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1986

作者:月下无美人 | 分类:都市 | 字数:107.3万

第41章 小姑的店铺

书名:重生1986 作者:月下无美人 字数:5490 更新时间:2024-11-25 22:22:58

学校的生活实在是乏善可陈,这几天倒是听到不少陈庆伟的消息,说他被学校选派去城里参加什么比赛,结果得了个第一名,发了一个塑料皮的笔记本,一个铅笔盒,让学校里的孩子们羡慕的不得了。

陈庆伟暑假的时候没少跟着李丽娟的小姑忙活,听小姑说挣了不少,不过他没有把钱拿回家,都放小姑这里,拜托小姑帮着自己拿着,什么时候用钱了就去找小姑拿,陈庆伟还专门自己做了个小账本,什么时候拿了多少钱自己记一下,小姑见了,每次他过来拿钱也给他签个字,省的自己忘了,钱不是别的东西,还是把账目捋清楚了才行啊。

李家父母把麦子种上之后,就骑着自行车整天往城里跑,修房子还是得自己看着才放心啊,趁着周末,李丽娟跟着父母去了一趟。

李父骑着自行车,让李丽娟坐在前面的横梁上,李母就坐在后面的行李架上,那衡量上李母还专门用绳子绑上一个已经用旧了得小被子,饶是这样,被李父这样带着走了一路,李丽娟还是屁股疼,下了车子好一会都没有歇过来。

卫家一家四口都在呢,看到李家人过来了,卫家父母赶紧带着孩子过来。

这是李丽娟第一次过来看李父买的房子。

房子在城南边,靠着那条进城必经的河不远,这一块大部分是一些老房子,而且每座房子占地都不小,有些后院甚至都比房子还有前院加起来都大,家家户户的后院都种着菜园。

李丽娟这才知道,解放前这个地方是富人聚居的地方,每座院子建的都很好,而且院子还不是一进,都是好几进,也是解放之后这些房子被分了,很多院子都被分割成好几部分分给不同的人家,卫家跟李家这次买的房子其实早些年是一家人家的,后来被分给了一家子的兄弟俩,这两个院子是并排的两个院子,都有个后院,后院的大小也差不多大,两个院子的中间原本有个夹道,现在这个夹道还有呢,不过原来后院通往夹道的月亮门都被用砖头堵起来了。

两个院子分给两兄弟,结果两兄弟只留下一个孩子,那个孩子现在在省城工作,这些旧房子租出去还得每年回来给修房子,修房子的钱加上来回的路费都够房租了,于是就决定把房子卖了,正好卫父跟李父都想要买房子,索性就一起找人家买了回来。

李母说自己小时候就知道这个地方,不过卫家夫妻跟李家夫妻商量着把夹道两边的两堵墙拆了,然后在中间砌成一道墙,这样每家还能多半米的地方呢。

这房子说是修,在李丽娟看来都跟重新盖差不多了,屋顶上的瓦都烂的差不多了,房梁是多年的老木头,很多被虫子蛀了的地方,还有那窗户,都是木制的,上面还糊着窗户纸,现在连窗框一起拆下来放到院子里,在李丽娟看来,就剩下房子的墙还竖在那里。

卫秋生这次想要跟李父商量着先找人来看看房子的风水,现在这个时代,刚刚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浩劫,很多人不相信这个,说那都是些封建思想,但是已经存在了这么多年的东西,有它存在的意义,李丽娟听了卫秋生的想法,倒是很支持的,不说别的,就说她重新来走这一遭,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些东西,还是得敬畏一些的好啊。

李父听了卫秋生的想法,沉吟良久,说:“卫大哥,得找真正有本事的人才行啊,我就怕找的人半瓶子的水平,给咱们耽搁了事情。”

卫秋生听了,笑着说:“这个你放心就好,人选我已经有了,蓝大爷就精通这个,我已经跟他讲好了,请他过来给咱们瞧瞧。”

李父听了,说:“蓝大爷还会这个?哎哟,老爷子真的是学富五车啊。”

