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那些漂在澳洲的日子

作者:7856 | 分类:都市 | 字数:15万

十六

书名:那些漂在澳洲的日子 作者:7856 字数:4970 更新时间:2025-01-28 01:32:10

十六

10-6

牛腱没有煮好,有点太硬了,但再换肯定是来不及了,也不舍得钱。好在下了大决心买的小葱和香菜,调出来味道还可以——不论条件怎么变,老功夫还是在的,应该可以对付过去了。

去了之后才发现是他们宗教的一个聚会,不过也无所谓,自己的目的是多认识人。对于加入宗教,应该还不至于,我对自己的定力还是相信的,不过了解一下宗教知识也是好事——有那么多的人信他,绝不会是没有一点道理的。

果然牛肉还是比较受欢迎,当然也有可能是大家对一个陌生人的鼓励。吃完饭又是唱歌和讲道,感觉他们说来说去就是在说钱多不等于幸福,一定要有精神寄托。这不是和中国的传统出世思想很一致吗——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看来以前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结束了要走的时候,终于鼓起勇气问牧师,上次在教堂他对那个话剧评讲时说里面那个父亲的做法和当时犹太人的习俗不一样,是因为父爱至深才做出了那种出格的举动。但据我所知基督教和犹太教是根本冲突的,二战时候欧洲的排犹主义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宗教,怎么会在基督教的教义里面出现犹太人的事情呢。问的时候还很担心对于宗教特别虔诚的人来说,这是不是冒犯,但牧师倒是很高兴解答,原来基督教也是起源于犹太教的。以前光知道穆斯林起源于犹太教,这次很是长了见识。

吃完饭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特别大的购物中心,就拐进去看看。第一次在这边看到这么大的购物中心,常见的那几个大超市,大商场在这儿都有店面。一个小广场的边上有人在送枕头,从那儿过的时候他们拦住问要不要。刚开始不敢要,担心有陷阱,但看后面那个人也要了,就重新拐回去拿了一个,虽然现在不缺枕头,但能占的便宜决不能错过——如果说过来这段时间的收获的话,这重占小便宜的性格的变化也许算一个?

看到手指甲上有明显的陷下去的坑,难道是病了?现在可千万不敢病倒啊。

10-7

又去昨天见到的那个购物中心,给孩子买了一个安全座椅。因为是样品,最后一个了,没得挑,也多少有点脏。不过看起来性价比是最好的,材料的手感比较舒服。给孩子买的东西,不是全新的,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不过功能方面是非常好的。旧的就旧的吧,现在对澳洲所谓的幸福还是看不见一点影子,家里的每个人都要分担一些忧愁。

还买了一个草帽,一瓶防晒霜。看起来装太阳能板的活会干下去,那就做一些必要的投资,幸福是来这边的最终目的,那么在幸福来临之前要把身体保护好。

和超市服务员说话时发现英语水平退步了,很多问题怎么也说不清楚,这是个大问题,要努力改进。但感觉已经疲惫不堪,而能做成的事情却又很少,因为太多的精力都用在发愁和犹豫上了。

按着培训老师说的格式把简历彻底的改了一下,本来不怎么相信看简历的人会在乎格式,但长时间的失败已经让我丧失了原来所有的信心,那就全盘按着人家说的办。迷信是因为自信的缺失,就像最早的宗教是因为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一样。

10-8

又去老南边把上次没有干完的那个活结了,第一天实行夏令时,算计了一下,起床的时间在国内应该是三点多,孩子一定还在熟睡中吧。本来还想着中午干活回来再去培训的地方上一会儿课,然而到city的时候已经快两点了,到学校人家已经快结束了,演戏的痕迹太重,还是算了。于是给老板打了个电话说明天不能去干活了,每星期培训三天,两天都不去有点太过了,对于新来的老师尤其不好,钱确实很需要,但培训,实习,找工作才是大事。

堕落的一天,在网上看了半个小时的纪录片,因为对那段历史实在太感兴趣了。这些时间应该用在找工作或者练英语上面,尽管总也找不到可以发简历的职位,英语的新闻也听不进去,但无论如何,这种时期为了高兴而做事情,本身就是一种犯罪。

10-9

又买了一副加在近视镜上面的那种墨镜,夏天来了,有时候在房顶上太阳刺得睁不开眼,开车也危险。现在确实不应该花钱买这些东西,但就放在太阳能板安装的开支里面,算是生产资料投资吧。

