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种田:我竟成了农门显眼包
作者:当真无可奈何 | 分类: | 字数:57.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5章 云澜的转变
三个大师可能是没分配好片区,后来的这位也没想到正好撞上他的两位师兄骗术被揭穿。
宋斐然也没客气,直接就地将三个骗子绑了起来,等会儿回县衙的时候再将这几个家伙一并带回去。
当然刘老大也跑不了同样要一起去县衙受审。
料理完三个片子,方坚秉终于有了出场的机会。
村民们一听这位是县衙里专门负责农事耕作的农政大人,全都没再理会那三个骗子,而是眼含期望地盯着他。
方坚秉离着老远已经观察过地里的情况了,其实在他看来应该就是最近天气炎热,又加上降雨稀少这才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发黄。
降雨少的时候,只要周围的河流或溪水还有水源,那么其实可以通过每日挑水来缓解土壤缺水的情况,无非就是人会累一些。
只是到了地里,方坚秉才发现自己的判断好像有了偏差。
他明显看出那些仍旧保持着绿色的麦苗,不论是茎秆还是根系,都比已经发黄的那些要粗壮、发达许多。
而且一连走了好几块田,都是这个情况。
“村长,你们种地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部分麦苗比其他的麦苗长势要好?”
村长许久不下地干农活了,便转头看向了自己的大儿子。
村长的大儿子会意,马上说道:“方农正,您说的这个情况我们也注意到了,但是每家每户的地里都有这种长势好的麦苗,所以应该不是种子的问题吧?”
方农正没有马上下结论,只是说再去前边看看。
这会儿一行人已经来到了云家的田地旁边。
平时大略的扫一眼还不觉得有什么,如今仔细观察之后,就能发现云家地里的麦苗确实黄绿比例比其他人地里的要高一些。
也就是说,如果别人家地里的麦苗有五分之四变黄了,那云家地里的便只有五分之三甚至五分之二变黄了,其他都是绿油油的。
而且,那些绿油油的麦苗表现出的情况,跟其他人家地里的麦苗是一样的,都是茎秆较粗,根系发达。
“方农正,云家地里的麦苗黄的少一些,您觉得这是怎么回事呢?”村长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道。
方农正这会儿心里已经有了几种猜测,第一就是种子的缘故,可能是其中部分种子发生了变化,才让地里的麦苗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出现。
只是,如果一家的种子有一些发生变化倒还说得过去,整个村子种下的麦种都有一些发生了变化,这就非常奇异了。
而第二种可能,那就是麦种没有发生变化,而这些长势更好的麦苗,都不是由榆树村去年存的种子粮种出来的。
“咦,这家的情况怎么跟别人的都不一样。”
方农正走着走着就看到有一片田地里,其中几垄地的麦苗长的都还可以,而其他的地方麦苗则全都变黄了。
村长也看出了这块地里的不同,忙高声问道:“这一片是李二柱家的地吧?”
李二柱这会儿没在人群里,他被宋斐然要求帮着看守那三个骗子还有刘老大,不过李二柱的爹倒是同大家一起跟着方农正。
“来了来了,村长这是我家的地。”
李二柱的爹很快就来到了村长和方农正旁边。
方农正指着地里庄稼问道:“你家这是怎么回事?别人家好歹还是黄绿参半,可你家怎么这几垄地里的麦苗绿的格外多些?”
“俺也不晓得啊。”李二柱的爹挠了挠头,忽然大声说道:“俺想起来了,这里种的是从土地祠拿到的种子。”
“什么意思?”方农正没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村长倒是听懂了,赶紧解释着,“方农正是这样的,我们村每年春耕之前都有祭祀土地神的仪式,每年各家都要拿出一簸箕的种粮供奉在土地祠里,直到祭祀仪式结束再一家一簸箕将种粮拿回去,就是为了图一个好兆头。”
说到这儿村长脸色骤然变幻,如果说各家长势好的麦苗,都是供奉过土地神的。
那岂不是说,土地爷终于显灵了?
一瞬间人群里的窃窃私语声就大了起来。
“这么说,好像我家绿麦苗最多的地方,种的就是从土地祠拿回来的种粮啊。”
“好像我家也是。”
“我想起来,我家好像也是……”
“我家也……”
云澜一看事情终于朝着跟她没关系的方向开始发展了,便跟着也说道:“二叔,我记得咱家地里长得好的麦苗也是供奉过土地神的,对吧?”
