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

作者:叶落潇湘 | 分类: | 字数:72.2万

第89章 灭族不一定要全杀,断根也可以的

书名: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 作者:叶落潇湘 字数:3469 更新时间:2025-02-12 01:48:21

大唐这边还只是在抓人,了解倭国详情。

而大明那边则是不同了。

大明位面,1405年十月。

金陵龙江港。

原本应该在六月就出发的船队,此时正停在港口之中,一列列全装士兵。

此时在岸上和船舱中来回运输着物资。

“老二,这次本来应该是朕御驾亲征的。

可眼下的情况,你也是清楚了,大明此时一日一变,你大哥一个人扛不住。

这次你就代朕出征,你带的可都是金陵禁卫,到了那边,该怎么做,你知道的。”

港口之上,朱棣拉着身着全甲的朱高煦说道。

“请陛下放心,儿臣此次出征,必定扫平岛国,亡其国,夷其族,灭其种,为后世金陵百万子民复仇。”

朱高煦行了一礼道。

接下这个任务的他,可以说是比谁都高兴。

自从上个视频一出,大明百姓,无不谈倭色戾,人人都恨不得生剥了倭人。

特别是此时的京城之中。

此时大明还未迁都,金陵现在还是大明京城。

京城百姓对于这倭寇,无不咬牙切齿。

按照后世转化的时间算法,他们知道,现在大明距离那场灾难。

也就只有五百年左右的时间。

五百年,说短不短,毕竟五百年的大一统王朝,他们都没听说过。

但五百年说长也不长,金陵之中,就有不少祖祖辈辈就居住在此的。

说不定,五百年后的那场灾难中,就有不少是自己的后代呢?

而且那地图上,处处都有倭人造孽的身影,神州大地多地沦陷。

就算自己的子孙五百年后没在金陵了,可如此大的一场浩劫,又怎么能躲过去呢。

所以大家能做的,就是先让这场浩劫的发起者灭亡再说。

当听到朱棣要出兵灭倭后,京中百姓,官员,商贾,甚至是乞儿,或稚子,都纷纷为国募捐。

短短半月的时间,光是京城之中,募捐的钱财,就相当于整个大明两年税收了。

甚至有的商贾倾尽家财,只是为家族求几个军中名额,誓要亲自上岛斩杀倭寇。

虽然这其中有的人,是看到了一些商机,进行的投资。

特别是那些大额投资的,那肯定是有目的的,这谁都能看出来。

朱棣对于这些人,也都是给了机会,从他们家族中挑选了一些青年,编入到了水师之中。

虽然明面上没有太多照顾,但给了钱的多多少少会有点特殊。

比如一些摆明了的功劳之类的,可能会优先让他们上场,同时,朱棣允许他们自己造船出海。

利益这么大,光朝廷一家,全部吃下去这不太现实的,只要缴税,适当让利才是长久之道。

这种为了利益的人虽然不少。

但更多的,还是大明百姓对倭寇的憎恨。

至于朱高煦高兴的原因嘛,那也很简单。

大明百姓此时对倭寇如此憎恨,那他汉王若是挂帅灭了倭国。

他在大明百姓心中的地位,又该是如何呢?

只要他能灭了倭国,想必他在民间的威望必然会超过太子。

再加上,朱棣之前看到大明后世皇帝的作为之后,本就对太子有些不爽。

特别是在看了堡宗的表现之后,朱棣这一个月来都没怎么搭理他的好圣孙了。

这一个月中,朱棣的行为隐隐的透着一种,想要将皇位传给他朱高煦的意思。

朱高煦自己感觉这次不像是老爷子对他的戏耍,说不定老爷子是真想要将皇位传给他了。

朝中有了老爷子的支持,再加上民间百姓的支持的话。

那这皇位不说十拿九稳,最少,他也有与大哥一争的机会。

“知道就好,去吧。”

朱棣点了点头。

“是,陛下。”

朱高煦应了一声,便要向船上走。

“老二,照顾好老三,战场上注意点。”

朱高煦刚走出两步,朱棣又是有些不舍的叫了一声。

这次的作战与以往都不相同。

这次是出海作战,又是两个儿子都去了。

朱棣虽然知道两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可还是有些不舍。

“放心吧,爹,没事的。”

朱高煦回头应了一声。

“去吧。”

朱棣点了点头。

“老二,老二,这个带上......这次可是出海,在外要多听郑和的.......

