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田舍郎

作者:黑虎村民 | 分类:历史 | 字数:30.7万

第九十五章 夜校

书名:大唐田舍郎 作者:黑虎村民 字数:2488 更新时间:2024-11-17 03:25:21

那两个妇人离了栓子后,远远见赵一辰和王老族长在一边聊天。

丰腴者对那清瘦一点的妇人道:“你看那位郎君怎么样?看起来也是蛮俊俏的,我家小女想来是喜欢的。”

那清瘦妇人道:“这位小郎那能和刚才那位想比,你看虽然长得高高的,却没有几两肉,一看就不像是咱庄稼人,小娘子嫁过去怕是要吃苦的。”

那胖者一看,也是。这人身材虽然高高的,却没有先前那人那般壮硕。

一看就没什么情况。

那边收粮的地方,黑虎赵氏子弟派头十足。

家家户户都是多带了几十斤的谷子,最后看着县里的胥吏道:“算了算了,你们拿去好了,路上打一些酒吃。”

胥吏、苦力听到后高兴得很,这次不用特意增加消耗,或者是不克扣食粮就会有一份收入。

能做个好人就把钱赚了谁不乐意呢?

就像后世能够站着挣钱,多好啊!

装逼的时光永远是短暂的。

不到两个时辰,黑虎粗族人都缴纳了公粮,开始了返程。

赵一辰亲自赶着自家牛车。

栓子和谷子两个狗东西据说是还有事,不一起回去。

赵一辰牛车上大包小包的全是王老族长给王玄策带的衣服和学习用品。

赶着午饭时间回到黑虎村,下午赵一辰还要去族学给孩子们上课。

教之道、贵以专。

对于教育,赵一辰是认真的。

他见过这样的这样一双眼睛,望向原野天空时,呆滞而空洞,看着课桌上的书本时,闪耀而渴望。

族人换了好些白面,给这些上学的孩子做成白面馍,让他们有营养。

虽然日子好过了,大家不用挨饿了,但是鸡蛋、白面这些还算是奢侈品,只能算是特殊的补品。

最近黑虎村扩大猪仔养殖规模,按理说族人都是忙的不可开支。

可是学堂外面的窗户上,总是有人悄悄的跟着学生们低声诵读。

后世,赵一辰家乡的村里农闲的时候。

妇人们拿起未秀好的鞋垫、鞋底和针线出门去,一般都是和附近的人家边聊些家长里短边秀鞋垫。

以前整个冬天村子里的女人都是纳鞋底做鞋,后来手工布鞋已经没人穿了,闲不下来的女人都做做鞋垫,秀秀十字绣。也有一部分女人喜欢上了打麻将斗地主。

男人们大都是聚在一起搓麻将喝老酒。

麻将倒也不大,两块五块的,算不上赌博。

一般村子都不大,小卖部到有七八家,这些小店就活生生的靠着买酒经营着。

小村好酒成风,待客除了喝茶就是喝酒,喝不醉就是没喝好。

你可别以为这个村子懒汉成群,愚昧不堪。

虽然嗜酒如命,但也好学成风。

家家户户都有大学生,清华北大也有数人。

老一辈虽然自己小富即安,享受小村的闲适生活。

却将子女各各竭力供读大学,鲜有辍学者。

想起后世家乡,赵一辰满是遗憾。

赵一辰收回思绪,出门而去。

他见族人如此喜欢学习,便想着开办夜校。

待孩子们散学后,在学堂里给那些族人教一些简单的汉字和一些数学知识。

毕竟族里在大力发展养殖业,数学很是关键。

学了数学,也就不会像栓子一般,每次卖猪都是一个劲的往死里算。

后来还好,天天用几块奶酪骗王玄策给他算账。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五六岁的王玄策,每次花一两个时辰给栓子算账,理清各种饲料进出账目后。换回几颗奶酪,回家得瑟没一会就被依依抢了过去。

关键这孩子还乐此不疲,当童工都当上瘾了。

每次栓子卖猪时,小豚都在。

和他那据说是远方的叔叔争夺几文钱的帐,丝毫不让。

何苦来哉?

赵一辰已经深深感受到文盲成为黑虎赵氏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在所难免了。

扫盲运动要让族人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文化学习中。那势必要切合生产实际和族人的需要。

数学必不可少。

所以赵一辰结合了族人生活,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可以在学堂以《养猪三字口诀》为识字教材,以数学为实用科目,进行扫盲教育。

扫盲必须实际出发,经过和族人商量,制定出扫盲规划,力争把整个过程放在合作化的规程之中。

所以赵一辰才出门找三哥一安商量,尽量做到不占农忙时间,学习文化课。可以从族人自己的姓名学起,然后学土地的名称,各种农活、农具和牲畜的名称,以及记账格式。

这样贴近族人的日常生产,短时间就可以使族人初步掌握记账、记工的本领。

也可以系统的从赵一辰这里学习到养殖、种田的的知识。

可谓是一举多得啊。

“三哥,你说我这个计划怎么样?”赵一辰把计划给一安说了一遍问道。

三哥一安迟疑道:“那,这些夯货学得会,可不要白白浪费了十一郎的时间。”

赵一辰笑道:“我要是给他们说,学会了这些,养猪比栓子现在还要挣钱,想来他们会学会的。”

“呵呵,那倒是。如今连我看着栓子一次次的卖猪都眼热呢,莫要说那些夯货了。”三哥笑道。

赵一辰问道:“那三哥,如果我以一个人两百斤的谷子为学费,他们还愿意学吗?”

“怎么不会,才区区两百斤。那些家伙还不笑醒啊。”三哥道。

见此,赵一辰才放下心来。

自古白来的东西都不值钱,只有付出了时间、钱财他们才会珍惜的。

这谷子还可以奖赏给学习较好、较快的族人,有了比较,才会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才有动力。

毕竟提高族人文化素质事关家族的前途和命运。再说识字在后世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

作为一个想要建设大唐模范新农村的穿越人士,教授族人读书识字,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关键的是,这些族人是他一身农学的实践者和传播者,要是不识字,那效果想来也不甚理想。

自古以来,技法的传承都靠着口口相传。

懂技法的人不识字,识字的不懂技法。

流传的那些《天工开物》、《齐民要术》虽然有着很高的学术水平。

但是这些书从一开始就不是写给老百姓的,书中用典极多,文学性极高,有大量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智慧,体现了深刻的哲学思想。

这是给当权者的书。

而赵一辰从今年开春就在准备自己的农书《田舍法式》,语言浅白,想来读书人是不屑一顾的。

因为此书,可谓是白话一片,毫无文学价值。

但是此书从从耕地、整地的特殊要求,到选种、播种的适宜条件谈起。

记录极其详细,光耕种就讲述了曲辕犁的制造方法,还有插图。以及犁耕深度,陇间追肥,去除土块,以及这样做的好处。

虽然还不曾成书,想来是会受到族人以及天下百姓的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