“对对对,当时想着土地神保佑就一定能丰收,所以我还特意又自己额外供奉了一些。”
云二山这点并没有说谎。
原本他想的是,自己大哥去世了,云澜和云峥都还小,如果地里的庄稼长得不好,那明年肯定比今年会更难,这才想着多供奉一些种粮。
当然,各家都出一簸箕放在巨大的供奉筐里,他是没办法再多出种子的,所以就自己早早的又装了一袋子放在土地祠的院子里,算是额外的供奉。
第65章 云澜的转变
这一下就完全解释得通了。
如果土地神真的显灵了,那肯定是将所有供奉的粮食都赐予了福气,而云家多供奉了一袋,所以他家地里的麦苗长得好的就更多一些。
“村长,让大家静一静,我来说说这麦苗的问题。”
方农正的想法很简单,他确实没看出那些绿油油的麦苗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们长得更好,但谁又能说这不是土地神的赐福呢?
所以他不打算说那些长势好的麦苗的问题,而是要从发黄的麦苗入手。
说白了那些发黄的麦苗就是因为缺水。
方农正看得出来,就算是以发黄的麦苗作为对比。
云家地里麦苗发黄的程度也比其他人家的要轻一些,而且地里都没什么杂草,说明云家侍弄田地非常尽心尽力。
方农正说完都不需要村长说话,大家就自动自觉地安静了下来。
毕竟涉及到一年的收成,没有人会不重视的。
“最近天气干旱,没下过几场雨,所以这地里的水就少,如果浇水再不及时,麦苗就肯定会发黄。”
“你们看看云家的地,我都能看出早上应该才浇过水吧?而那边的那块,地里都干的出现龟裂了,可见浇水不及时。”
“所以这麦苗发黄就是因为缺水导致的,没有别的原因。”
方农正几句话就给这件事下了结论,庄稼人对农正的话还是十分信服的。
再加上之前刘老大带来的所谓“掌握了云二山证据”的人,其实跟骗子是师兄弟,也更加凸显出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复杂的内情。
村长点点头,然后恭敬地问道:“方农正,如果勤浇水是不是就能缓解麦苗发黄?”
“按理说应该是这样。”方农正直起腰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若是浇水五日还没有什么起色,到时候你们再去县衙寻我,我再来看看情况。”
“多谢农正大人。”
村长拱手作揖,其他人也纷纷有样学样。
……
麦苗风波之后,天气似乎也正常了,基本上三五天就会下一场雨,田地里的庄稼也都肉眼可见的由黄转绿。
与此同时,关于榆树村土地祠灵验的说法也传了出去。
一时间竟然有不少其他村的人跑来拜祭上香。
而云澜青云宫弟子的身份也被某些有心人知道了,这也导致之后的半个月里,每天都有路过的人在云澜家门口讨水喝、讨饭吃、甚至还有媒婆上门提亲的。
云澜被搅的不胜其烦,只得在自家院门口挂上了两块牌子。
一块写着:村口往前走五十米就有小河,口渴请去那边自便。
另一块写着:肚子饿请去县城吃饭,自家只有猪食!
至于媒婆,全都被她以“孝期内谈论这些不合适”为由打发了。
只是媒婆却不依不饶的换了口风,有几户表示可以先订下婚事,可等云澜出了孝期再行三书六礼之外,另外还有两位则表示愿意做上门女婿。
最后云澜没辙,只能将二婶请了过来,每天充当“门神”应付这些媒婆。
好在强硬的拒绝了数次之后,这股歪风终于被杀了下去。
“这阵子真是辛苦二婶了,要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云澜一边切菜,一边跟李氏说道。
二婶李氏笑了笑,“那些人家我听都没听过,还有离着几十里地跑来提亲的,一看都是没安好心,肯定不是良配。”
云澜在旁边使劲点头,深以为然。
“要我说啊,宋大人倒是不错,每次有事都能出手帮忙,澜儿你就没考虑一下?”
刚刚还在点头的云澜,“哎哟”一声只觉得自己的脖子好像扭到了。
她揉着脖子小心地活动自己的脑袋,假装埋怨地说着:“二婶你说到哪里去了?人家是官宦出身,我可配不上。”
话是这么说,云澜心里可不觉得自己配不上宋斐然,只是她对人家没有那方面的想法。
而且当官的就真的好吗?
