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天下永明

作者:令狐蒜 | 分类:历史 | 字数:62.2万

第一百九十章 明目张胆的朱大典

书名:天下永明 作者:令狐蒜 字数:2357 更新时间:2024-11-25 23:41:55

李廷栋虽然对朱大典如此厚颜无耻的拍马屁不齿,可毕竟他占着大义,凤阳的皇陵如此残破丢的可是大明皇帝崇祯的脸,只要这申请修复皇陵的折子一上去,崇祯没有理由不同意。

甚至于为了嘉奖这位公忠体国的臣子,崇祯很有可能对朱大典大肆封赏,如此一来,李廷栋申请截留赋税的文书一上去,就很有可能被朱大典大做文章,既然朝廷的赋税不用交,那修建皇陵的这份钱可不能少,而且很有可能要多摊。

如此一来李廷栋这申请截留的文书一上去,非但自己不落好,还很有可能便宜了朱大典这个贪货。

李廷栋皱眉沉思,这事还真有些棘手,如今这申请截留的文书上与不上都很尴尬,一时间竟然没了主意。

“七郎一时半会拿不定主意,不如让吴先生过来参考一二?”柳如是见李廷栋迟迟不说话,不禁建议道。

“也好,让先生过来参考一二也是好的。”李廷栋点头答应道。

不消片刻,吴为来到李廷栋的书房,李廷栋也顾不得寒暄,当即把朱大典发过来的文书递给他过目。

“这朱大典倒是会钻营。”吴为看过文书后不无讥讽的说道。

身为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朝廷对朱大典可谓予以重任,只是此人既然身为一方大员,所思所想不是休养民生、整顿军防,倒尽走这些歪门邪道,着实让人鄙视。

如今整个凤阳刚刚遭了兵灾,身为凤阳巡抚的朱大典莫说不应该主动申请修缮皇陵,即便当今皇上有此打算,朱大典也该尽力劝阻才是,要知道这皇陵修的再好,可没有足够的军力防护,就是个活靶子,流民军能烧第一次可就能再烧第二次。

“这人的操守我早已经领教过了,可以说是为了权力无所不用其极,如今咱们得好好想想,这事到底如何处置。”李廷栋对于朱大典的印象并不好。

当日自己进宿州成参加封赏,进城门的第一天就把朱大典的亲兵给揍了,属下如此贪得无厌,想必朱大典这个一军之主也好不到哪里去。

更何况朱大典为了尽早接任漕运总督,不顾官场规矩,亲自领兵将自己的前任杨一鹏给拿了,可谓毫无底线毫无原则。

想想以前朱大典干的那些事,李廷栋对于朱大典今日的所作所为倒也不是特别意外。

“是啊,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何况这人如今还占着大义。”吴为拿着这文书也是一阵挠头,以前他建议李廷栋与朱大典是敬而远之,可如今对方是主动找上门来,李廷栋可谓避无可避。

“这朱大典敢如此大张旗鼓的召集凤阳的官员到他府中议事,想必是料定这申请修复皇陵的折子一旦递上去,当今皇上必定龙颜大悦,大人此时上书劝阻于事无补。”吴为想了想后分析道。

大明皇帝的祖坟被焚了,作为臣子不想着替皇帝找回脸面,还想着拖后腿,那就是找死。

所以朱大典就是料定了满朝文武无人敢反驳,才敢如此肆无忌惮的向崇祯皇帝献媚。

“这劝阻的折子不上也罢。”李廷栋可不是什么冒死直谏的忠臣,可关键是朱大典这折子一上去,整个凤阳的百姓都得为他的马屁买单,这才是让人窝火的地方。

“既能这事已经没有改变的余地,那咱们得想想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吴为见李廷栋认可自己的提议,这才接着往下说。

“这朱大典的来函上说的很清楚,凡是凤阳子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李廷栋无奈的答道。

“话虽如此,可毕竟还要有个章程,如今朱大典统领着江北四府,治下数十个州县,谁出的多谁出的少,还是大有文章可做。”吴为仔细分析道。

“如何做?”李廷栋知道吴为已有定计,赶紧问道。

“大人你看,如今江北四府当中,扬州府、淮安府、庐州府本就是江南财富之所在,而且此次闯贼南下之时,这三个府受到的侵扰也最少,所以大人到时候去凤阳商议之时,可向朱大典提议由这三个府多出钱粮。”吴为这话说的倒也在理。

朱大典既然让治下百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那这三个府按道理来说自然要多摊派一些。

“可咱们淮北一分钱不出恐怕到时候说不过去啊。”李廷栋也知道理是这么一个理,只是将任务全部压在其他三个府身上,难免会惹人非议,恐怕到时候这三个府群起而攻之,李廷栋必将成为众矢之的。

“我们淮北不出钱可以出力啊,毕竟皇陵离咱们淮北近,离这三个府远,从淮北征发民夫可以节省路程和工期。况且大人还可以说淮北受了兵灾,根本无粮可征、无银可缴,只能征发民夫支援皇陵的修复,我想这几个府即便心里有气,也还说的过去。”吴为接着分析道。

“那征发的民夫从何而来?马上就要到夏粮收获的时候,这个时候征发大量的民夫,岂不耽误了农时?”李廷栋听完吴为的解释后随即问道。

“先在我淮北境内征发多余的民力,若是不够可在靠近河南的州县设置流民安置点,大规模的招募西北的流民。”吴为最后建议道。

“以他人之粮养我淮北之民,好,这法子好。”李廷栋闻言立即明白了吴为的算计。

随着淮北赈灾的完善,各地的流民纷纷涌入淮北,可以说大大加剧了淮北的粮食压力,但是吴为这法子却是将淮北的粮食压力转移至其他三个府上。

只要等淮北种植的番薯等物丰收,整个淮北就不用再为粮食担心,现在这批流民是累赘,可有了足够的粮食那就是巨大的财富。

“而且大人还可以趁机上书朝廷,就说淮北为了支援凤阳修复皇陵,征发民夫对淮北农事影响颇大,恳请截留今年的赋税以做补充,这样说起来比单单将截留的赋税作为军资更有说服力。”吴为不失时机的向李廷栋建议道。

“可以,待我们去凤阳商议之后即刻上书朝廷。”李廷栋听完心中大安,不得不说吴为这脑子转得就是快,他总能在逆境当中找到一条有利于自己的道路。

“那朱大典的寿礼怎么办?”柳如是见两人政务商议的差不多了,最后提醒道。

要知道朱大典可不光是邀请李廷栋去凤阳议事,还捎带着请他去赴寿宴的。

“一般普通百姓的寿礼是什么?”李廷栋想了想后问道。

“不外乎是寿面啊寿桃啊。”吴为双手一摊的回答道。

“这样啊,咱们淮北也不宽裕,就给朱大人准备二十斤寿面,五十五个寿桃,够意思吧?”李廷栋最后拍板道。

“大人还真是够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