卫秋生笑着说:“不光是学富五车,那功夫也很厉害,是个有真本事的人,既然这样,选日不如撞日,我这就把老爷子请过来。”

于是李丽娟也见到了闻名已久的蓝爷爷,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带着一顶黑色的细毡帽子,眉毛胡子都白了,脸庞红扑扑的,穿着黑色的夹袄,腰上扎着一根黑色的棉布腰带,腰带后面插着一根黄铜的烟袋,裤腿扎着绑腿,脚上是一双自己做的黑色的千层底鞋子,走起路来手背在身后,腿脚利索。

李家夫妻带着闺女赶紧上前见礼,李丽娟尊敬的喊了一声蓝爷爷,蓝爷爷盯着李丽娟看了半晌,看的李丽娟心里一个劲的发毛,这才笑着说:“怪不得,怪不得啊,这老天爷啊,做事情还真的是给人留一线生机呢。”

李丽娟听到这些,就知道这位蓝爷爷是有真本事的人,态度愈发的恭敬。

蓝爷爷围着两个院子转了好几圈,交代了几个事情之后,卫秋生把一些事情交代给了施工队的人,两家人这才道别之后各自忙各自的事情。

路上,李丽娟问李父关于这位蓝爷爷的事情,李父说是卫家大哥在外面办事的时候,车子坏在半路,又有附近村里的人过来抢东西,是这位蓝老爷子帮着把人赶跑了,卫秋生看到蓝老爷子的身后,很是敬仰,就求着老爷子陪着他一起回到家,到家之后,蓝老爷子看中了卫阳,想要把卫阳收为自己的关门弟子,卫秋生知道老爷子的本事,自然是没有意见,就答应老爷子给他颐养天年,以后跟自家住在一起,自家照料他的生活。

第41章 小姑的店铺

李父蹬着自行车,对坐在前面横梁上的李丽娟说:“娟娟啊,这人啊,不管怎么样都得学个一技之长,总的有个能养活自家,给自己挣口饭吃的本事才行呢。”

李丽娟说:“爸爸,我知道,你看我现在跟着刘爷爷学着认草药,以后我还会跟着学切脉,学着开药方,我要当一个跟刘爷爷一样的大夫,治病救人。”

李父笑着说:“好好,这样才好啊,从小就知道自家要做什么,娟娟啊, 既然知道自家想要做的事情,那就一定好好的学,不要怕困难,有事情了,我跟你妈妈在后面呢,我跟你妈呀,就在你们姐弟三个的后面守着,看着你们仨好好的往前走,走累了就回来,我跟你妈守着你们说说话,给你们做点好吃的,吃饱了,歇好了就在接着往前走。”

李丽娟把自己的身体靠在自己爸爸的怀里,觉得自己小小的身体被爸爸那宽大的胸膛这么环着,非常的有安全感,李母听到爷俩的话,笑着高声说:“你爸爸说得对,我们才不跟那谁,就东村那个来宝他娘似的,总想着把孩子拴在自己的裤腰上。”

东村来宝的娘是这方圆有名的娘,来宝今年得有三十多岁了,是个挺有才分的孩子,上学那会学习成绩就很好,那个时候上大学得推荐,来宝的大爷是村里的支书,好容易得了个推荐名额,要让来宝去外面上大学,来宝的娘不愿意了,死拖活拽的不让去,来宝家里的人怎么说都不行,只能忍痛把名额让给了别人,后来来宝要去参军,参军名额也不容易啊,程序都开始走了,来宝的娘又不愿意了,非得不让去,来宝就没有去,来宝后来娶妻生子,但是顶着他去上学当兵的现在都过得很好,来宝家里人替来宝后悔,说来宝这一辈子就坏在他娘手里,来宝娘还说孩子是自己生的,从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当娘的想要孩子怎么样孩子就得怎么样。

李父听到妻子提到来宝娘,说:“我跟来宝从小就认识,他是个很有才华的人,脑子动得快,为人也踏事,要是能出去,估计得有一番作为的,只可惜一直在这小小的村子里,靠种地养活 一家人,怎么说也是瞎了这个人才了,不过我看他在村口摆了个小摊给人修自行车,这都是 他自己琢磨着做的,估计以后的时候也能靠着这个挣钱养家吧。”

