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
作者:叶落潇湘 | 分类: | 字数:72.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95章 司马懿:让子弹飞一会
网友【评论】:“听说李斯杀韩非,其实是给始皇帝背锅了。”
网友【回复】:“要不听听你在说什么,韩非到秦国来,是因为始皇帝看了韩非的书后,大为震撼,认为作者是大才。
后面当知道是韩非写的后,始皇帝就出兵韩国,想的就是迫使韩非入秦。
这才有了韩非入秦,废了那么大个功夫,好不容易把人弄过来,就是为了杀?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呀!
更何况,灭韩之战发生于公元前 230 年,而韩非则是在公元前 233 年被杀的。
因此,秦始皇顶多也就是打算暂时将韩非关押一段时间罢了。
然而就在此时,李斯却横插一脚,来了一个火上浇油,使得秦始皇最终下令处死韩非。
归根结底,李斯之所以这么做,还不是嫉妒心作怪的。”
网友【评论】:“平心而论,李斯并不是一个心胸宽广之人。
韩非子的事情,就算李斯有背锅的嫌疑。
但李斯对待自己这位老同学的时候,他最少没有求情不是。
除了韩非之外,还有吕不韦呢。
吕不韦那可算得上是李斯命中的贵人,如果当初没有吕不韦向秦始皇力荐。
李斯恐怕一辈子也没有接近始皇帝的机会。
可结果李斯对吕不韦,该下手时还不是下手了。
从这些事情可以推断出,李斯本质上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一心追求功名利禄。
他做任何事都只考虑自身利益,这种极端的功利心态,最终导致他篡改诏书。
或许只有到生命尽头之际,李斯才算大彻大悟。
到腰斩的时候,他和他儿子说:“牵犬东门,岂可得乎?”
也许直到此刻,李斯才真正放下对权力的执着。
然而,尽管李斯功利心极重,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能力也是真的强。”
网友【回复】:“那会的李斯不是放下了对权势的执念,只不过他知道自己要死了而已。”
网友【评论】:“话说李斯最后怎么就输了呢?
按理讲,赵高应该不是他对手才对吧。”
网友【回复】:“那一波属实是李斯自己大意了。
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想过,自己会在赵高这阴沟里翻船。
李斯和赵高,作为一同篡改秦始皇遗诏的人,他们之间是必然会有一场灭口之战的。
更何况,后来赵高还被册封为中丞相。
这个新设立的职位,无疑让两人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相权之争更是避无可避。
然而,令李斯没想到的是,赵高会这么心急地动手。
完全打乱了他原有的计划。
更重要的是那个刚刚即位的胡亥,简直无能到超出了李斯的想象。
按照李斯最初的设想,胡亥此刻方才登上皇位,且还是通过伪造诏书得来的。
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胡亥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将他与赵高一并铲除,以绝后患;
要么同时保住他们二人,维持暂时的平衡。
李斯心里清楚,以胡亥目前的实力,尚不足以将他们一网打尽,因此他断定胡亥会选择后者。
只要胡亥选择暂时维持平衡,那李斯绝对会在这段时间中灭掉赵高。
可现实却狠狠地扇了李斯一巴掌,胡亥根本就没有走这两条路。
胡亥直接让赵高掌控了权利,这一下李斯算是懵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李斯被赵高弄死了。
甚至李斯都到监狱了,他还在幻想。
这一点,从他写的狱中上书就不难看出。
他在幻想能凭借自己之前的功劳保住一命,甚至是官复原职。
结果保命的圣旨没下来,腰斩的圣旨下来了。”
网友【回复】:“李斯那是打了一辈子鹰,最后让小家雀那眼啄了。
不然就赵高的话,可能还真玩不过他。
毕竟之前和李斯对线的人,可都被李斯拿下了,而且能耐也都比赵高要强。”
网友【回复】:“李斯那是高端局打多了。
他以为胡亥不是王者,也应该是个钻石吧。
谁能想到胡亥就是个青铜,直接就莽了。”
网友【评论】:“李斯在大秦一统六国的时候,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但大秦最终走向衰败直至灭亡,同样与李斯脱不了干系。
大秦得以横扫六合、统一天下,这其中固然有着诸多因素共同作用。
但若是将这份盖世功勋划分开来,李斯起码能独占其中三分。
如此评价并不算过分抬高他。
至于大秦王朝土崩瓦解的过错,自然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可若要同样追究责任的话,李斯在这里面所应承担的罪责,怕是至少也有三分。
这也不算是污蔑他了。”
.........
明太祖朱元璋:“政哥,李斯你是怎么处理的?”
汉高祖刘邦:“这还要问?要是你,你怎么处理?”
