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乐不太成功的自传
作者:尉迟敬祖 | 分类:都市 | 字数:22.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章
六十年代初,于乐的爸爸于德忠和姑姑于秀娥先后出生了,听说于乐的爷爷前后生了四个孩子,中间夭折了俩,是于乐奶奶晚上睡觉给压死了,最后活下来的,就是于乐的爸爸和姑姑俩人。虽然于宣正的俩妹妹时不时的会回去照顾一下他哥哥还有俩孩子,但她俩也都有了三四个孩子,上有老下有小,实在忙不过来。于是,于姓一族的长辈号召老于家的人,家里有口吃的,不管多少,都接济一些,如果把人饿死了,传出去,太丢老于家的面子。当然,村民每人都有个一亩三分地,于宣正的那几亩地,自己是照顾不了了,其他人种着他的地,打了粮食分一点给他,算是地租了。不管怎么说,于乐的爸爸和姑姑能活下来长大成人,老于家的人功不可没。直到现在于乐的爸爸对族里的长辈敬畏有加,有求必应,逢年过节的,烟酒都要备齐。
于德忠和于秀娥没有遗传于乐他爷爷的个头,于德忠不足一米七,于秀娥不足一米六。于乐的老家流传着一句话叫“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所以,他俩要么是像了于乐那五短身材的奶奶,要么就是没吃饱营养不良的缘故。于乐的妈妈认为,于德忠不到一米七的个头肯定是随了他娘,所以,自从于乐上了初中开始,每回看到他跟个子矮的姑娘一起玩,就会告诫于乐:“以后找媳妇,丑俊不重要,关键要个子高。要是找个矮的,以后生的孩子都跟地豆子似的,你要找矮的回来,我就拿苕帚给你赶出去。”于乐倒不这么认为,每当这个时候总会顶回去:“要个子高的有什么用,现在种地都用机器了,又不用她下地拉犁干活,我们以后会搬城里住,城里不用出大力,挣钱靠脑子,个子高矮不重要。”
但于德忠很好的遗传了于乐他爷爷的智商,从小学读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只是于德忠最后放弃了高考,引得老师一阵惋惜。于德忠的另外两个跟他关系不错,成绩也不相上下的同学,头一年没有考中,复读时又劝说于德忠跟他俩一起参加高考,于德忠最后还是拒绝了。他说就算考上了,家里也拿不出学费,而且,读到高中就已经有人开始说闲话了,大小伙子再不自己赚钱养家,估计没人再会去照顾自己的父母了。就这样,于德忠在高中毕业后开始找各种活干,而他的另两位同学第二年都考上了大学,其中一个后来成为了于乐的初中老师,另一个成了国家某部委的总工程师,某年空难,不幸离世。这些都是后话了。
于德忠,人如其名,品德不坏,忠厚老实,年轻的时候看起来有点木讷,不太会说话。自己家没什么门路能给他找个像样的工作,所以刚开始,他学着去收废品,收废铜烂铁,旧书旧报什么的卖到废品收购站,中间赚个差价。但这是个体力活,他拖着那种驴拉的板车到周边的村子转悠,土路坑坑洼洼,碰到个坡,爬一下能累个半死。毕竟打小营养不良,身体瘦小不结实,所以,没坚持俩月就放弃了。后来,他又跟着村子里几个泥瓦匠当学徒,学着放线、砌砖、盖房子,虽然也出点力,至少不用爬坡了,而且泥瓦匠也算个技术活,没有那些和灰推沙搬砖的小工那么累。干了一年后,二十岁这年,经亲戚的亲戚推荐,于德忠终于到了市里国营养牛厂工作,虽然是编外的临时工,但至少进城了,可以跟“工人”一起工作了。九十年代政企分家之前,国营单位的工人可了不得,那是干部身份,是早餐吃得起“油条豆浆”的主,捧着国家铁饭碗的人,不知道多少农村人都羡慕“工人”这个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