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种田:我竟成了农门显眼包

作者:当真无可奈何 | 分类: | 字数:57.9万

第31章 祭祀与宴席

书名:穿越种田:我竟成了农门显眼包 作者:当真无可奈何 字数:6908 更新时间:2025-02-21 02:06:22

荷花酥的馅料完成之后就是外头酥皮的制作了。

猪油、低筋面粉与砂糖混合,随后分成两个等份,在其中一份加入粉色食用色素,来模拟荷花靠近中的淡粉色花瓣,而另外一份则是外头的白色花瓣。

两部分的酥皮都揉成表面光滑的面团之后,就要盖上盖子,让它静置松弛一刻钟的时间。

荷花酥可以说是妥妥的中式传统点心,中式菜肴讲究色、香、味俱全。

既然是荷花酥,那不论是颜色还是形态上都要尽量逼真。

形态上靠的就是包制的手法,酥皮的适合程度,以及最后的炸制定型,可以说三者缺一不可。

一刻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接下来便是紧张刺激的开酥环节。

荷花酥的成败可以说有六成的因素都取决于开酥的情况。

开酥面团最怕的就是擀开的时候混酥或者漏酥,现代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每次都是用多少从冰箱拿多少,剩下的都乖乖放在冰箱里松弛。

可大魏朝没有这种条件,考验的就是云澜的技术和她的速度了。

将面团轻轻按压、擀平,这个时候一把好的擀面杖能有效提升开酥的效率,施加在擀面杖上的力道越大,那面团就更容易、更快的被擀薄。

与此同时,案板和周围环境的温度也不能太高,否则面团内的酵母一旦苏醒并开始活动,就会大大降低面团的爆发力,这就会导致面团在后续炸制的过程中发不起来。

云澜虽说是拿到了大师级的荷花酥食谱,但这是她从前从未涉及到的领域,心里不免有些心虚。

看到食谱中的讲解,云澜这才明白为什么上辈子去蛋糕房,蛋糕房的制作间全都一直开着空调,而且开的温度还很低了。

估计就是怕蛋糕在制作的过程中,温度太高会破坏蛋糕或者其他辅料的成形。

为了让厨房的温度不至于太高,云澜将两扇窗子全都打开,灶台里的火也都熄灭了,她的手都因为凌晨的低温而有些僵硬。

面团很顺利的被擀成了一个大大的面片,这倒是有些像之前擀面条。

接着像是叠被子一样,将大面片折叠,变成一个长度适合的长方体,并迅速将其放入陶盆里盖上棉布放到窗口,让它冷静一下。

大师级荷花酥的食谱,给的开酥次数是三次。

折叠了三次的面团,最终能形成27层油酥,如果开酥开的好,这27层油酥厚薄统一,制成成品之后,不但能保持好看的外形,口感也是最为酥脆的。

将不同颜色的两份面团全都开酥三次之后,就可以让它们在温度低的地方再次冷静。

这一次的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如果时间充裕甚至可以让它们冷静一晚上。

眼看着天边泛起了鱼肚白,云澜这才放下手里的擀面杖,稍微舒展了一下身体、

刚刚给两份面团各开酥三次,真是一个累人又麻烦的活儿,但好在用了一个时辰已经完成了,最后的步骤就要等其他菜式完成才开始制作。

这时风声带来了祠堂那边的热闹,再有一会儿土地神的祭祀仪式就要开始了。

“云丫头,这边的肉菜已经都清洗干净了,你看现在要腌制上吗?”一个打扮朴素的妇人来到厨房门口,轻声问道。

“好,我先看看。”

云澜擦了擦手,快步来到了院子里。

今天的天气似乎并不是特别好,虽然太阳已经快要升起来了,但到处都一片雾蒙蒙的。

头顶的干枯树枝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吐出了绿色,但此时那些绿色都被浓浓的水汽包裹,有种乍暖还寒之感。

虽然厨房里没有生火,又开着窗户,但终究是比院子里要暖和一些的,云澜从厨房里一出来,就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