李父看的挺准的,来宝虽然是个妈宝男,他娘说什么他都听着,他是真的孝顺,可是他也是个爱钻研的人,话不多,脑子动得快,一开始是给人修自行车,后来是给人修摩托车,再后来就在乡里那条大公路边上包了一片地,盖了一溜的红砖大瓦房,卖摩托车,电动车,最后就是卖汽车,硬是自己弄了一个汽车城,也算是有一番成就了。

忙完了三叔的婚事,小姑就开始忙活自己的门头了,奶奶怎么也不放心,就说等到地里的地瓜收起来了,就去城里陪着小姑一起,反正后面有个院子,也不愁自己没地方住。其实最主要的是奶奶想要去给小叔做饭,小叔在学校里住了几个月,瘦的跟一根筷子似的,奶奶心疼的没法,但是学校里的伙食就是那个样,正好小姑的门面离着学校也不远,奶奶就动了这个心思,不都说嘛,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小叔是奶奶高龄生下来的,从小待他跟前面的哥哥姐姐不一样,也幸亏小叔是个懂事的,没有被奶奶娇惯的不成材。

小姑虽然是自己能够设计衣服,但是很多时候她还是会拿着自己的设计底稿过来跟李丽娟商量,看看衣服上面还要做什么改动的地方,一份设计稿件,李丽娟给改动一两个地方,看起来就是好看了很多,倒是让小姑实在是佩服。

地里的地瓜是最后要收的庄稼了,收完了地瓜天气已经很冷了,有时候甚至是到了下雪的时候,所以收完了地瓜庄户人家就开始在家里冬闲了。

地瓜蔓已经干枯了,用镰刀贴着地皮割下来,把地瓜蔓拢到一处放着,地瓜蔓粉碎了拌到猪食里面,也是很好的猪饲料,所以,没有谁家会不要,都是拉到场院或者是家门口,垛起来放着,等到有拉着小型粉碎机来村里粉碎饲料的时候请人家给粉碎了,用编织袋装好放起来准备喂猪。

李父把地瓜蔓割好了,用一个用大铁叉叉着放到地头上,然后就开始用镢头刨地瓜。地瓜刨出来之后李丽娟跟李母就用小筐子盛着运成一堆一堆的,然后李父就开始用擦刀开始切地瓜干。

擦刀是个不常见的物件,也就是用来擦地瓜干,村子里也不是谁家都有,大家都是借着用的,这个东西是用生铁做的,一个直径半米左右的圆盘,上面有个地方是放地瓜的,一面有个柄,握着这个柄可以转动这个圆盘,地瓜顺着就进去圆盘里面,圆盘里面有刀片,等到转个几圈,地瓜就成了薄薄的地瓜干从下面出来了。

李家就种了几沟地瓜,一天功夫地瓜地里就是摆好的白白的地瓜干了,这个时候的地瓜,都是红皮白瓤的,这样的地瓜含淀粉多,一边熬粥或者是用来摊煎饼是极好的,不过煮着吃或者是烤着吃,不是那么甜,倒是不如那黄瓤地瓜甜。

地瓜干摆在地里,要晒好些天,直到地瓜干晒得干干的了,才能一块一块捡起来,捡那好的放到一处,专门用来摊煎饼或者是熬粥,那些不好看的就等着粉碎了当猪饲料。

村里还有人专门收地瓜用来做粉皮,有些人家收了地瓜直接就送到做粉皮的人家家里,直接卖了还能有一笔小小的收入。

李家所在的村子里就有一户做粉皮的,李家最喜欢买刚做出来的粉皮,就跟吃凉皮一样。

想到凉皮,李丽娟馋的不行了,这个时候,交通不发达,不像很多年之后,你在一个地方就可以吃到全国的各种地方名吃,在县城也就是有些饺子店包子铺,最多有个卖馄饨的李丽娟原来公司附近有个专门卖凉皮的店面,是老夫妻两个,说是孩子在这边安了家,老两口过来帮着看孩子,后来孩子大了,老两口闲不住,就开了个小门面,做做家乡的凉皮卖,谁知道竟然很多人喜欢,店面越来越大,就连原来在一家公司上班的老两口的儿子也辞职在家里帮着做凉皮卖,夏天的时候食欲不好,来一碗正宗的凉皮,劲道的面皮,脆生生的黄瓜,再加上浓香的芝麻酱,大蒜水吃上一大碗很是过瘾。

