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娱乐开发商
作者:我是百脑汇 | 分类:都市 | 字数:84.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9章 媒体欠调教
谢书友鬼娃子XX的打赏,今天有点卡文,只有一更了。
————————————————————————————————————
秦天柱办公桌前堆了一叠当天的全国各地报纸,他快速的浏览一遍这些报纸的头版内容,随后又翻到文化艺术版块细细查阅。最后,一声哀叹,颓然倒在办公椅上。
他今天来翻阅这些报纸,主要是因为《潜伏》的宣传问题。
四月初剧组就要开机了,也没见国内哪家媒体对梅花公司的第二部戏有采访的兴趣,这让秦天柱很不得劲。
年前《恰》剧火热的时候,记者赶都赶不走,到处追着他采访。随着官方对媒体采访的约束,以及《恰》剧热潮的渐渐衰退,记者媒体在灵泉几乎绝迹了。
秦天柱心里有点嘀咕,这些媒体记者好没意思,不需要他们的时候拼命追着你采访,需要他们的时候,他又不理你了。
同时他也有点奇怪,自己的梅花公司也算小有名声了,难道媒体对梅花传媒的第二部戏一点兴趣都没有吗?
于是乎,他找来当天的各大报纸,看看这些媒体每天都在关心什么。
这一看之下,秦天柱明白了。这些报刊杂志还真对国内某家公司某部新戏开拍了之类的新闻,没什么兴趣。
他自己归纳了下,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各省机关报之类的严肃报纸,其文化艺术版块的内容,大多是某某图书推荐选读,某某文艺团体送艺术下乡服务群众,忆某某艺术家光辉灿烂的一生,某钢琴家在国外勇夺某某奖项为国争光,第X代导演的某某情怀之类的新闻。
总之,都是够文化,够艺术,够主旋律,就是不够娱乐!
还有一类是城市晚报或早报类型的,这类报纸的新闻比较市民化,在文化板块能看到不少娱乐消息,不过都是转载的一些港台明星的消息。
秦天柱有点为《潜伏》的宣传犯愁,他想让观众在开播前就对剧集保持关注,却找不到适当的新闻媒介发布这类的消息。报刊杂志对此类消息没兴趣,现在的电视台,秦天柱也不知道有什么综艺节目会关注国内的娱乐类新闻。
为什么会这样呢?秦天柱自己的分析,是国内目前其实还没有娱乐圈,只有文艺圈,没有明星,只有演员。
因为没有明星,没有娱乐圈,国内媒体的报道就显得有些阳春白雪。只有文化作品问世了,媒体才有兴趣提两句。当然,如果该作品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了,如《恰同学少年》般,媒体也是热衷于跟风报导的。至于某某公司的某部作品开拍之类鸡毛蒜皮的八卦,那是不屑去关心的。
说到底,现在的国内媒体,缺少八卦精神。
秦天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娱乐公司的老板的,既然搞娱乐,自然需要很多八卦媒体来捧场,可国内现在就没有这种八卦媒体。如果是网络时代就好了,他也不用为电视剧的宣传这么发愁。
或许,自己该想法子,调教调教媒体。
秦天柱一个人想着该怎么调教媒体,没理出什么头绪。他把周嘉朋和金光华两个制片人叫到自己办公室一起商量商量,他们两人负责剧集的宣传工作,或许有更好的思路。
周嘉朋是个老烟鬼,一坐下就点上了一根烟,静静地听秦天柱说起剧集宣传的担忧。
听完后,他提出自己的疑问:“小柱,你的意思是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向社会公众宣传我们的《潜伏》?没这个必要吧?”
“这几天剧组演员都来得差不多了,开机也就是这几天的事。”
秦天柱站起身给两人倒了杯开水后,继续说道:“我希望我们的剧集在开播前,在社会上能有足够的关注度,宣传工作就要早点做起来。你们也知道,我们的《恰》剧就是因为开播前没什么关注度,所以起始的收视率很低,等我们的剧集在观众中有了口碑,收视起来的时候,整部剧都播放的差不多了。损失是很大的。”
金光华和周嘉朋两人作为电视剧的制片人,对剧集的宣传工作也是重视的。不过他们俩的宣传工作大多是对电视剧的买主,即电视台的宣传。比如周嘉朋,目前已经联系了朝廷台的韩主任,向他说明了《潜伏》的故事剧情以及制作班底等信息,以方便电视台下单购买。
金光华道:“秦少,我觉得我们只要做好电视台的宣传工作就好了,只要能引起电视台的购买兴趣,对电视观众的宣传,他们自己会安排的,不用我们代劳了吧?”
