竹条也有些太糊弄了。”
云澜不赞同地笑了笑,“那就是两位哥哥有所不知了,我这个方法跟‘南池’的那就不是一个路数。那‘南池’里的蔬菜日日不见天光,长的都不好,我这个可是要见阳光的。”
这话一下子引起了云峰和云海的兴趣。
在他们看来皇家的“南池”能在冬季种出瓜果蔬菜来,那已经是非常神奇的事情了,可自家堂妹却说她还有更好的办法。
难道……
云峰想到了云澜之前弄的那个什么土豆覆膜种植法。
“堂妹,你不会是想利用薄木花给土地保温吧?”
“咦,大堂哥你很有天赋啊,我确实是这么想的。”云澜点头道。
云海则是摆摆手,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不行,不行的,按那种方法,那苗都露在外头,别说下雪了,哪怕是下一场雨都能给冻死喽。”
“嘿嘿,都陷入到固定想法里边了吧?我是要把薄木花放在这些枝条上,这样下边的土地就全都被它们笼罩了,到时候再在里头装上几个炉子,把柴火那么一烧,这温度不说四季如春,那肯定也比直接敞开在地头上要暖和许多。”
“云澜你这法子能行吗?”云海还是不相信就这么随便弄弄,在冬季就能种出东西来。
没辙,云澜只好在围裙上擦了擦手,然后回屋拿了一本书出来。
那本正是在京城书局里,那位老先生给她推荐的农书。
当然这书里并没有写如何扣大棚,但是却阐述了农作物的一些生长规律,比如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
“堂妹,你看书里也写着要在春天播种的。”云海指着其中一行字说道。
“二堂哥那你倒是看下去啊,春天播种的原因是因为春季万物复苏,气温开始上升,太阳的光照也会越来越强烈,再之后雨水增多,而这些正是满足了农作物生长的条件。”云澜将书一合,轻声道:“如果我能让农作物以为现在是春天,是不是它们就会开始生长了?”
“以为现在是春天?”云海不解地抓了抓自己的脸,“这些农作物是活的?!!!”
云澜心说不是活的还是死的啊?
云海赶紧又解释道:“不是那个活的,就是……就是它们是有脑子的啊?”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头,一脸的震惊。
“你要说跟人或者猪牛羊一样的脑子,那它们确实没有。但是‘南池’能在冬季培育果蔬,用的办法就是提升温度,那不就等于是让它们以为现在是春天嘛!”
第96章 扣大棚
云澜没办法跟两位堂哥解释,在她从前的世界里,许多植物科学家是认可一种说法的,那就是“植物没有大脑,但可以把植物看成是智商较高的生物”。
有一个非常着名的实验,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植物是有思维的。
云峰和云海被这番说辞给镇住了,过了好一会儿,云峰才清了一下嗓子说道:“堂妹,你这个冬天种地的想法,大堂哥我无条件支持你。”
云海一听也赶紧说了同样的话,“我也支持你堂妹,不过你打算冬天种什么果蔬啊?有没有叶子菜啊?你也知道冬天总是萝卜土豆,吃的我每天夜里那肚子跟放炮似的。”
“放心吧二堂哥,我打算种西红柿、黄瓜、青菜、茄子那些。”
云澜知道大棚虽然可以模拟温暖的春季环境,但这里毕竟不是现代,没有现代化的技术,只靠这些木花、竹条、炉子来支撑的话,在蔬菜的选择上就要慎重一些了。
要选那些耐低温,对光照要求相对比较低,抵抗力强,产量高以及种植时间短的品种。
她手里除了有花吹雪番茄之外,其他蔬菜都只能种本土品种,所以在扣大棚的这几天里,云澜打算加紧开一下福袋,争取再抽到几个耐旱的品种。
就算品种产量低也没关系,就全当改善家里冬季的餐桌美食了。
……
一上午的功夫,满院子的竹子就变成了一大堆竹条。
云澜家里的苗圃中,枝条早就已经插好了,所以趁着两位堂哥给外头那块地撤草帘子的时候,她就开始将薄木花一层一层的铺在那些枝条上。
没有钉子和捆扎带,那便用麻绳来代替。
好在这苗圃是院子里头,也不怕刮大风什么的。
用了小半个下午的时间,一个苗圃大棚就算是初具雏形了。
云澜站在苗圃旁边看着自己的手艺,只觉得……
“怎么那么丑啊?”