李丽娟夏天去省城的时候看过,那边也没有卖的,实在是馋了,就想着什么时候自己做点,喜欢吃,自然就琢磨着怎么做,李丽娟可是在家里实践过很多次的,用家里现有的工具真的能够做出劲道好吃的凉皮的。

奶奶家的地瓜干都从地里拾回来之后,奶奶先把家里的两头养了一年多的大肥猪卖了,然后就收拾收拾家里陪着小姑去了城里。

小姑的店面装修那可是李丽娟帮着操持的,装修风格比较时尚,最起码做到了吸引人的眼球,不说别的,就那两扇窗玻璃,就费了很大的事。这个时候玻璃一般都是常用的家里窗户上的玻璃,很薄,亮度也不是很好,钢化玻璃算是特种玻璃了,城里卖玻璃的地方没有现货,想要还得预定,而且还不能太大了。

这样的要求就让李丽娟想要把扩大的窗户镶上正面玻璃的想法泡汤了,条件所限,只能根据现有的条件改动自己的装修计划。窗户照样扩大,但是做成了两个死扇,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让人看到屋里的服装。

门面里面呢,装修了换衣间,最重要的是屋顶的装修,三叔帮着找了一个老电工,按着李丽娟的想法在屋顶装了好几路电线,每条线路上留出好几个按灯泡的地方,结果买灯泡的时候又碰到了难题,现在都是白炽灯,冷光源的灯不好买,最后还是三叔去魔都那边出差的时候给买了回来。

奶奶看到闺女跟孙女这样折腾,心里挺着急的,这还没有开始挣钱呢,这装修就费了这样大的事情,再说这房子还不是自己的,这老些东西弄了来等到你走的时候还能再拆下来带着吗?

不过等到所有的装修都结束的时候,把灯光一开,从外面看着里面实在是漂亮,就连那几件挂在墙上的衣服看起来也好看了很多。

小姑的店铺算是正式开张了,前面的门面挂着自己做出来的各式衣服,后面的院子里,几间房子除了自己住着,另外几间都简单的装修了一下准备当生产车间用的, 李丽娟给小姑的定位就是从一个小作坊开始发展,中档的服装批量生产,高档的服装就得定制,特别是旗袍,现在还不显,等再过几年,手工定做旗袍的师傅才是抢手货呢。

李丽娟跟小姑在一起就会探讨一些关于服装的问题,李丽娟觉得小姑现在最欠缺的应该就是眼界,以及对时尚的敏感,现在资讯非常不发达,李家现在能够获得那些资讯的办法也就是订阅报纸杂志了,可是现在的报纸杂志也不像几十年之后包罗万象,很多东西还得经过层层审核之后才能出现在公众面前。

李丽娟就游说小姑多出去走走,特别是那边那个开放城市,还有魔都,去转一转看看一定能够获益匪浅。

于是,在李父决定跟卫秋生去南方的时候,小姑要求一起同行,李父琢磨之后,就同意了小姑的请求,带着小姑一起去了南方。

李父这次先去了深市,他在那边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货源,去跟人家签了合同之后,把货发出来,就带着小姑到处逛。

很多不起眼的一些小门店,里面的衣服款式都是最时髦的,小姑买了好些衣服,在一家店里发现很多从明珠那边过来的关于服装时尚的杂志,好说歹说的,又花了钱才把那一大叠的杂志买了回来,有了些书,小姑也就不再逛了,她现在算上又给服装设计师,对时尚元素自然是比较敏感,后面李父带着去魔都的时候,买了不少质量好做工好的布料,这才意犹未尽的跟着回到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