这是我在北平城时候穿的软甲,大是大了点。

你喜欢冲前面的,多穿一层也好点。”

就在这时,朱高炽拿着一个包裹走了过来。

“大哥,你放心吧,一个小小倭国而已,任它也翻不起什么浪来。”

朱高煦接过软甲应了一声。

“你小子注意点,还有,那岛上的倭人,你可不能都杀了,岛上还有矿,挖矿要人的。

总不能从大明运人过去挖矿吧,我手上可没运人的钱。

而且杀太多的话,对你名声也不好。

虽然那些夫子,现在不会去多说你什么,但过些年就难说了。”

在朱高煦接过软甲后,朱高炽靠近了一些小声说道。

“可这是老爷子的意思。”

朱高煦听到这话后,稍稍愣了一下。

“老爷子要的是让你亡其国,灭其族,不是要你都杀了。”

朱高炽再次说道。

“???”

朱高煦一脸问号的看着朱高炽。

“不降者皆斩,降者除根即可。

如此一来你即可平民愤,亦可保你名声。”

朱高炽做了个手势说道。

“还是老大你狠,可这样岂不是更加......”

朱高煦咽了咽口水。

“无妨,宫刑替死,古法有之。

汉王你这是心善,才留了倭人一命。

即便是过些年,那些夫子想跳,他们也说不了你什么。”

朱高炽淡淡的说道。

“是,多谢大哥了,我先走了。”

朱高煦点了点头,拿着包裹就朝船上走去,。

朱棣看一眼两兄弟,虽然不清楚这两人到底谈了些什么。

但大致的意思,他还是能猜到一点。

不过朱棣对此,也没有多说什么而已。

他要的只是让倭国亡国灭种就行。

至于手段什么的,并不是很重要。

“杨帆,启航!”

“风,风,风......”

半个时辰后,一切准备工作完成。

朱高煦站在最大的宝船船头,身披全甲,拔出宝剑对着前方江面一挥。

船上一面面船帆升起,无数士卒高喊着风。

恩,这是朱棣设计的。

之前那个星际大秦,给朱棣的留下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

会动的城墙,他是没有办法。

可这次出海,好不容易碰上了一个类似的场景。

朱棣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模仿的机会了。

尬是尬了点,但这数万将士一起高喊着风,气势这方面那确实是拉足了的。

船队缓缓离港,在港口观看的京城百姓,见到大船离港之后,也是爆发出了欢呼声。

.......

........

“好了,这次就播放这些内容了,希望够用吧。”

蓝星,时间也过去了一天。

陆远也将这次需要播放的视频规划了出来。

.......

【历史上有没有一个人,在他失败了后,大家依旧认为他是英雄的?】

发布人:林火

发布时间........

【那年,他是少年将军,意气风发。

面对成名已久的赵云,他喊出了那句:老将军,可知天水姜伯约?

那年,他苍苍白发,大势已去。

临终之际高呼: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姜维,姜伯约,他不过就是一个失败者。

他或许有五虎将的武力,或许有不下于卧龙凤雏的才学。

可一生征战,却少有大的胜绩。

然而,在1700年后,当天水开通首列轻轨之时。

却是以他的名字而命名。

甚至汉的灭亡,也是以他这个臣子死亡,而定义国亡的人。

他就是姜伯约,一个一生没有见过大汉辉煌的人,一个一生没有见过先主刘备的人。

他用一生所奋斗的目标,只是丞相口中的大汉,只是他理想中的大汉。

他一生的高光时刻,不是年少意气风发时与赵云的那一战。

也不是中年时的九伐中原,抵进长安的战绩。

而是暮年时,身后已无主,明知复国希望无比渺茫之际。

却依旧在为了汉室的幽而复明,而义无反顾。

为了武侯的遗志,为了那个不曾见过的大汉辉煌,他拼尽了最后的一丝力气。

........

“我有一计,可擒诸葛亮,解南安之围。”

“老将军,可知天水姜伯约?”

“姜维定不负丞相所托。”

“臣以得岐山九寨,正欲收取大功,不想半途而废.....”

“身后无主,纵夺得祁山九寨,又将何为啊!”

“吾有一计,可使汉室幽而复明!”

“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

网友【评论】:“三国耗尽英雄气,两晋尽是鼠辈出。”

网友【评论】:“一计害三贤,姜维这一波,也算是为蜀汉报仇了。”

网友【评论】:“姜维给了大汉最后的体面。”

网友【评论】:“姜维是真没有负丞相,到了最后一人,依旧还在想着复兴汉室。”

网友【评论】:“姜维也是投降到蜀汉的啊!凡是投降蜀汉的将军,基本都是死心塌地,这就是蜀汉的浪漫呐。”

网友【评论】:“蜀汉有蜀汉的浪漫,曹魏有曹魏的风骨,东吴有东吴的鼠辈。

若非东吴鼠辈白衣渡江,我汉室可再兴两百年!”

网友【评论】:“若是姜维当年喊赵云,喊的是老匹夫,可知天水姜伯约,那也就没后面的事情了。”

网友【评论】:“好好好,你是懂云大怒的,若是姜维触发了云大怒,估计也真就没后面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