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数风流人物

作者:瑞根 | 分类:历史 | 字数:869.2万

第1851章 壬字卷 析考课柴冯论改革

书名:数风流人物 作者:瑞根 字数:3072 更新时间:2024-11-25 22:18:38

“柴公,你也是在州府里边当过主官的,不知道对我所描述的这种情形是否感觉很熟悉?”冯紫英笑呵呵地道:“或许十多二十年前您在下边的时候也有此类情形,但未必有如此司空见惯,但我要说,现在却是举目皆是,若是不这么做,反而罕见了。”

柴恪忍不住砸了咂嘴,“紫英,你这说得有些过了吧?顺天府诸州县都是这般?”

“柴公,绝无夸大其词,更无虚言。”冯紫英言辞恳切,“举个例子吧,冬春兴修水利,去年八月间府里就给各州县下了要求,我还专门安排一名通判对接督导,但截止到去年九月要求上报修建计划方案时,仅有二十二个州县上报,而且还有七个州县所报方案粗糙不堪,十四个州县沿袭前年计划,一字不改,责令整改之后,仍然有六个州县的方案计划难以实施,……”

“我就不明白了,制定一个计划方案就那么难么?”冯紫英很有些愤懑味道:“各州县都有工房、户房,吏员也不少,这都是每年需要做的常规事项,究竟是他们每年都在糊弄府里,还是习惯成自然,根本就没怎么做?”

“好吧,这方案计划做得差点儿就差点儿吧,那你总得要干吧,计划方案都提出来了,府里也去了人指导督导,除了州县自身筹措部分钱粮,发派劳役,府里也拨付了一部分钱银,这等情形下,这笔钱银粮食真的很金贵了,结果呢?”

柴恪头皮都有些发麻,看样子这冯紫英嘴里又要吐出一大串让人难堪的情形来了。

“起码到现在,也就是距离冬春兴修时间截至只有一个月时间了,我专门派人私下里去暗自调查了,二十七个州县中,完成计划一半以上的不到六成,也就是说有十一个州县连一半事项都没完成,其中更有三个州县几乎没怎么动,嗯,大概有八个州县做了一些面子活儿,糊弄遮掩一下,这怎么说?我都不明白了,这帮家伙日后怎了来和我解释?或者是他们也觉得随便找几个客观理由来搪塞,我会和吴大人那样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

这就提到吴道南了,柴恪抚额。

吴道南在顺天府当府尹这几年可谓害人不浅,不只是他尸位素餐那么简单,关键是这几年他的放飞自我造成上行下效,下边州县无法无天。

州县官们稍稍有些自律和节操的还好一些,若是差一些的,就是关起门来当皇帝了,胡作非为者不少,上下其手中饱私囊者更多,那等尸位素餐混吃等死的亦是不少,但到了年终考核,在他那里得到的考评结果一律都是中或者良。

也就是说你干得再好也得不到优等,干得再差也不会落一个差等,这样一来,谁还会在乎这考核?

而吏部和都察院的考核主要还是要依托府的主官态度评判,除非有检举弹劾,或者非议太大,否则一般都会按照府级主官的态度来给出考核结果。

这种情形下,自然就会导致下边官员更是忘乎所以,无所忌惮。

这也难怪冯紫英如此愤怒。

吏部也不是没有就此询问过吴道南。

但据柴恪所知,吴道南的回答也是中规中矩,都是按照平素工作事项来进行考核的,各方工作都推进有序,即便是有些不尽人意,那也是事出有因,确有理由。

这让吏部也很难再做计较,除非先行将吴道南这个府尹给拿掉,但这又不是吏部能做主的了。

“这还只是兴修水利一项,夏秋两季田赋,历年顺天府在北直诸府中排位靠后,当然理由也很多,但以顺天府的条件,是不是就真的只能位列倒数几位?”冯紫英再问:“刑狱诉讼,居高不下,治安不靖,捕务废弛,盗贼滋多,境有豪棍而不除,刑部对此很不满意,我都不提教匪事宜,在沽河遇刺的事儿了。”

柴恪难以应答,好半晌才道:“那紫英,你以为这是会甫遗留下来的问题?”