还到图书馆借了一本《国家地理》,曾经无限的痴迷于这个杂志,它甚至影响了我的一些重大的计划。但很显然现在不可能有心情去欣赏里面的美景和文章,为的是学英语,别的英文书已经一点都看不下去了,唯有这个杂志还有点兴趣。

Skillforall的人要一份把求职信和简历放在一起的文档,看来他们给找实习机会是真的。不论怎么说,又是一点新的希望,按照求职信一页,简历两页的要求写了出来,仔细看了几遍才发了出去。

给那个被炒的西蒙老师写了一封很长的邮件以鼓励和安慰他,没有胆量去为他伸张正义,但发一封邮件安慰一下还是可以做到的,这是在这儿的第一个白人朋友。

10-10

在linkedIn上面为这个培训班建了一个群,这也算是那个西蒙老师的一个“遗愿”。他在这儿的时候为我们建了一个维基空间上面的群,但大家对那个网站比较陌生,所以他就号召我们自己建一个linkedin或者facebook的群,但一直没有成行。

群的副标题就是“仅仅为了我们一起经历过的苦难岁月”,这里都是有过多年经验的工程师,石油的,化工的,电子的,医药的,汽车的,建筑的。这些人都已经在某个领域取得了成就,有的人参与过的项目或者产品都是世界闻名的,那么多年以后,从这个培训班出去的人还会取得更加卓著的成就,现在缺的就是一个机会。在取得了成就之后,也许很多人会忘记这段苦难中的每一个细节,但一定会怀念这帮朋友,这就是大家在澳洲建立的第一个关系群。

自己在建这个群和发这句自认为很有水平的话的时候激动的热血沸腾,然而大家的反应似乎不那么热烈,也许和我一样,人生的感慨,朋友,都是找到工作以后的事情。

10-11

从网上看到一个原来的公司在阿德莱德的办事处,想去拜访一下,怎么说也在这个公司干过五六年了,说不定可以认识两个朋友。结果在google地图上找的时候还看到原来的公司在阿德莱德的研发中心,很是奇怪,好像没怎么听说过,不过公司大了,不同的部门之间一点联系都没有,也不奇怪,管他怎么着,也过去看看。

去之前找出了两张在原来的公司时候的名片,也许别人看到这个名片一定会觉得很亲切,感情上就近了一层。而且还准备留以原来的公司的工号申请的那个邮箱,同时还要把facebook的地址留下,经过这段时间的建设,facebook已经有点模样了。

到了第一个办事处先在接待大厅里面看到了陈列柜里面熟悉的设备,觉得特别亲切。然后敲开了门,里面出来的人显然对我的来意不很明确,而我也只是重复着说我以前在原来的公司工作过,现在到这个地方来了,过来看看。他于是带我到办事处里面转了一圈,其实我的真实意图是想认识几个朋友,但不知道怎么回事那会儿嘴就是转不过圈来,总在重复就是过来看看。那人意识到了我的不安,就问我是不是要找工作,但他说这里只是一个小的办事处,如果想找工作的话可以问问公司在墨尔本的总部。

然后去下一个地方,跟着GPS很容易就找到了那个地方,房子的外面看着也很熟悉,甚至房子后面的篮球场也和以前打球的地方很像。但怎么也找不到,在那个房子的周围转了一下,那确实是要找的地方,就推门进去问大厅里面的前台。前台被我搞的一头雾水,说整栋房子就他们一个公司,没有什么别的公司。我正准备走呢,从里面出来一个人,前台就问他怎么回事。那个人说十年之前这地方确实那个公司,但很早就关闭了,把房子卖给了他们公司。总算是找到一点信息,证明我不是来无理取闹,就和他们说google地图上显示这里仍然是原来的公司。那个前台找了一下,果然是的,几个人一起大笑,说google地图更新的也太慢了一些。

后来出来的那个人就问我找原来的公司干什么,我就给他说了一下情况,刚到这个地方,希望能认识一些朋友。他倒是很热心,说房子确实是卖了,但原来在原来的公司工作的一些人现在还在这儿工作。还有一线希望,我赶紧把准备好的名片拿出一张来给他,让他帮忙转交给那些未曾谋面的同事,也许有人会和我一样,对这个公司有感情,然后联系我的。

给了他之后转身走了却想起来准备的facebook的地址没有给他,但已经没有勇气再喊住他了。开车回去的路上,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想起了在原来的公司的那些岁月,现在的落魄,不由得热泪盈眶。但很快意识到一边流泪,一边开车太危险了,便又镇静了下来。

