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世帝妃
作者:落清浅 | 分类:古言 | 字数:73.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0章 战还是和
都说朝堂风云变幻,仅仅就是在方才一瞬间,为着丞相的世子和大皇子多说了几句话,众臣就纷纷揣测起来。不止是皇上的心思如何,更是想着以后该怎么样做才合适。
往常大皇子不在帝都,所以也无可厚非,一众朝臣也不用刻意逢迎,可现下帝都里有了两名皇子,私下里就得相较一番了。
大皇子常年远在边关,熟悉的是行军打仗的本领,朝堂之事只怕比那些刚入仕的太学学生还不如,而且一直风传大皇子不得皇上喜爱,自然也就没有朝臣将大皇子放在心上。
而四皇子一直以来都受皇上喜爱,也一直留在帝都,所涉朝政也比大皇子要多,按理说被册封为储君的可能『性』比较大。
可皇上一直未提过此事,众臣皆以为皇上还没有做此事的打算,可现在大皇子回来,如今丞相府的世子又在众人面前唱了这出戏,朝臣们便开始做另外的猜想了。
若是皇上真的是偏爱四皇子的话,完全可以趁大皇子不在帝都的时候,加封四皇子的头衔,以显示四皇子的尊贵才行,毕竟大皇子山高路远的,也没有什么办法阻止不是。
但是皇上并未这么做,这么多年来,大皇子和四皇子都没有被册封,这样看来好像大皇子还略胜一筹。
毕竟,大皇子手中还有皇上亲封的羽林军,而四皇子手上什么都没有。
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如今皇上虽然还未提到立储君一事,但是如今也该到了将此事提上朝堂的时候了。
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大皇子和四皇子都有可能被立为储君,丞相的一举一动会直接影响到朝堂百官的判断,是以今日还未正式上朝,但宫门外的朝臣心中,早就有了惊涛骇浪!
大皇子和傅逸将文武百官的表情看得清清楚楚,不由得相视一笑,果然在朝堂上,地位上的悬殊差别比什么都要来得明显。
即便丞相府的世子还只是个少司徒,但是他父亲的身份摆在那里,所以朝臣也不得不多看傅逸几眼,再说了,丞相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便有时候朝臣想要搭话,也要看丞相有没有同样的心思才行。
是以,丞相的世子傅逸变成了丞相的门面,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那些个八面玲珑的臣子又哪会不懂呢。
又是一阵马蹄声,众人一看便知道那是四皇子的车驾,明黄『色』的绸缎在轿帘上格外显眼,那是身份的象征!
若是换在以前,肯定会有人上前和四皇子攀谈,但是今天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站在原地,不为别的,方才傅逸和大皇子交谈后,众朝臣即便是想和大皇子攀谈,也没有合适的理由和机会,因为大皇子并不熟识一众朝臣,但是大伙儿心里明镜似的。
既然没法得到大皇子的正眼相待,起码大家都是同样的境地,可四皇子一来,若是表现得太过积极,大皇子又怎么可能不注意到呢。
往后即便是再想讨好大皇子,人家也不一定会领情才是。
四皇子和傲天走过来的时候,心里都有点琢磨不透,怎么今天这么安静呢?
往常至少会有人过来打招呼才是,今天恰巧在年节时分,又是第一天开朝,不说别的,客套话应该更好说才是。
四皇子眼尖,看到了在东门处站着的大皇子,便主动走过去,在大皇子面前站定,对大皇子说道:“皇兄。”
大皇子也点头示好,说道:“来了啊,今日第一天上朝,若是皇兄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的,你可得提醒我啊。”
“皇兄说的哪里的话,皇兄深得父皇重视,该是皇兄好好提点君杰才是。”四皇子十分恭敬地回道。
“见过四皇子。”傅逸见四皇子的眼神看向了他,便也拱手行礼道。
即便傅逸心里并不喜欢这位四皇子,但是人家是皇子,品阶身份都在他之上,他也只能遵守为臣之道。
“免礼。”四皇子笑着说道,可心里却泛起来嘀咕,这傅逸怎么看起来和大皇子很熟识的样子,要不然,两人也不会站得如此之近。
方才他走过来的时候,就感觉大皇子在和傅逸两人说笑,这个傅逸不是一向清高吗,连自己都看不上,还能看得上大皇子?