明太祖朱元璋:“九族,必须九族。”
汉高祖刘邦:“你杀心还真是大。”
唐太宗李世民:“对待这种功臣,怎能如此呢?未有之事,这般追究就过分了。
按照政哥的行事,李斯最多也就是被流放。”
大秦御史大夫刘季:“各位,你们要不要看看我的头衔?
你们是不是也太小瞧始皇帝的胸襟了?
项羽那个大秦第一号反贼,始皇帝都没有杀。
又怎么可能杀李斯呢?”
明太祖朱元璋:“你们和李斯的性质可不太一样。
你们说到底,也不过就是造反,而李斯那可是背叛。”
始皇帝嬴政:“大秦要变,朕需要商君。
李斯之能,也是有目共睹的.......
这事情交给他,朕也放心。”
明太祖朱棣:“好家伙,大秦传统手艺了!
不过话说回来,咱这大明好像也需要一场变革。
毕竟往后是要走向远洋之外的,以往的政策多有些不适了。”
...........
【名相系列第二集:大汉丞相:萧何】
发布人:闲人
发布时间:........
【提到萧何,想必各位对此人并不陌生。
此前我发布的视频里,对萧何也算有过不少介绍。
那么本期视频呢,咱们就简单聊一聊这位汉朝开国丞相,过多的就不说了。
萧何,沛县主吏掾。
算是刘邦这个泗水亭长,之前的直属上级了。
早在刘邦尚未起事之际,萧何便已屡次替他善理后事,收拾烂摊子。
后面刘邦去了芒砀山,也是萧何把他找回来的。
不仅如此,在沛县起义的时候,也是萧何和刘邦一起谋划的。
因此,萧何那算是大汉的原始创股东了。
但是创业初期,萧何所能发挥的作用就很有限了。
因为当时刘邦的家业尚微,萧家主管的内务事情不算多,大家都能做。
他的能力也就没有完全展露出来。
直到刘邦破关,进入关中后。
萧何干了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那就是搜集整理大秦帝国的一切户籍、土地及各类产业信息资料。
这一下,那算是给刘邦装上一双洞悉天下的“天眼”。
使得刘邦在日后与项羽逐鹿中原时处处抢先手。
那时候,大汉对各地人口数量、田地分布、赋税收入、矿产资源以及各行各业工匠技艺等情况了如指掌;
反观西楚,则如盲人摸象般茫然无措。
此后,当刘邦与项羽相持不下之际,韩信又四处征战,横扫诸侯各国之时。
萧何始终稳坐关中,全盘掌控着所有军队所需的粮草物资供应,并合理调度各类军械装备。
数年之间,得益于萧何卓越的后勤管理才能,汉军从未因军需匮乏而陷入困境。
不仅如此,后来萧何更是亲自主持修建了长安城。
然而,待到大汉江山一统,萧何的路也就不好走了。
不过那时的他,也算是年迈体衰,时日本就无多了。
总体而言,萧何的功勋似乎显得平淡无奇。
仿佛与“大汉第一功臣”这个称谓并不相称。
但萧何能够管理好数十万人的后勤事务,这就足以说明他的厉害了。
特别还是在生产条件低下的古代,要确保数十万大军在外征战数年之久,而内部依然保持稳定有序,这绝对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有人可能会质疑古代军队,存在虚报人数等问题,这个确实是有,什么百万大军,实际就十来万的情况很多。
但即使正规军数量没有达到数十万之众,可算上负责运输粮草物资的民夫、制造各类军需器械的工匠以及力士等人员,总数几十万还是有的。
能够掌控如此庞大复杂的局面,萧何无疑堪称大汉帝国的首席辅助了,荣获 MVP 实至名归。
此外,萧何还有月下追逐韩信,并向刘邦拒绝韩信为大将军的事情。
纵览萧何一生在大汉集团所立的功劳,可以说是从最初的起义阶段,一直延续到后来的逐鹿中原时期。
每当面临关键时刻,他总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毫无疑问,萧何对于大汉帝国所做出的贡献,是无可争议的。
只是可惜在大汉趋于稳定后。
刘邦对萧何是多次猜疑。毕竟他功劳太大了。
甚至好几次刀子都举起来了,结果都被萧何躲了过去。
后来萧何干脆自污名声,加之刘邦也见他年事已高,身体还不好,这才没有动手。
让萧何最后得以善终。
但不得不说,这也是萧何运气不错。
能够出生在司马懿之前。
假如萧何时运不济,晚生在司马懿之后。
那么以他的功绩,萧何必然难逃一死。
要知道,自司马懿时代以后。
身为丞相,年龄已不再是免罪的理由,健康状况更非开脱罪责的借口。
只要活得比皇帝长久,便会被视为有罪之人。
好了,关于萧何,暂且说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