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感动天地:从唐山到汶川

作者:关仁山 | 分类:都市 | 字数:18万

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7)

书名:感动天地:从唐山到汶川 作者:关仁山 字数:3844 更新时间:2024-10-10 16:36:47

汶川地震,我们共同的思考

沉痛,我们一直沉痛着。

感动,我们一直感动着。

思考,我们一直思考着。

我们在泪光中看到,面对强震,灾区人民舍己救人,拼自己的命去救他人的命;他们不离不弃,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仍在全力拯救别人。这是一个奉献爱的群体,在惨烈的废墟上,心与心碰撞,爱与爱交融,谱写出人间动人的华彩乐章!是他们的苦难、奉献和牺牲,点燃全民族的爱与力量。汶川抗震再次向人们昭示出英雄的深层内涵:无私者无畏,大爱者大勇。我们哭了,为那些在废墟中坚守生命的意志,为那些在强震中打开生命之门的大爱,为那些闪耀人性光芒的温暖。好久好久,我们都没有这样感动了。

我们在泪光中看到,中国人并没有示弱,一个个英雄的形象分外清晰: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人民教师、医生护士、基层干部、志愿者、新闻记者以及顽强求生自救的灾区群众……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创造生命的奇迹,为救出他人以慷慨的姿势毅然赴死。他们奋力凿开废墟,数不清的双手托举起生命。他们救死扶伤,眼含泪水而表情坚毅。他们的身影在历史中定格,在民众的心中高耸,汇聚成一组舍生忘死、不屈不挠、友爱互助的中华民族人民英雄的群像,是我们民族和时代最可歌可泣的英雄!

一切为了生命!***在你身边,总理在你身边,解放军在你身边,全国人民在你身边。我们的民族正用千万颗心,垫起那沉重的水泥板,我们要救出你们,我们要为这一线希望哪怕去牺牲!我们说:生命无价,生命至上,是现代国家的最高价值!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它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次救灾,不仅医治伤病,还注重心理救护,表现了对人生命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关怀。建设新家园,首先重建灵魂家园。我们高兴地看到,这种生命平等、尊重生命的“普世性”意识,已经成为我们基本的价值理念。我们会乐观地想,我们的和谐社会,我们的科学发展,本身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让生命美好、人民幸福。看汶川废墟上长出了一簇野花,它在向我们讲述生命的意义,并照耀我们前进的征程!

国家哀悼日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珍惜生命、敬重生命的共同价值理念具有了国家形式,个体生命价值平等的光芒熠熠生辉。对于自然,人的生命如此脆弱和微小,面对灾难,却是如此坚韧和强大。亿万人民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人民的主体意义,激发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的,当每个普通人的生命价值都得到敬重,那么他们与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就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众志成城就能携手渡过难关!汶川抗震救灾的胜利,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历史证明,灾难都是以文明的进步作为补偿的。**逸的日子想的是挣钱,也许只有当真正的灾难来临时,我们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也许只有灾难来临时,我们才知道什么是最珍贵的,那就是爱和奉献。当我们置身灾难时,我们也能变得无私和无畏。灾难,让我们找回了丢失的东西,更能体会到团结的力量。灾难带给我们空前的团结!无论是经历此劫难的灾区幸存者,还是心向汶川的人民,都将从此学会感恩:以一颗感恩的心善待他人,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人世间所有的创伤,最终都得由爱来抚平。爱的本质虽然一样,爱的方式却各自不同。也许我们曾经麻木,但不要忘了,我们有爱的储备,我们一直有爱的能力!

经历过如此劫难的四川人民,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奉献精神有着真切体验和深刻理解,正是这种刻骨铭心的人文感悟,重构了汶川人的精神世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口号已经成为汶川人民永远保持前进姿态的精神沃土!伟大的汶川抗震精神,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积淀中孕育,在科学发展的催化下形成,在救灾、重建的过程中奔腾、激荡、升华,必将成为汶川人最宝贵的收获和财富。据此,汶川人民如逐日的夸父,在废墟上投杖为林,重建起更加美好的精神和物质家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大灾!在缺吃、缺穿、缺水、缺房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团结互助,同甘共苦,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体现出的亲情、友情和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折射出人性中的至真至纯。灾难中收获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已经升华为一种不朽的抗震精神,融入四川人民的血脉,成为巴蜀文明新的灵魂,向世界展示出大爱的力量,展示出巴蜀儿女战天斗地的崭新风采!如果说地震是一种偶然,那么英雄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汶川人民,则用这样一种必然告诉世界:在任何自然灾害面前,一个民族所拥有的坚强意志和它选择的勇敢面对,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摧垮的!中国是震不垮的!

这,就是汶川大地震留给人类历史的核心价值和永恒思考!

请看,当今世界,可有这样的团结一心?

请看,当今中国,就有这样英勇的人民!