周嘉朋也是这个观点,觉得向社会公众宣传剧集是电视台的事,不用制作方来越俎代庖。
秦天柱觉得两人的宣传观念有些落伍。在他们的眼里,只要拍好剧,能引起买主的购买兴趣,公司的任务就完成了,这与目前国内同行没什么两样。他觉得自己的梅花传媒应该领先一步,走在国内同行的前面。
他对两人严肃地说道:“周大哥,光华,我觉得你们应该树立起一个大宣传观!”
“大宣传观?”
周嘉朋和金光华看他说得认真,也知道他对两人的看法不认同。听他说到大宣传观,两人来了兴趣。
“你们一开始的工作方式,我认为过于小气。在电视剧产业上,你们把集圈定在了一个车间主任的角色,只要完成了电视剧的制作,把剧卖出去了,整个流程就到此结束。而我认为,在电视剧这个产业上,我们担任的应该是项目负责人的角色。从电视剧产品的制作,直到与观众的见面,我们都要负总责,而电视台只是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而已!”
周金两人都没有出声,都在仔细咀嚼秦天柱提出的新概念。
秦天柱继续说他的想法:“明确了我们项目负责人的角色,那么也就理解了我们的宣传工作要从面向电视台的小宣传,转为面向电视观众的大宣传。只要在开播前,观众对我们的剧集有了相当的关注度,那么在与电视台的价格博弈中,我们就掌握了主动权。
从另一个方面说,我们今年有造星的任务。明星怎么造?过硬的作品是关键,但也不能否认需要媒体的炒作,让我们的明星始终保持曝光度。
就如我们的《恰》剧,年前那段时间多火热,现在也慢慢退烧了,所以,光靠作品只能保持几个月的关注度,时间一久,就会被观众遗忘。”
金光华觉得秦天柱说得在理,想造星,的确不能单靠作品本身。
不过,他提出了更现实的问题:“秦少说的是不错,可怎么让媒体炒作呢?就拿《潜伏》这部剧来说,你想一个电视剧的开机就要让媒体报导,恐怕是有点难。国内一年下来怎么也有一百来个剧组开机,媒体是不会有兴趣的。”
“这就是我找你们来商量的原因了,怎么找出让媒体感兴趣的话题,怎么找出新闻的兴奋点。”
周嘉朋弹了弹手中的烟灰,给秦天柱分析道:“《潜伏》这部谍战剧,故事性是不错的,不过观众没看到剧集,任你怎么炒作都是白搭。制作班底嘛,除了宁镜,都是生面孔,媒体兴趣也不大。至于制作单位,我们梅花虽然小有薄名,但要说一个开机,就能让全国媒体跑一趟,怕是没那个号召力。”
金光华提出了一个思路:“我觉得真正能够让媒体感兴趣,劳动他们跑一趟的,只有小柱!”
周嘉朋点点头,觉得有理。因为秦天柱的经历比较传奇,人又年轻,媒体对他的兴趣始终是存在的。要不是上面官方的约束,周嘉朋觉得这股“秦天柱热”会持续到现在。
周嘉朋提出了一个方案:向媒体发个通告,就说《潜伏》是秦天柱的第二部导演作品,成功引起社会公众的兴趣后,再找个理由说秦天柱退出《潜伏》剧组,由新导演蒋伟接棒,当一番炒作,《潜伏》成为新闻热门话题后,就通过女主角宁镜,新人男主角等话题,继续保持关注度……
三个脑袋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半天,商量出了这么一个方案。这个宣传计划看起来就是一幕肥皂剧,不过秦天柱倒是不在乎,虽然手法有点粗糙,只要达到目的就行。
选择哪家媒体作为消息发布平台呢?这也是要好好琢磨的。
周嘉朋的意见,“我们是希望《潜伏》在朝廷台播出的,那我们的合作媒体最好也是全国性媒体。”
金光华有些疑虑:“全国性媒体,而且只能是报刊杂志类的。国内的电视台目前并没有有影响力的,专门报导国内娱乐新闻的节目,人家也不可能临时给我们开一个。
可全国性的报刊杂志,大多比较严肃刻板,目标读者都是些中老年人。我们这类新闻,说实在的有些八卦,人家未必看得上。就是我们自己,也未必希望在这类媒体上刊登消息,目标受众不太一样,很多青年人都不太看这类报纸的。”
“也未必!”
秦天柱从自己办公桌前的一堆报纸中,抽出一份给他们俩,“你们看这份报纸怎么样?”
《环球*时报》
“可以!”周嘉朋一看名字,就表示同意,这份报纸他也熟悉,只是一时没想起来,“这份报纸发行量大,读者范围也很广,刊登的内容也比较大众化,对我们这类新闻不会过于排斥。”
秦天柱补充了一点:“爱看《环球时报》的,大多是关心时事政治,军事外交的读者,与我们《潜伏》这类谍战剧的目标观众,基本是吻合的。”
三人最终商定,《环球*时报》作为《潜伏》剧组的第一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