她记得在电视里看到的大棚菜地,那都可气派了,怎么到自己这里就像是什么小坟包一样。
“应该是这个薄木花的颜色。”
云澜围着苗圃转了一圈,将丑的锅扣在了薄木花上。
总之,跟自己扣大棚的手艺没什么关系。
炉子是之前特意找铁匠定制的,屋里常用的炉子个头对于苗圃的大棚来说那是真的太大了。
现在苗圃里塞进去的是一个只有两个篮球大小的炉子,炉子的烟囱顺着苗圃的边缘一直连接到了大棚外头。
“人怕一氧化碳中毒,植物也一样不行啊。”
用荒地里扒拉下来的草帘子在烟囱上又围了一层,算是减少烟囱露烟的可能性,云澜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堂妹,这就是你说的大棚?”云峰看着苗圃已经焕然一新,薄木花全都捆在了枝条上,看着真是颇为新奇。
云澜点头道:“是啊,怎么样还可以吧?”
“说实话吗?”云峰有点为难,“说实话看着……还行吧。”
云海倒是在一旁大笑着说道:“大哥,这明明就很丑,你怎么不说实话呢?”
见云澜的表情垮了下去,云海才后知后觉地改了口风,“乍一看确实不怎么好看,但是看久了也就……习惯了。”
云峰眼看瞅着堂妹的怒火在蹭蹭地上涨,只能赶紧强行扭转话题,“堂妹,现在要开始播种吗?”
“要的,不过这个大棚种植跟寻常地里播种有点不一样。”
从理论上来说,由于大棚本身对光照、水分以及肥料的利用率比较高,所以并不能像普通种地那样,直接复制种植密度,否则一旦种植密度过大,蔬菜不但不会早熟,还有可能出现整体长势缓慢的情况。
所以大棚里的种植农作物,需要格外注意植株的密度,以保证植株生长过程中,每一颗都能获得充分的养分、水分和光照。
另外,由于冬季没有授粉的昆虫,大棚里的蔬果都需要进行人工授粉,还有肥料的使用也有很多注意的事项。
云澜要不是后来抽到了扣大棚的方法,她觉得自己一定会失败很多次的。
这里头的门到真的是太多了,还有“疏花疏果”(主动去掉一些还没长成的果实),一定要下得去手、狠得下心,否则一旦植株养分供应不够,落花落果现象会更加严重。
“大堂哥、二堂哥,我这个苗圃比较小,我打算就种两垄西红柿,中间留出人能走过去的一条空档就行。”
云峰听完,小心地掀开一旁的薄木花覆膜,朝着苗圃里看了几眼,“堂妹,你要是种西红柿,还得上两排爬藤架才行,否则那西红柿的苗怕是要爬到支持这木花的枝条上了。”
“爬藤架我已经准备好了,打算一边播种一边将架子放进去。”云澜对着大棚的高度比了一下,“一开始计算错误,这苗圃大棚高度有点矮了,我就想着别费两遍事了。”
“也是。”
云峰调整体态跟大棚比了一下,这就发现若是人想进去大棚,必须含胸驼背弯着腰才行,可这个姿势持续时间长了,那是真的很累!
“不过今天就先不播种了,我得先把炉子里的火生起来,一晚上的时间看看这里的温度能提升多少,要是合适的话,明天上午才能播种。”
云峰和云海点点头,“那行,明天一早我们再过来。”
“对了,晚上跟二婶说一声,我去做饭我又准备了新菜式。”
“好,晚上又有口福了。”云海答应的格外大声。
……
等云峰和云海离开后,云澜这才猫着腰钻进了苗圃大棚里。
将大棚的温度提升起来确实是她现在要做的,但其实她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给地施肥。
将灵肥取出一部分放在水桶里,再在水桶里加上大半桶水之后,云澜这才拿了个瓢,开始按照提前计算好的距离,给要种植种子的地方,先来上一瓢掺了灵肥的水。
之前因为不知道王良生什么时候送薄木花来,所以她一直没给苗圃上肥,这一拖就拖到了现在。
虽说等到播种之后再上肥也可以,但云澜想着这苗圃里的地也不知道种过多少东西了,可能地里的肥力都不太够了,还是先上一次底肥比较好。
这也是她在书局老先生给的那本书里学到的。
果然,书中不仅有颜如玉和黄金屋,还有多种沤肥和上肥的方法。
把苗圃里的地浇了个遍,那边炉子里的火也开始燃烧了。
这炉子里烧的可不是木柴,毕竟这么小的炉子若是用木柴,肯定不能维持一晚上的温度,云澜可不想半夜披着衣服起来给炉子加柴。
所以便在县城里买了一些石炭。
石炭就是煤,用它生火燃烧的时间可比木头长多了。
以前看古装影视剧,云澜还以为只有宫里的贵人才能用上炭呢,而老百姓都是用木柴的,可入了冬她才发现,自己又被电视剧骗了。
起码在大魏朝,人们已经广泛使用石炭取暖了。
当然石炭的价格比木柴还是要贵上一些的。
像是榆树村这种靠山的村庄,获取木柴是比较容易的,而且山里捡来的东西都是免费的,相较于需要花钱购买的石炭,那还是夜里多起来几次添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