云澜检查了一下帮厨们洗好的肉菜,不得不说村长推荐的这些人都是干活的一把好手,所有的猪肉、鸡肉、鸭肉和鱼肉,都被分门别类整齐的码放在一个个大盆之中。

另外一边的准备蔬菜的几位婶子,已经将所有蔬菜都清洗、采摘完成了,就等着一会儿切配。

现在天冷,虽说提前切好可以更省功夫,但是一定会导致蔬菜的水分流失,势必会影响口感的。

云澜上辈子有一家最喜欢的桂林米粉店,他家的煎蛋从来都是下单之后才煎的,而不是像有些店里都是提前煎好一大堆,那样吃起来口感完全不同。

现煎的蛋热腾腾的,一戳还微微流心,倒上一点点米醋或者香醋提味,是顶顶好吃的美味。

“我现在要腌制猪肉,各位婶子、姐姐有想要学的可以过来看一下。”云澜冲着院子里的人招呼了一声。

大家先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直到有人小声问道:“云澜,你不怕我们学了你的厨艺啊?”

“不怕啊。”云澜笑着摇头,“我跟村长爷爷说了,只要愿意学的尽管来学,不过能学多少这就看各人的悟性了。”

“云……云丫头,我是从隔壁村嫁过来的,我家男人前年没了,我……我也能学吗?”

第31章 祭祀与宴席

在古代很多村里对于这种外嫁而来,还死了男人的寡妇其实很不友好,别说是学习技艺了,严重一些的村里的活动都不让参加,可以说是备受欺负。

“能学。”云澜给了肯定的回答。

一时间院子里所有妇女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儿,围拢在云澜的身边。

云澜这次用的腌制调料全都是这个时代有的,这样也避免了她身上的秘密外泄。

不过这真是要感谢李二柱,为了云澜要的那些调料,李二柱昨天把淳安县犄角旮旯的杂货铺、药铺还有什么奇奇怪怪的铺子全都走了一遍,这才凑了个七七八八。

当然云澜也提前做了准备,像是一些必须要加水的步骤,她统一都是用高汤,这个高汤虽然是事先用浓汤宝调制的,但云澜在给大家讲解的时候,还是说了一下高汤的制作方法。

说白高汤的制作可以总结成一句话——无鸡不鲜,无鸭不香,无皮不稠,无肚不白。

荤高汤想要鲜美各种肉类是少不了的,相对的高汤的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一般的百姓家里通常也是用不起的。

但是除了荤高汤之外,还有更为经济实惠的素高汤。

“云澜,素高汤是用菜做的吗?”有人提问。

云澜:“对,萝卜、玉米还有各种蘑菇,都可以作为素高汤的材料,还有一个小秘诀你们要留心记下,那就是素高汤里除了放盐之外,还要放一点点糖。”

“放糖吗?甜的会不会影响味道啊?”

“不用放很多,就放一点点,甜味可以提鲜。”

众人纷纷点头,默默记载了心里,大家觉得云澜真是人美心善,这样的烹饪秘诀居然随随便便就说出来了。

要知道那些去饭店里学厨的,头三年基本都是打杂,没有任何工钱不说,甚至可能菜板都摸不到,只有将师傅伺候好了,师傅觉得这个徒弟还可以之后,才会慢慢让徒弟从捡菜削皮做起。

所以在大魏朝,手艺人的行业一直流传这么一句话: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

而像是云澜说的这些,那都是师傅“留一手”,不到师傅死或者不是师傅的心腹徒弟,根本不可能学得到。

将所有需要腌制的肉菜全都腌制完之后,云澜又赶忙将窑炉里的烤鸡、烤鸭和烤鱼全都拿了出来,这是要上供桌的。

窑炉的炉口一开,香气便开始在院子里飘散,搞的脸还有些肿的元宝都从窝里跑了出来。

元宝的哈喇子顺着嘴角往下滴答,搞的它胸口的毛都被打湿了。

它亦步亦趋的跟在云澜脚边,想要仗着脸皮厚要点好吃的。

元宝:主人,主人,你看看我,看看我,给点肉吃吧,实在不行的骨头也可以。

可是云澜这会儿根本没空打理它,而且院子里都是吃的,她生怕元宝嘴馋上去咬一口,只能转头说道:“煤老板,看好元宝,别让它在厨房这边转悠!”