“有他的原因,但不完全是,我以为更多的还是吏部和都察院在考核规则上的因循守旧,粗疏难明,所以长期下来积弊太多,导致这种情形。”冯紫英摇头。

大周延续前明的考课规制,分成“三等八法”,但后期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前明以贪、酷、浮躁、不及、老、病、软、不谨为八法,大周进行了调整,分为四格,守(操守)、政(政绩)、才(才能)、年(年资),然后根据这四格来进行分等,最后形成综合考课,以优、良、中、差四等。

照理说,守、政、才、年这四格算是比较符合对官员的考核规则了,基本囊括了一个官员全部,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政、才二格难以评判,除非是有特别出色获得上峰的嘉誉,而平常官员多以守、年二格来作为擢拔的依据。

这就导致了庸官平官盛行,因为守这一格除了上司的评价外,更多地来自地方士绅的评价,这就导致了多做多得罪人,不做不得罪人,甚至和地方豪棍沆瀣一气,左右官声,以达到升迁的目的。

“唔,看来你是怨气颇多,也有些想法啊,说一说吧,我也想听听你对吏部和都察院的考课有什么见解。”柴恪来了兴趣,对方直接戳到了自己管辖事务的要害,他当然要好好听一听,看看对方有什么高见。

“当下地方上考课最重守和年,年不说了,熬就是了,守以官声为主,但官声掌握在谁手里,除了上官,就是地方士绅,但要做事情,免不了就会有利益纠葛,就会引来攻讦,可论理政和才也应该发挥用处啊,但吏部和都察院对这两点没有足够细致详实的考课规则,难以明确,所以无法达到其考课的真正目的和意图,这是最大的弊病,可能吏部要说,这政最难考,可能一项政事需要三五年才能见出功效,又或者怎么来评判这项事务做得如何,吏部也不是行家,修路架桥,修渠屯垦,花费多了,急于事功,种种可能都存在,这些怎么来判断?……”

冯紫英说得很详细,娓娓道来,连续举了好几个例子,听得柴恪也是连连扬眉,颇为认可。

“紫英,你说的都颇有道理,但你也应该清楚,吏部统管整个大周考课,都察院只是协助,这样庞大的一项工作,单靠吏部这些人是很难做到的,而且如你所说,这种专业性质更强的事务,吏部官员很难做出判断,只能听取这些官员上司的意见,而这些官员上司很多和下级官员可能牵扯利益或者感情倾向,这也让吏部的人更难以抉择,选择同意这些上司们的意见,那吏部考核几无意义,成了走程序,如果吏部想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分析判断,自身又难以做到,……”

柴恪也谈了吏部的难处,也是实打实的。

冯紫英也认同柴恪提到的这些难处,“柴公所言亦是在理,那么明知道这里边有许多弊端,那么吏部就应当考虑如何来改革这些考核制度,改良,优化,调整,让其更合时宜,而不能这样听之任之得过且过。”

柴恪苦笑,“紫英,说易行难,咱们在这里探讨简单容易,但是要具体到如何来修正改良,就是一项庞大繁杂的事务了,不是你我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说说就行,涉及到太多方面了,尤其是你提到的政、才这两项,几乎遍及地方官员所有工作事项,不好办啊。”

“柴公,正因为复杂难为,才更是要去做,这可以说涉及到整个朝廷至上而下的官府体系运作效率,而且以我之见,原来朝廷就地方上事务考核内容上既不全面,也已经落后于时代,对调动官员们的积极性和办事热情很不利,应该根据当下发展情况,重新做一次全面的梳理细化,这样能够更精准细致地将我们地方上的各项事务罗列出来,也能更准确地对官员们的政绩做出评判。”

冯紫英的话在柴恪的预料之中,这一位素来言不轻发,发必有物,敢于这么提出来,只怕也是早就经过深思熟虑了。

“既然你有此意,不如这样,你手书一份条陈上来,我先看看,咱们再来商议,如果合适的话,我可以将你的意见交与存之,提交到吏部进行探讨,最后根据情况来确定下一步打算。”

柴恪并无意贪没冯紫英的功劳,甚至还有意给冯紫英更多展示机会。

“柴公,你就这么信任我?”冯紫英笑了,对柴恪,他还是很信得过的。

“成不成还言之过早呢。”柴恪也笑了,“不过伱说的这些我也考虑过,但始终没有一个头绪,今日听到你谈的,倒是有些豁然开朗,你好好准备一下,要拿就拿出一个像样的方略出来,我可是很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