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漫事
作者:流侠客 | 分类:都市 | 字数:10.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章 蜜蜂和姥爷
提起外曾祖父家里的蜜蜂,当然得说说姥爷这个人了。
听外曾祖父说,那还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时间生活过得很拮据,一大家子要吃饭,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家里攒了一些粮票准备去换粮,姥爷老早收拾好了,天刚蒙蒙亮,就准备拉着牲口去换点粮食。
换粮食的地方有点远,来回得好几天。姥爷牵着牲口走了一段路程后,感觉鞋子里有石子,他想:“这里正好可以歇歇脚,让牲口吃吃草,自己也可以抽几口旱烟。”
他便脱下布鞋,抖弄着鞋里的石子,将一只鞋子放在屁股下,便往烟锅里搓了一点旱烟,压实后,刺啦划着一根火柴,猛地吸了几口,吧嗒吧嗒的抽烟声伴随着浓浓的旱烟消散在山谷间。
抽完几口后,感觉舒服多了,朝旁边的石头上猛磕了几下烟锅,将它别在腰间,拍拍身上的泥土,站起来使劲蹬了一下鞋子,准备出发了。
他扯起地上的缰绳,吃草的牲口咧着嘴,感觉是没吃饱似的,姥爷硬拉着它,它还要回过头来将路边的青草扯一口。
就这样,一人一牲口,走了好久,终于到了换粮的地方,他正准备掏粮票换粮,可是他怎么找也找不到,翻遍了所有的口袋,甚至脱下布鞋,也抖搂了一番,愣是没找到。
他心想:这下坏了,这可是一大家子的口粮啊,这找不到不但会挨外曾祖父的骂不说,还要一大家子挨饿,这下完了!
他来不及细想,牵着牲口就去找,他一路仔仔细细的找着,生怕漏掉一寸地方。不仅如此,他还在来时歇脚的地方重点照顾了一番。他扒拉着那一片每一寸野草,甚至每一块石头,不断的扩大搜寻范围,直到他放弃寻找为止。
他累了,再也没有力气寻找,就在他失望之际,他听到不远处嗡嗡的声音,他怀疑是自己找寻粮票太着急了,心里产生的幻觉,他不禁拍打了一下自己的额头,
可是,嗡嗡的声音还是断断续续地传来,他跟着声音找去,在不远处的石缝里,有一窝蜜蜂,估计是谁家养的,趁着没人跑出来了。
他想:这可给我出难题了,我什么也没带,怎么弄啊!就在这样思索着,他看到不远处有人在田里劳作。他便走向田间,给那会老伯掐了一口旱烟,并借来了背篓。
他走到蜂窝边,折了一些柔软的草,轻轻地拂在蜜蜂身上,可能是蜜蜂跑了很远的路,此时此刻却很温顺,只见它们慢慢地爬进了背篓,他忙活了半天,终于看到所有的蜜蜂都爬进去了,他便脱下自己的外套,盖在背篓上,牵着牲口轻轻地走着。
等到他回到家中,天已经黑了,他将背篓里的蜜蜂轻轻地抖落在一个空闲的箱子里,留了一进一出两个口,周围有缝隙的地方抹上泥巴,做完了这一切,他便将锅里的疙瘩汤扒拉了几口,就这样蜜蜂就开始被姥爷养着了。
那至于后来蜜蜂怎么又到外曾祖父家里,我便又问起了外曾祖父。原来,姥爷那时间跟外祖父已经分家了,外曾祖父身体好,外曾祖母去世的比较早,他不想跟小辈一起掺和,自己吃软吃硬,吃甜吃辣自己一个人过反而很轻松。
刚开始蜜蜂是姥爷养着的,但他整天忙里忙外的,没有时间照看,起初蜜蜂还繁殖了好几箱,但最后死的死,跑的跑,只剩下两三箱了。
外曾祖父看到这样,便开口向姥爷要一箱蜜蜂试着自己去养。姥爷给他的不是最好的,蜂箱也被老鼠咬了好几个洞。外曾祖父接过这箱蜜蜂,选择了一个采光比较好点的地方,将周围的野草处理了一番,挖出一块平台,蜂箱下面放两块平稳的石头,然后在蜂箱上面盖上了几块瓦,顺便将有缝隙的地方抹住了,就这样,蜜蜂便在外祖父家安家了。
刚开始,他没少为蜜蜂操心,他每天在地里劳作几个小时后,就回到家里,有时候看到蜜蜂出巢熙熙攘攘的,便找来白糖,倒在碟子里,倒一些水,然后找来几根木棍,搭在碟子上,蜜蜂有时候飞累了,飞饿了,便歇在曾外祖父搭的“桥上”补充营养,就这样,蜂群一天天的多了起来。
冬天来到的时候,外曾祖父便找来自己不穿的破衣服,盖在蜂箱上面,并对蜂箱上下两个口进行了封堵,这样做的目的是冬天空气冷,害怕蜂群受冻死掉。
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蜂群不断壮大起来,每到冬天的时候,就是外祖父忙活的时候,因为每年到冬天要进行铲蜜,而且还要对蜂群进行选种,留下蜂群质量的好坏,往往决定着来年蜂群的质量,并且在铲蜜的过程中尽量不能伤害到蜜蜂。
铲蜜的时间一般选在半夜里,这样蜂群都开始休息了,而且铲蜂房时要把蜜给蜂群留一部分,留的少了来年蜂群也会挨饿,所以蜂蜜的数量控制也比较重要。
铲下来的蜂蜡准备在桶里,一般蜂蜜储存在蜂房里,而蜂房是蜡做的,最重要的就是去蜡,将铲下的蜡全部放在烧热的大锅里,加一部分水,水不能过多,要保证蜂蜜的质量,等蜂房全部融化,蜂蜜和蜡都在锅里了,然后将炉中的火熄灭,直到锅里的温度完全降下来,漂浮在上面的一层就是蜡块,将它们打捞出来,这就是以前条件比较差时,手工做蜡烛的原料。
处理完蜡块,剩下的才是蜂蜜,还要对里面的杂质过滤一番,然后装桶,密封。
做完这些所有的工序之后,就可以拿到市面上去买了,那时间手里的钱财都比较少,大多都换成了粮食,而且那时候蜂蜜价格也很低。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外曾祖父家里条件慢慢地改善了,随着小辈们慢慢长大,劳动力也多了,生活条件也好起来了。
虽然条件稍微好点了,但姥爷的一个吃饭习惯一直没改,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