“开宫门!”太监尖细的嗓音,伴随着厚重的宫门声音传到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耳朵里,所有人都瞬时噤声,齐刷刷地看向皇宫里。
巍峨的宫墙,干净的青石宫道映入在每个人的眼里,在往后的一整年时间里,他们都将走过这条宫道,日复一日,与天子谋事。
无论是已经历经风霜的老臣,心中颇有沉稳,亦或是才通过年前的秋围考试,得到皇上恩赏的刚入仕的新官,更多的则是好奇和激动,他们无一不期望能够顺利平安,如同这红砖青瓦,虽历经风雨,但终究能见到朝阳。
正宫门打开,御前首领太监王公公和禁军统领元枫大人站立在崇武门的最中间。王公公手里端着的,是皇上的御笔,元枫大人手里握着的,是皇上的贴身宝剑,见皇上的御物,尤见皇上!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所有朝臣皇子都跪在崇武门外,以显示皇权的尊贵,和朝臣们的拥护敬畏之心。
“请各位大人上朝!”
众朝臣起身,皇子朝臣分别从崇武门的东西门而入,在王公公和元枫大人的带领下,往太和殿走去。
随着洪公公的一声“皇上驾到”,所有人都端起了精神,生怕出了一点闪失。
“给皇上请安,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朝廷内外之风云,百姓之疾苦安乐,皆在这庙堂之上。那些尔如我诈口腹蜜剑,笑演世间百态,文臣武将都颇有看惯风月之气魄。
朝堂之上,和则天下皆顺,百官安稳。破则你死我活,少不了血腥风雨。
“众卿可有本启奏?”皇上问道。
一开始,众臣都低头不语,除了那些个朝廷重臣,谁敢开口做第一人?
“没有吗,没有的话,朕有事情和众爱卿商议。”
“洪公公,将奏折拿上来。”皇上对洪公公说道。
洪公公递上了奏折,皇上翻看了几页便让他拿下去给朝臣看,此时皇上开口说道:“这是昨天枢密院上的两道奏折,朕已经让御史大人重新誊奏了一份,大意主要是三点,第一,还未开朝阳关城便有流民一事,阳关城大皇子才替朝廷收复回来,此事需要妥善处理。第二,西凉边关告急,枢密院与兵部商议无果,今日开朝,请众朝臣一起商议。这第三,想必也是在场的众位大臣心里都有数,便是朝廷的立储之事。”
皇上的话音刚落,底下的大臣都纷纷私语,皇上见此情景,嘴角不由得一笑。
因为他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一曰四皇子,一曰大皇子。
怎么他方才提出了三件事,大家都主动忽略前两件事了,纷纷在立储之事上争论不休。
不过,这正好也符合皇上的心意。
“众爱卿有何高见啊?”皇上踱步而来,说道。
“回皇上,流民一事臣以为,户部需要赶紧接手才是。”
丞相第一个发言,但说的却不是立储之事,这让其他朝臣有些『摸』不着头脑。
“嗯,朕也是这么想的,大皇子派了他府上的周大人前去阳关城,但是周大人乃前朝太子侍郎,官职不符,所以不是长久之计。”
“阳关城原本就归属陕西,户部侍郎柳湛听令,朕命你即刻着人前往阳关城,与陕西巡抚一道查明流民一事。”
“臣领旨。”户部侍郎柳湛下跪领旨。
“那西凉战事如何?丞相有何高见?”皇上趁机问道。
不过丞相十分谦虚,说道:“皇上,微臣未涉军事,所以对行军打仗不甚了解,不过微臣以为,咱们天祁朝经过这么多年的休养,边关之事上,无需再忍让。”
枢密院太尉听到后内心十分激动,自古以来都是文主和,武主战,昨日也是和兵部侍郎在和与战上有争议,才没有拿出对策来。
丞相乃六部之首,文臣之首,既然丞相都主站,那他便更加有底气了。
还未等皇上发话,枢密院太尉便说道:“皇上,臣以为,丞相的话甚是有礼,皇上一直实行休养生息之政策,如今我天祁朝,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事我朝不必再忍气吞声,否则会让那些蛮夷以为,我天祁朝不敢与他们对武!”
太尉的话刚说完,礼部侍郎周策便说道:“方才太尉也说了,我天祁朝百姓安居乐业,那这一打仗,岂不是又不能安居乐业了?所以皇上,臣以为,该以和为主,打仗实在是劳民伤财啊。”
“周大人,我不与你咬文嚼字,你们文臣自古以来都是以和为主,我也不想改变你们骨子里的想法,但是皇上,西凉一事,臣坚决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