煤老板不情不愿的站了起来,冲着元宝叫了两声,元宝只能臊眉耷眼、蔫头巴脑的离开了厨房的范围。

那模样活像是被欺负了的小媳妇儿。(元宝:胡说!我是公狗!)

院子里的妇女们也都一个个有些心不在焉了。

空气中各种的肉香,让她们都觉得五脏六腑开始叫嚣,叫着:好想吃,好饿啊。

但同时也对中午的宴席更加期待了。

想想啊,平时云澜给大家准备的午饭就已经够好吃了,而宴席整整有十二道菜,每一道都是出自云澜的手。

那可不是一加一大于二的问题,那是好吃的成倍叠加的问题。

云澜自己也有些饿了,很难说不是因为这些香味导致的。

这就叫自己惩罚自己吗?

咽了咽口水,云澜叫上两个帮厨,跟她一起送这些菜去村里的祠堂。

……

榆树村的祠堂其实是土地神祠,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就在村长家旁边不远。

进了朱红色的院门,里头只有一间房屋,房门常年敞开着,里头供奉着一尊泥塑的土地神神像。

村长正在祠堂里指挥着人挂上红绸布,清理供桌以及打扫卫生。

其实卫生昨天各家就已经出人来打扫过了,但是经过一个晚上村长认为还是落了灰,强迫症一样的让大家再打扫一遍。

也不怪村长如此郑重,祭祀土地神是榆树村里最重要的祭祀活动,而这也关乎着村里田地一年的收成,若不是虔心供奉,很可能会导致收成减少,又或是其他什么灾祸。

“云丫头来了?这是供奉给土地神的小三牲?”村长抽动了一下鼻子,只觉得云澜手里的陶盆中散发着别样的香气,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对,烤鸡、烤鸭和烤鱼,而且我在里头都填了八种馅料,希望土地爷能满意。”

这小三牲云澜采用了类似“八珍鸭”的做法,将鸡鸭鱼全都整个剔骨之后,在它们的肚子里填了冬菇、冬笋、干贝、火腿等等八种名贵的食材。

经过烤制之后,不但能保留食材本身的鲜美味道,还它们彼此融合,能产生全新的口感体验。

第31章 祭祀与宴席

再加上鸡鸭鱼作为包裹的“外皮”,可以很大程度上保存内陷的温度,不至于吃的时候太凉。

是的,榆树村的传统,祭祀土地神的供品,在仪式完成之后是要大家分食的,据说是因为供品沾染了福气,吃下肚子就等于得到了这份福气。

村长将陶盆上的棉布打开,一股浓郁的鲜香就若有似无的飘散开来,“好!这菜看着就好!快摆到供桌上。”

此时供桌上鸡鸭鱼摆在正中间,左边是一盘洗干净的林檎果,右边是一盘叠了三层的白面馒头,除此之外还有香烛、酒水。

不过最吸引云澜目光的,还是供桌前头那一大筐的小麦种子。

跟着云澜来送供品的婶子在一旁惊讶道:“村长,今年供奉的种子怎么这么多啊?”

“宋大人不是说要来观礼嘛,我想着种子少了看着好像咱们村粮食少一样,就让他们多准备了一些,而且去年大家都说着供奉过土地神的种子长得好,今年就多弄一些。”

“那可太好了,回头我可要那个大笸箩来装。”

云澜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瞬间心里有了新的想法。

之前她就在二叔家的麦种里混入了谷神麦,因为怕太显眼,她混入的谷神麦其实并不多,但看到这个供奉土地神的种子筐,云澜知道她的机会来了。

等会一定要趁没人注意,把谷神麦的种子多混一些到这里头,到时候全村的麦子都长得好,那她家就不显眼了。

至于什么时间最合适……

那当然是众人胎土地爷去绕村一圈祈福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大家都会跟在土地爷神像的后边,这祠堂里就没人了。

