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大家都叫我妖孽
作者: | 分类:都市 | 字数:34.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2章 商业版图(一)
禹天拿起另一份文件,是申请组建天山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华港合资)的报告,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承担南沙和三亚两地的建筑工程。
他批复了同意,并给出两点建议。
一是要重视工程监理和验收部门的组建,建议从军队工程兵转业人员中吸收人才填充;
二是招聘建筑工人尽量考虑资源枯竭城市的下岗困难职工。
写到这里,禹天不禁想起往事......
96年夏天,他去过北方一座因煤炭而兴的城市,几天的见闻带给他很大的触动。
............
凌晨,他和朋友从夜总会喝完酒出来路边等车,看到晚上陪他们喝酒的一位小姐,坐上路边等待男人的自行车走了......
朋友说,小姐可能是下岗女工,最近发生多起抢劫陪酒女的案件,这是丈夫担心妻子的安全.....
............
朋友还说,前几天,街道上的一家粮店被盗了,丢了两袋面粉,循着痕迹找到一户人家,进去一看,四口之家只有孩子吃面条,大人喝面菜汤......
一问,昨天家里断粮了,孩子说想吃面条......
警察啥也没说,留下身上的钱走了。
第二天,全家人吃了一顿带鱼籽的河豚......
.........
生活区的路两边有许多小摊档,购买者寥寥无几。
他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蹲在地上,脚边摆着一个瓷盆,里边大半盆的蒜泥拌茄子;
他问朋友,这些人为什么不去南方或者别的地方找生计。
朋友说,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上有老下有小,或者,还有其他什么不得已吧。
..........
东北三省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是华夏最早、最大的工业制造和能源生产基地,为国家实现初步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进入八十年代,资源渐渐枯竭,技术设备老化,管理观念落伍僵化,发展乏力,积重难返。
勉强维持到九十年代,市场化大潮兴起,企业纷纷倒闭,几百万职工下岗,面临再就业的困境。
.........
东北地区的状况只是这时期华夏的一个缩影。
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他想多创造一些就业机会,多帮助一些需要帮扶的下岗职工;
半导体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不适合东北地区,后世的产业布局证明过的。
以前YY砸钱造汽车的心思,在惨淡的现实面前已成为了泡影;
他已经认识到现阶段造车的艰难。
“汽车工业,是工业中的工业。”
这句话精准概括出了汽车产业的本质:
一辆质量达标的汽车,超过3万个零部件,从材料力学到电子技术,每个部件都需要一整套供应链支持批量生产,所有供应链交织在一起,最终构成了一张复杂的生产体系网络;
这张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是对至少一门工业生产项目的考验,工业化整体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整张网络的可靠度,以及整车的素质。
内燃机时代的汽车如此,新能源车时代的造车工业,同样如此。
国内第一家汽车合资公司,魔都和德国大众合资生产的桑塔纳轿车,第一年零部件国产化率不到3%,举全国之力,3年后数字上升到30%,还不包括底盘、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
国产化率上不去,是因为材料、机床、加工工艺等落后;
国产化零部件成本高,是因为合格率低,产能上不去;
组装效率低,是因为过程管理不科学、不健全,返工多;
工人水平参差不齐,是因为技能培训不足,质量管理体系缺失;
这些都是基础工业水平整体落后的结果。
华夏自主生产的农用小型手扶拖拉机,亚非拉的穷国家都看不上。
幻想从国外买几条先进汽车生产线,设计几个后世车款,就能摇身一变,生产出合格小汽车的事纯属搞笑。
真当华夏上百万汽车从业人员都是抗日神剧里的小鬼子?
国外车企从设计、技术、工艺,到质量管理,都已经成熟和完善,是企业积累几十年的财富,想学都没人教你,自己琢磨需要时间和金钱;
华夏从建国开始,手工造车花了30年时间,初步建立起自己的汽车生产体系,产量和质量都不过关;
放开市场,通过引进和学习,又花了30年时间,才有了后世的汽车第一生产大国,才有机会借助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
吃了5个馒头,再吃一块肉,吃饱了,你不能说你是吃肉吃饱的。
任何忽视和否定前面几十年积累的说法都是不严谨的,都是耍流氓。
禹天暂时打消了造车的念头,计划先组建小而精的汽车研究团队,为以后做准备。
说到造车,有一个项目非常关键,那就是锂电池,要想换道超车,电池是关键。
想到锂电,他又想起光伏产业。
禹天挠头,这几个产业都属貔貅的,吃钱,吃技术、吃人才,吃政策,10年内不要想着见到效益;
算了,暂时不想,先多考虑促进就业的项目。
能够容纳大量人口就业,又符合华夏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产业也就那几样,衣、食、住、行;
“衣”的种类很多,他在纸上列出四项。
第一个是校服,如今国内中小学还没有正式推行校服制,很大一块市场空白;
第二个是运动服;“李宁”牌还没成立,国内高端市场被阿迪达斯和耐克占领,市场潜力巨大,自己喂自己一袋盐,禹天非常有信心;
第三个是羽绒系列,轻便美观保暖,还能促进鸭鹅的养殖,一举多得;
最后一项是休闲类服装,最初设想是收购“回力”篮球运动鞋厂,通过改良帆布和印染技术,生产既美观舒适又价格低廉的帆布休闲鞋,避开旅游鞋的竞争,服装方面,弄一些文化衫、T恤衫、大短裤之类的凑数。
肖琳来了以后,禹天的计划有了一些变化。
肖琳曾做过车衣厂和鞋厂女工,美特斯邦威专卖店销售员,自学过服装设计,做过跨境服装电商;
上一世,他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肖琳呢,是励志的典范。
16岁进入社会谋生,做过工厂女工,当过店员,自学服装设计,开网店销售自己设计的服装......
成不成功先不说,就这努力向上的精神就够甩他几条街的。
最令他头疼的服装设计被肖琳接手了。
生产自然是要以质量为先,市场定位瞄准中端,站稳脚跟之后,再往上攀登;
产业要做稳做大,只靠款式和质量还不行,他把目光看向整个产业链条。
以前看过一个帖子,说的是越南、孟加拉国承接了很多从华夏转移出来的服装产业,有人忧心产业外流,有业内人士指出,华夏已经控制了印染和拉链两个环节,东南亚地区最多成为新的廉价组装工厂......
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组建一家具有技术和产能优势的印染厂和拉链厂势在必行;
在纸上写下“印染”和“拉链”几个字,想了想,又写上“新型帆布材料”、“苎麻”、“橡胶”,停了一下,再加上“罗氏”,又想了想,写上“天华日化”......
最后,画了一个大圆,把名单都圈了进去,在旁边写上“武汉工业园”几个字,一份新鲜的商业构想就此出炉了。
当然,还需要和罗威国、秦海南他们协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