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钉子户
作者:九祯 | 分类:历史 | 字数:447.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一五章 誓师灭清
“列为臣工,朕于昨日刚刚收到忠贞伯从辽东发来的奏折,正好与你们刚才所议之事有关。”崇祯语气有些兴奋地道。
对于王越,崇祯的内心是矛盾的。天策军是防备满清的决定性力量,他所希望的是天策军被削弱,而不是彻底失败。
所以他听到天策军在辽东大败,内心是忐忑的,如果连天策军都败给了满清,这大明的江山就危险了。
不过起点城他是去过的,对那里的了解,让崇祯难以置信,天策军竟然会失败。
现在崇祯与王越的联络已经非常方便了,电报与电话都已经可以直通。通过沟通,崇祯所知道的情况要比骆养性所掌握的情况更加详细。最大的收获就是王越专门上的奏折,该奏折是通过电报传递的。
“臣王越启奏,天策军第三师李子轩部于五月十九日在进攻建奴盖州防线中失利,折损近半。随后,第三师退回大连休整,此战共歼灭建奴兵力约七万人,而我军阵亡两千八百余人,伤三千三百人。”
王承恩用尖细的嗓音当堂宣读王越的奏折:“……。此战为我天策军建军以来最大败绩,为雪盖州战败之耻,天策军各部正在向辽东集结增援,预计于六月五日起,天策军全军将发动灭清之战。”
“臣本布衣,目睹山河破碎,建奴屡屡犯境,自组建宛平团练起,就曾立誓覆灭伪清,收复辽东,重整旧山河,如今已四年矣。今提兵北上,势与建奴不死不休,不破沈阳绝不收兵。”
龙椅上的崇祯,双手握拳,紧紧的捏着,为了掩饰内心的激动,表情却很淡然的看看朝堂上的众臣道:“列为臣工,你们对忠贞伯的奏折怎么看?”
崇祯在收到王越要发动灭清之战的消息时,真是太激动了,天策军终于要和满清死磕了。
激动、惊讶、兴奋、难以置信等等,朝堂上的众官员是什么表情都有。
“皇上,这是好事,这是天大的好事呀!”礼部尚书黄士俊大声道:“前些时日建奴再次扣关,边关告急,如今天策军全军自旅顺倾力攻辽,正好解了边关之危。”
天策军与满清不死不休,正是众官员们愿意看到的,无论谁胜谁败,天策军的折损是难免的。
工部尚书范景文却向崇祯拱手道:“皇上,忠贞伯有此雄心,正是大明之福,覆灭东虏可期也。为保万无一失,臣建议关宁军和宣大的新军应该全军出动,以策应天策军之行动。”
兵部尚书谢宝清也出班道:“皇上,臣以为,现在应该调山西宣大蓟州密云关宁各路总兵,由蓟辽总督洪承畴洪大人督师,紧急出关支援天策军,务必利用此天赐良机,一举覆灭东虏,收复辽东。”
“不可!”吏部尚书田唯嘉厉声道:“山海关外建奴伪豫亲王多铎领军十万,宣大各关口又有其外藩蒙古五六万兵力压境。我以为朝廷各路边军应以守边保境为上。不要忘了,天策军盖州之败,万一天策军出师不利,朝廷大军又陷在关外,则京师危矣。”
范景文呵呵一笑道:“田大人多虑了吧?我却以为天策军盖州之役明明是胜了,以伤亡六千人的代价,歼灭建奴七万人,分明是大胜,天策军之战力有目共睹。”
“范大人。”礼部尚书黄士俊道:“你的提议,我等无法苟同。关外建奴大军近在咫尺,朝廷军队能够守稳关隘,已经邀天之幸。而你是却在拿国运在赌,万一天策军再次失利,朝廷可承担不起这样的风险。”
内阁首辅周延儒向崇祯拱了拱手,缓缓道:“皇上,田大人和黄大人所言也是实情呀,朝廷大军应以保存实力为要,此为上策。”
保存实力,这才是田唯嘉等人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周阁老所言有理!”
“说的对呀,朝廷也有难处。”
“也许天策军能够凭一己之力平灭东虏,也未可知呀,忠贞伯的奏折也没有请求朝廷援军嘛。”
朝堂上的大部分官员都认同田唯嘉等人的建议,有的是希望天策军与清军两败俱伤的,有的是被清军数十年来的战绩打怕了的,不想冒险的,等等。
“一群鼠目寸光之辈。”范景文怒骂一声,向崇祯拱手道:“皇上……!”
崇祯一摆手阻止他再继续说下去,道:“田爱卿等人所言不无道理,边关各军当以紧守关隘为要。这实际上也是牵制东虏兵力,策应了天策军的行动,让忠贞伯再无后顾之忧。”
他的想法与田唯嘉等人差不多,希望保存实力,让天策军与清军拼个两败俱伤,好坐收渔人之利。
崇祯顿了一下道:“传旨,命天策军监军吴直立刻奔赴旅顺,协助忠贞伯。兵部尚书谢宝清代表朕前去宣慰天策军,忠贞伯但有所需,朝廷应尽力予以配合。”
朝廷能够配合什么?钱还是粮?估计都够呛。但是崇祯也不得不表明态度,毕竟天策军即将与死敌满清拼命。
“皇上…!”
范景文还要再说,崇祯一挥手道:“退朝!”
“唉!”范景文一声叹息。
范景文之所以力挺王越,其实也是为朝廷着想。虽然他与王越交好,但还不至于依附王越,成为其喉舌。
毕竟他是个传统文人,首先考量的肯定是朝廷的利益。对于起点城的情况和天策军之强,范景文有着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满清必败,辽东即将落入王越手中,朝廷现在不介入,将来就难了,要不怎么说那些人鼠目寸光呢。
…。
紫禁城,崇祯的御书房。
“陛下,卢大人又来了,您见还是不见?”王承恩轻声道。
“哼,这个卢建斗,怎么就如此不明朕意呢?”崇祯满脸不高兴,他想了想道:“传他进来吧。”
卢象升健步踏入御书房,向崇祯大礼参拜道:“微臣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崇祯叹了口气道:“平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