未必吧。
不过这次麦苗风波倒是让云澜对某些事情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从前她总是觉得诚信为本,踏实做人总是不会错的,而且人们总说,以诚待人,人人敬;以信办事,事事成。
而且在过往的记忆里,榆树村的村民们都不是那种奸猾之辈,大家也是会互帮互助的,所以她这才不愿计较太多,而选择帮助大家。
当然,她不想让自己或云家成为出头鸟,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可真正实践下来,云澜发现有些事情真的不能想当然。
在麦苗这件事里,很多人其实并不觉得云家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们选择了不说话,任由事态发展。
往好了说,他们是随波逐流,往坏了说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另外,云澜发现自己虽然一直都知道这是个皇权至上的古代世界,但其实她本身对皇权和官员并没有太多的敬畏之心。
这次若不是她有青云宫的腰牌,就算她能揭穿两个骗子的真面目,那也要费一番手脚,而且不能保证骗子的话会不会在村民心里埋下什么不好的种子。
所以拥有一个官面上的身份,在古代真的非常重要。
但是大魏朝女子不能为官,想要得到封号,只有两条路。
要么出嫁,依靠夫君来获得诰命,像是一品大员的正妻基本都是一品诰命夫人。
要么就是得到专门为女子设计的封号,从低到高分别是县主、郡主和公主。
古时一般来说只有宗室女才能受封,比如皇帝的女儿会有公主封号,而亲王的女儿则是郡主,再往下的县主,大多数时候是公主、郡主的女儿又或者是太子未继位时女儿的封号。
不过也有例外。
那些对朝廷社稷有大功劳的女子,也可以被破例封为县主。
当然若是功劳足够大,郡主和公主也不是不能封,只是在不打仗的年代,想要越级晋封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云澜没指望自己能拿到郡主或公主的封号,有个县主封号她就满足了,哪怕是没有封地的虚名县主,那也是正二品的品级呢。
“是弄个县主当当,还是就依靠青云宫的身份呢?”云澜在这两者当中有些摇摆,“算了,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什么都要!”
云澜收拾好心情,开始翻看系统里的东西,“小说里都说进献高产的农作物,又或是改进耕地的工具,有很大可能可以得到朝廷的赏赐。如果我想要个最低的县主封号,那就得好好想想,献上什么东西才能一举拿下封号。”
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土豆和玉米。
用超薄木花替代塑料覆膜很成功,土豆的种植基本可以推广开来,而玉米她还没有得到种子,只能先放一边。
而耕地的农具……
云澜脑海里想到了她第一次在田边看大家翻地的情景,当时老黄牛身后拉的应该就是直犁。
现代人都知道曲辕犁耕地更省力,并且转弯也更方便,只是云澜没有抽到这种工具的图纸。她完全想不起曲辕犁长什么模样,只是依稀记得好像是有一个弧形的结构。
“早知道要穿越,就该多看看相关视频的。”云澜皱着眉叹气道。
可惜万事万物都没有“早知道”一说,否则就没有乞丐了。
云澜看向系统中,剩余的两千多个福袋,想着挑一个福至心灵的好日子,再开它一千个。
万一能博出玉米种子又或是曲辕犁的图纸,那她县主的封号应该就妥了。
当然,这件事还得去找宋斐然。
不论进献什么,必须得有官员参与其中,否则一个老百姓想要见到皇帝,难度无异于上青天。
……
进入八月,淳安县里出了一件大事。
位于走马街上的四合食肆挂牌出售,而且价格比市价要低上两成。
而牙行里传出的小道消息表明,若能一次付清银子,这四合食肆的售卖价格还可以再商量。
云澜对此有些意动。
马上就要进入秋季了,秋冬可是吃火锅的好时节,可云上小馆现在天天大排长龙,沈掌柜也提议过要不要再盘一个店面。
只是周围的店铺都没有转让的意思,要是在县城里再弄一个分店,云澜又觉得没必要。
这四合食肆的出售倒是真应了那句话——瞌睡来了有枕头。
只是云澜也纳闷,好好怎么就忽然要出售了呢?
正在大家好奇的时候,马上就有人爆出了四合食肆为什么会出售的原因。
云澜听完,脑中只蹦出了两个字——
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