有了这个想法,摆放好三牲供品之后,云澜就没有马上离开。

随着太阳的光芒已经完全泼洒到万物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也在祠堂外炸响。

榆树村的土地神祭祀仪式正式开始了。

村长神情庄重,点燃了供桌上的红烛,又倒上了三杯酒水,这才大声说道:“吉日良时,鸿光普照,聚首祠前,诚拜神公。策励耕耘,催督稼穑,愿土地爷常显圣,祈求五谷丰登,盼望全村安康顺遂。”

每年都是一样的词,这词还是云澜他爹考上秀才后帮忙写的。

本来祭土地神的祭文还要在繁琐一些,但是村长年纪大了真是记不住那些绕口又不明白意思的词语,只能让云澜他爹简化了好几次,才变成了现在这样。

宋斐然和齐玄知,两人带着护卫站在人群的前头。

宋斐然收起了平时的嬉笑的面孔,满脸都是严肃的神情。

大魏朝的人堆神灵还是十分敬畏的。

云澜在躲在人群里,看到那两人平拍站立,这才发现原来买她家猪食的那个贵公子,跟宋斐然竟然是认识的。

既然宋斐然是个候补的县令,那这位贵公子肯定也是官宦人家的后代。

难怪舍得花五两银子买两碗猪食呢!

一番祭文念完,便是村里的男人们齐上阵,将土地爷的神像挪到神轿上。

神轿是一个正方形椅子,椅孑两边绑上两根长长的杆子,再用粗大的麻绳捆扎结实,最后还要浇上一遍水,麻绳见水收缩,这样轿子就更坚固,不易在游行时散架。

土地爷的神像用红绸布包裹好,在隔着红布用麻绳将其固定在神轿上,使神像稳如泰山,纹丝不动。最后,在土地爷神像的周围绑上稻草,插上香火。

“起——”

村长一声长长的常喝,被选中抬轿的人才会上前。

抬神轿是个体力活儿,一般都会选村里的年轻人,要提前沐浴净身,这才能上手抬着在村里进行游街。

游行的过程中人们兴高采烈,随着锣鼓和鞭炮的声音前进,而神轿子的后边跟着的全是人。

人们的呼喊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作为本次来观礼的宋斐然和齐玄知,神轿后边最好的位置自然留给了他们,村长也陪同在一旁。

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土地祠出发后,云澜赶紧来到了供桌前,先用手把筐里的小麦种子挖了个洞,然后飞快的取出十斤谷神麦中,将其全都倒入那个洞里,再用手将它们随意的搅和一下。

最后,将一部分混了个谷神麦的麦种,倒在最上边,恢复之前那种冒尖尖的模样。

做完这些,她才赶紧朝着自己家跑去。

幸亏云澜这些天做饭也锻炼了身体,而且早上的五禽戏也没有落下,这才赶在神轿到她家家门之前,从猪圈那边溜进了院子。

院子里的人这会儿都去到了路边等着神轿过来,所以没有人注意到云澜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土地到家门——”

“万事不求人——”

一声声唱喝由远及近,云澜也跟着大家一起接了一支从神轿上拔下的香,然后插在了自家的大门前。

……

这一圈游行结束,大家稍微歇一会儿就该到了仪式的重头戏——吃席!

云澜招呼着大家赶紧来处理宴席要用的食材。

其实作为主厨的云澜只需要做最后的掌勺工作就可以,但她有些闲不住,洗干净手就拿起已经清洗干净的菜,开始“笃笃笃”得切了起来。

“嗳,你们快看啊!”