刚才那个办事处也忘记给facebook地址了,犹豫了半天,又开车回去留了一张纸条在他们来访登记的地方。自己也对这种方式也感到好笑,很显然这不会有什么效果,但没有勇气再去敲门,又不想因为这点失误而总是懊悔——不论怎么样,把给他们信息这件事完成了。

问了一下国内的一个同事,他说公司在阿德莱德确实有一个研发中心,但那年大裁员的时候砍掉了。俩人感叹一阵,也为我信息落后笑了一番。

10-12

一起培训的同学说找中介比在网上发简历管用,就先去找了离培训的地方很近的一个中介,但人家那里不管介绍工作,说了半天也没听明白是干吗的。不过那人给了一个阿德莱德所有中介的清单,看来先来这里是对的。然后按着清单上的地址一个一个去找,然而几乎看不到介绍工作的人,所有的前台都以没有预约为理由,不向工作人员通报。

从一个中介出来,经过一个大草坪,就找了个凳子坐着休息一会儿,啃个苹果。刚一坐下来,就有一群鸟围了上来,估计以为我是来喂他们的吧。去他妈的,我自己还吃不饱呢。我一抬脚,把他们都吓的扑愣愣飞走了,总算找到一点比我弱小的东西,我坐在长凳上得意的傻笑起来。

看到一个玻璃门上写着“work”的字样,推门进去问人家是不是介绍工作的,那人一脸茫然的看着我说不是的,但还是热心的给我指了一个中介,可那地方已经去过了。走到city南边那个路口的时候看到一个玻璃门上写着5楼有个和people相关的公司,说不定就是个中介。上去看了一下确实有两个办公室门上写着people,但里面没人。问了一下大堂里面的前台,她也不知道那两个办公室是干吗的,但还是热心的帮我去找人。其实她去找的时候我就发现那可能是一个公司的某个部门,不是中介,但总不能现在走,硬着头皮装傻,直到人家告诉我不是介绍工作的地方才讪讪地的离开了。

晚上收到了老板给的这几次干活的工资,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不再想用我了?如果仅仅因为周二没有去的话,那我真的是错误的估计了澳大利亚劳动力的供求状况了。但这确实是一个很难的选择,培训,实习,全职工作是长远目标,也是拿身份所必须的,而把这份活干好,也是当下的必须。

时隔多日,总算找到了一个可以发简历的职位,是中介的,按着张兄的建议,先给他们打了个电话,感觉还可以,就发了简历出去。然后就是等着了,现在能找到一个可以发简历的职位也会高兴一阵子,至于有没有结果,不去想那么多了,否则一点高兴的时间都没有。

10-13

早上接到老板的电话,又有活干了,看来那些担忧是多余的。当然这不意味着可以就此放松了,像我这样的人他随时都能招的到,再者人家给了活干,也要考虑人家的生意,要干好,准时,人家生意好了,我才能有活干。

今天开始的晚,一直到晚上7点才结束,天有点擦黑了,也没那么热,收拾东西的时候就顺便聊了一会儿天,后面就习惯叫他李哥了。他问了一下身高,准备给订一套工作服,这证实了那个猜想——这个职位稳固了。如果申请一个公司账户的话,就可以走自雇这条路了,不论好赖,拿身份这个最大的问题算是看见一点曙光了。

很快收到了中介的回复,又失败了,这早已习以为常。而这次不同于以往的是拒绝的邮件特别长,说了一大堆鼓励的废话,但没有一点和我的具体情况相关的,估计都是拟好的底稿,换个名字发出来就可以了。看起来虚伪到处都有,不过这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还要继续找。

和妹妹聊天时得知奶奶病了,医生说估计只有七八个月了。奶奶辛劳一生,没有出过远门,没吃过什么山珍海味,原来一直想着什么时候带奶奶出来转转,但近两年一直忙着小孩,移民的事。签证拿下来的时候觉得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刚好房东又要收回房子,于是又赶紧订机票,往过发行李,准备回家的东西,几乎每天都是在疲惫与吵架中过的。奶奶原来一直身体很好,总想着家里的事告一段落了,就带奶奶去转转大地方,人老了,也吃不了什么,就出去看一看。但事情总是一件接一件的来,生活总也没有节点,然而奶奶已经病了,估计带她去看大地方的想法永远都没有办法实现了。想起了《陈情表》里面的“报陛下之日长,而报刘之日短也”,不由怆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