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作者:柯久 | 分类: | 字数:60.8万

第48章 天子婚事(上)

书名: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作者:柯久 字数:2311 更新时间:2024-10-22 08:07:52

十月十七,速喜。

用过早膳之后,朱由校便在司礼监掌印的陪同下,行至乾清宫深处的暖阁。

此时的案牍右侧,早已摆满了通政司刚刚呈递上来的奏本,其中内容"紧要"的,已然被专门挑出,特意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以供天子批阅。

望着眼前如小山般的奏本,缓缓落座的朱由校便是轻叹了口气,脸上也露出了一抹无奈之色。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愈发适应自己"皇帝"的身份,但也发觉自己眼下的生活距离所谓的"醒掌天下权",竟是有渐行渐远之势。

他曾听王安念叨,昔日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每日要处理的奏本多达千本之多,精力之充沛令人咋舌。

正因如此,成祖朱棣"靖难"过后,便是亲手废黜了太祖朱元璋不准"内官"干政的祖制,开始倚重内官,替其分担政务。

除此之外,成祖朱棣还不忘令朝中大臣入职文渊阁,参与机务,并初步建立了"内阁"的制度。

自此,大明便的政务流程便趋近于完善,来自全国各地的奏本首先由通政司呈递进宫,司礼监呈报天子过目之后,交由内阁草拟处理意见,最后,再由司礼监报予天子批准。

"陛下,这几本紧要些,余下不打紧的,交由司礼监处置就是了。"兴许是猜到了朱由校心中所想,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便是小心翼翼的劝道。

"都拿过来吧。"轻轻摇头,朱由校拒绝了"王安"的好意,如今大明正是"百废俱兴"的时候,他实在不敢有半点耽搁。

"遵旨。"见天子执意如此,身着红袍的司礼监掌印便不再劝,但其老脸上却是涌现了些许欣慰。

自天子继位以来,除却事关辽东的奏本之外,天子会将其留中不发,余下奏本大多能够在当日处理。

其勤勉程度虽不敢说与布衣出身的太祖相比,但却比昔日的万历皇帝胜过无数倍。

为此,朝中关于天子"怠政"的声音已然越来越少,纵然是最为苛刻的御史言官们,也不再"无中生事"。

...

"大伴,什么时辰了.."

不知过了多久,朱由校终是将最后一封奏本批阅完毕,并随口朝着一旁的司礼监掌印问道,表情有些凝重。

这最后一封奏本,乃是陕西延安知府所奏,声称其治下的定边县连续三年大旱,导致今年百姓颗粒无收,粮价飙升,请朝廷酌情减免赋税。

若无这封奏本,朱由校险些忘了,明末历史上还经历了世所罕见的"小冰河时期",以至于全国各地灾情频发,百姓民不聊生。

虽说距离席卷并贯穿整个明末的"农民起义"还有几年时间,但这封来自于陕西延安府的奏本却是给朱由校彻底敲响了警钟。

大明看似平稳的水面下,却是暗流涌动。

"回陛下,马上就午时了。"见朱由校的心情好似有些低沉,一旁的司礼监掌印赶忙低声回应道。

言罢,还不待案牍后的朱由校有所反应,王安又赶忙低语道:"刚刚勖勤宫的庄妃娘娘,派人来请您了.."

"唔?"轻轻活动了一下略有些僵硬的四肢,朱由校便于案牍后缓缓起身,行至半开的窗柩旁,朝着外间望去,脸上露出些许追思。

这勖勤宫位于紫禁城东侧,距离大明太子的"东宫"慈庆宫也不过半炷香的脚程。

在泰昌皇帝朱常洛登基之前,他便一直和自己的生母王才人居住于勖勤宫中。

而这"庄妃娘娘"因为不受自己父皇的宠爱,也是居住于勖勤宫,并奉命养育自己的幼弟,朱由检。

微微眯起眼睛,朱由校于脑海深处搜寻记忆碎片,并慢慢拼凑出"庄妃"的模样。

半晌,朱由校终是回忆起"庄妃"的模样,并微微点头感慨道:"寡言且仁慈的好人呐。"

...

...

蓝天白云之下,朱由校没有选择乘坐御辇,而是在诸多内侍及侍卫的簇拥下,步伐轻快的于皇城中走着。

今日微风徐徐,逆着头顶不算强烈的旭日,望着周遭的红墙金瓦,倒是别有一番滋味,令朱由校暂时忘却了冗杂的政务。

半晌,待朱由校一行人路过一座器宇轩昂的大殿后,朱由校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止步问道:"大伴,李选侍可妥善安置了?"

听得此话,司礼监掌印心中便是一惊,抬头发现身旁便是郑贵妃所居住的"翊坤宫"。

轻咳一声,周遭的内侍及侍卫们赶忙后退了几步,只留大明天子与司礼监站在原地。

"启禀陛下,魏朝那..厮伏诛之后,李娘娘便迁居哕鸾宫了.."

"按照您的吩咐,李娘娘的待遇一切从常,没有半点克扣。"

尽管时隔一月有余,但每当王安回想起天子"手刃"魏朝的时候,仍是惊叹不已。

一向传闻木讷怯弱的天子,竟然也有如此杀伐果断的一面,着实出乎他的预料。

"唔,"闻声,朱由校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尽管这"李选侍"咄咄逼人,甚至想要挟持他,继而达到"垂帘听政"的目的,但朱由校在继位之后,并没有过于为难她。

对于像李选侍这等飞扬跋扈,趾高气扬的妇人来说,令她待在深宫中,被时间磨平其棱角,感受岁月的无情,或许便是最好的惩罚。

"贵妃娘娘呐。"沉默半晌,朱由校清冷的声音在响,其犀利的目光也是对准了眼前巍峨的宫殿。

虽然依着史书上的记载,在"移宫案"结束之后,于万历年间执掌六宫的郑贵妃便是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再没有掀起过半点波澜,但朱由校仍是有些不放心。

毕竟,郑贵妃不同于"无权无势"的李选侍,于外朝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其背后还站着号称"天下诸王最富"的福王。

"也没听说有何出格的事.."

提起郑贵妃,王安便是不由自主的回想起御极不足一月,就撒手人寰的泰昌皇帝,微微颤抖的声音中也不免夹杂了些许恨意。

近些时日,在朱由校的授意下,他可谓是将宫中从上到下都筛选了一遍,并将昔日在乾清宫外"示威"的净军悉数打发到南京孝陵。

只可惜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发现半点有关郑贵妃的"罪证"。

"无事便好。"撂下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后,朱由校便是重新迈步,朝着记忆中勖勤宫所在的方向而去。

与飞扬跋扈的李选侍和高高在上的郑贵妃相比,他更愿意与记忆中沉默寡言,却仁慈心善的"庄妃"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