国难当头,豪气当歌。唐山人的感恩情怀是我们河北,乃至全国的一个缩影。中华文明养育了我们英雄的儿女,积聚了多年的感恩情怀也在这一刻奔涌了。13亿双手伸过来,从力量中传递着力量,从温暖中印证着勇气。诗人说:中国,不哭!人民说:中国,不败!我们悲悯,为那些逝去的生命;我们坚定,为创造美好的未来。面对地震孤儿,我们说:“孩子,别哭,13亿中国人都是你的亲人!你的命就是我的命!”人们不仅敢说,同时也勇敢地去做。这一刻我们深深感到:做一个中国人是多么自豪!

我们向世界展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我们究竟要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人?

中国感动了世界!西方媒体说:原来中国人是这样的!32年了,从唐山到汶川,中国已经不再把自然灾害的伤亡视为国家机密了,汶川发生地震后国家每天都发布了正面、透明、准确的信息。让世人看到了灾民的痛苦,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忍辱负重,看到了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看到了**果断处理灾害的能力,看到了中国大地上真正的人权,看到了中国特色的危机应急机制已经走向成熟,看到了以人为本的救援机制的高效与完善……

从唐山到汶川,整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现代生活。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储备了更多的外汇,同时也储备了足够的爱!我们在为取得的成就欢呼的时候,还要有一种深深的忧患:汶川地震给国人敲响了警钟。过去的唐山,是对地震不设防的城市,因此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今天的唐山已坚固地设防了。唐山有一句口号:“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过去的汶川是不设防的城市,那么多亲人离我们而去。我们相信明天的汶川也会设防了,而且会更好。我们要说的是,防患于未然,要让全国对地震不设防的城市设防!所以,在未来的日子,我们要走一条科学的防灾减灾之路。

地震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经历,是我们不可抗拒的命运。我们常常对大地进行诅咒式的祈祷,由谁来开拓灾难的救赎之路呢?我们问大地,你的心脏是不是有裂痕呢?你为什么以无序、顽固和剧烈的颤动对待我们每一个生灵呢?我们多想游走于裂痕之间,捧起一片新土,将裂痕坚固地对接好。我们抚摩一块块残砖、一道道地缝、一块块断壁,觉得那是破译灾难的咒语。于是,生命的目光超越了大地。在人间无边的大爱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大地反省的眼神。

大地都在反省,我们人类能不反思吗?

无论是唐山大地震,还是汶川大地震,抗震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可是,我们遗忘了很久。汶川地震,生命中最宝贵的精神在灾难中怆然复活。32年前的唐山留下了抗震精神,今天的汶川,是对唐山抗震精神的深化,是对民族心灵的净化与强化。正像钱理群先生所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并正在形成的三大精神:一是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的仁爱精神;二是以多元社会、文化并存为核心的宽容精神;三是社会参与和承担的责任意识。”因而建设一个更加人性化的仁爱中国,建设一个国内各民族相亲相爱、与世界和睦相处的礼仪中国。抗击灾难带给我们的精神资源,是在两次大灾难中,我们的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非常宝贵。是的,灾难改变了我们很多很多!也许这是灾难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吧!有人说:“这次地震对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心灵经历了一次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在灾难的考验面前,在真、善、美的感召下,相信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反省自身,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己。领导的改变、**的改变、人民的改变,最终让我们的国家改变。这样的改变正在不知不觉地发生,并且有如春雨润物,潜移默化地、长久地产生影响。这种精神能量是无法估量的!

我们要警惕健忘症,请记住,而且要永远记住。可是,我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灾难毕竟是一个非常状态,我们终归要回到日常化、世俗化的生活流程中,容易在“生命美丽,活着真好”的歌舞升平中麻木灵魂。所以,我们还要抛开自私、颓废的自我,让英雄之气浩然长存,否则,我们就是罪人!让抗震精神转化为育人、治国的强大精神资源,并使这一资源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使其永远发挥效力。

我们的文学艺术界常常困惑于世俗化与崇高感的矛盾中,倍感精神资源匮乏。世俗化肯定人的自然欲望,肯定世俗化的生活乐趣,这没有什么错误。但是,我们的文学总是这样,注定无法逃脱疲惫之态,致使作家困惑,读者厌倦。有的作品,即便找到了英雄也是抗日的英雄,或是时过境迁的英雄。我们人类不可能永远满足于现实的平庸,崇高感、英雄气,永远是令人神往的。所以,我们的文艺一定会在汶川抗震的精神资源里找到灵感,从而完成今天英雄精神的挖掘与重塑!

我们失去了同胞,我们悲痛;我们失去了家园,我们坚强。我们在悲痛中站起,收获了无尽的精神和力量。在心灵一次次的颤动中,见证了一个强大民族不屈的精神和意志。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汶川力量就是中国力量!

唐山精神就是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