正在一旁切菜的一个婶子,听到旁边传来匀速但又飞快的声响,忙用胳膊推了推旁边的人,示意对方朝那边看出。

切丝,切片……

云澜一点没客气,那菜刀被她使的出神入化,土豆随着一串刀光残影,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一条条比头发还细的丝,丝丝分明、又长又完整。

这也是云澜前两天开出的神级:大师级切工。

心无旁骛的云澜可不知道自己又成了众人的焦点,实在是时间太紧张了,要是稍微磨蹭一点,很有可能就赶不上定好的良辰吉时了。

年年有余(糖醋鲤鱼)、鸿运当头(烤猪拼盘)、喜气洋洋(吊炉烤鸡)、四喜丸子(红烧狮子头)……

整整十二道菜,要寓意有寓意,要内容有内容。

可以说云澜为了今天这顿,也算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

二婶结果土地香之后,又去帮着将祠堂的桌椅板凳都摆好,便又跑到云澜家来主动帮忙。

一进厨房,她就看到云澜正将一条又一条的被炸的通体金黄,且头尾向上翘起的鲤鱼从油锅中捞出,铲子一转那酥脆的鲤鱼就落在了盘子里。

“好漂亮啊!”二婶赞叹道。

“嗳,李婶子你家云澜的手艺可是越来越好了,我娘家有个侄子,也在县学里读书,今年就下场考秀才……”

李氏一听就明白人家是什么意思了,这是看上云澜了。

说来也是,就凭云澜这厨艺,哪怕就是在淳安县里支个小摊,一家子都不愁吃用,

要不是云澜他爹去世要守孝三年,怕是她家的门槛早就被媒婆踩烂了。

“那是我家澜儿可是在青云观修行过呢,是静仪师太的关门弟子。”李氏不着痕迹地点出了云澜另一个身份。

说起来先不说她作为云澜的二婶,本身就不能完全操控云澜的婚事,就算是她完全说了算,她也不愿意替云澜应下。

这些天云澜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欣慰的同时也觉得云澜必然不是一个乡野读书郎能娶回家的。

要说的话,今天来的宋大人和宋大人的那位朋友,倒是能勉强配得上。(云澜:!!!)

神轿游行的队伍已经绕村一周,回到了土地祠,而那些不怕凉的菜已经摆上了桌。

香味骚动着每一个人的鼻子,所有人的视线不自觉地都落在了旁边空地的桌上。

浓油赤酱的大肘子,披金带甲的大鲤鱼,还有那油亮多汁的大肉丸……

村长看到前边的人走神,只能大声的清了清嗓子。

“咳咳!”

可是大家好像都没听见一样,眼神还是黏在那些菜上。

村长只能又加大了音量,“咳咳!”

还是没人理。

“好啦!都别看了!!送土地爷回祠堂了!”

……

另一边,云澜也在紧锣密鼓的制作荷花酥的最后一步。

将已经松弛了几个时辰的酥皮擀平,然后填入馅心,用虎口小心地收拢,并将收口朝下。

拿刀在包好的皮胚上切上三刀,深度要切刀最内层的馅心,只底部一寸左右不切断。

当三条交叉的线将皮胚均匀分成六分,用手稍微将它按一下,使其变成略有些椭圆的形状。

这时候就可以下油锅炸了。

荷花酥生胚一个个被投入油锅之中,随着油温的升高,层次分明的白色和粉红色酥皮宛如片片花瓣,开始一层层的绽放。

而黄色的内陷因为加入了椰蓉,在双色的“花瓣”中,透过层层包裹形成一簇簇花蕊的感觉。

当这道点心端上主桌时,就连见惯了宫廷点心的齐玄知,眼中也不由得浮现出一抹惊艳。

荷叶连连,荷花艳艳,又遇观看夏之韵。

如今自然还不到荷花开放的季节,但这一盘荷花酥却像是将夏日的荷塘搬到了饭桌上,怎能让人不惊讶、不赞叹。

“这是点心吗?也太好看了吧!”宋斐然可不像齐玄知那么自持身份,转头就看向云澜问道。

云澜在一旁矜持的浅笑点头,但心里的得意却怎么也抑制不住。

要论吃,哪儿也比不过华夏大地。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又何尝不是一部华夏饮食文化的演绎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