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那个圈
作者:水鱼要吃素 | 分类:都市 | 字数:140.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二十二章 陆非凡的“大项目”
华夏电影圈的导演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了派系之分。
其实在这之前,最初华夏的导演们都是抱成团的。很多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导演们,在当初拍电影的时候,可能都同处一个剧组,聆听老前辈们的教导。
比如张大导和姜彣。当初姜彣还是演员的时候,和张一谋一起拍戏,就经常抢他导演的活。甚至有一次,张大导都确定好的女主角,被姜彣以气质不合适为理由,生生的给换掉了。但在当时,这些都是司空见惯了的事情。
可是如今,再难见到两位都很有名气的导演,同处一个剧组的情况了。
其实导演们本身自己是不承认所谓的派系的。这些都是网上,网友以及影评人们自发的评价。
就比如说小刚导演,就被大家划分到了华夏商业片的导演系别当中,而且说他只会拍商业片,文艺片烂的都没眼看。而张一谋,则是可以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做到平衡,但需要大场面的支持,而且一不留神,就可能拍成了烂片。姜彣,则是商业导演中的文艺青年,喜欢用镜头做各种隐喻。不过网上公认的文艺片导演的代表,还是第六代导演们,诸如贾樟苛等。
对于这种不问当事人的意见就乱分组的行为,当事人自然是不满意的。小刚导演也是拍文艺片出身的,只不过后来因为文艺片太不赚钱了,资金又实在是支持不上,才拍了一部所谓的喜剧片。结果没想到大火,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华夏电影开起了商业时代,并且生生造出了一个新的电影门类:贺岁电影。
小刚导演的本意当然还是用商业片的钱继续去拍文艺电影的。毕竟那个时代的导演,对于艺术的追求还是很执着的。但是架不住商业电影是真赚钱啊。于是这一拍,就是十年。
不过小刚导演大抵还是不服气的,觉得自己既然能拍出好的商业片,就一定能拍出好的文艺片。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开始放飞自我,之前用了十年时间积攒下来的观众缘,又用了十年的时间败光。背后的华谊兄弟,也只能咬牙竖起大拇指,忍着肉痛,说”小刚好样的“。
如果按照这种划分,陆非凡妥妥的是商业片导演。而在大众的眼里,普遍的都同意,商业片导演的艺术追求以及艺术造诣,是低于文艺片导演的。
陆非凡虽然不在乎此类评价,但他自己的心中是有着固定规划的。在票房上证明过自己之后,陆非凡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艺术领域,同样证明自己。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能够获得一些国际电影节的奖项。当然不是那些圈里都懂,只能拿出来糊弄网友的小众电影节,而是艺术性以及公正性都比较高的那些。就算拿不到柏林戛纳,最起码在东影节,也要有所斩获才行。
并且陆非凡还想要告诉大家,艺术性和高票房,根本就不冲突。艺术从来都不是曲高和寡,而是雅俗共赏。当所有人都认为这部影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的时候,那些自认为艺术评论家的人再怎么唧唧歪歪,也改变不了大家的认知。
而靠着目前陆非凡手里的电影,想要做到这点,就有些难了。国内的诸如金马,金鸡之类的倒还有可能。但这只是奖项,多数时候还是在分蛋糕,与艺术无关。
所以,长期以来,陆非凡的心里憋着一个大项目。
如果不是因为《泰囧》的立项,陆非凡下一个要做的项目,就是这个了。说他是大项目,是因为陆非凡预计的投资,是一个亿。
目前的华夏,除了张大导和小刚导演,还没有谁能拉到一个亿的投资。姜彣那种不算,因为他自己就占了投资公司一半的股份。而且姜彣拍电影大手大脚惯了,很多场景宁愿花钱自己建,也不愿意将就。所以同样的剧本,别的导演用一半的预算就能拍出来,而他就不行。
陆非凡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没有工作室,就靠拉投资,陆非凡起码要在商业片领域再打拼几年,才能有投资商相信他,愿意押一亿的资金在他的身上。
但陆非凡等不起几年的时间,所以这个项目,只能是工作室自己投资。
不过,就算《致青春》赚了一大笔,可依旧不够陆非凡的预算,再有就是早就定好的《泰囧》的投资了。所以陆非凡的”大项目“,一时半会儿还没法启动。
也许等到《泰囧》上映之后,陆非凡就可以行动起来了。按照自己的投资比例,《泰囧》只要能按照原轨迹,达到陆非凡记忆中的票房,那陆非凡下一个项目的资金就有了,还能多出不少来。
陆非凡现在能做的,就是提前把剧本,预算,以及演员名单确定下来。
所谓的大项目,在记忆中的来源,并不属于华夏,它的名字叫做《釜山行》。
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在看简介以及预告片的时候,从未想过这是一部艺术片,而是特效和场面很大的那种商业片。尤其是末日丧尸题材,很少会有艺术片去触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