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华集
作者:姬子梦 | 分类:历史 | 字数:46.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8章 数学
姬长卿在大学的时候,曾自学了古琴、笛子两种乐器。
他是喜欢华夏古代文化,也向往古代佩剑、弹琴,风流逍遥的生活。
但他从未想过,自己会亲自来到这个时代。
穿越到北宋,姬长卿没有选择,他只能尽力将自己的生活过好。
北宋的百姓,已经经历五代十国、辽人多次战争,苦于战争,又历经真宗的乱政,好不容易迎来太平日子,也该好好修养生息了。
虽然赵家皇帝都是软骨头,可仁宗的确是一位好皇帝,他为人仁慈,宽政爱民,在他的治下,百姓远离战火,虽偶有贪官污吏,但也并不是活不下去。
再者姬长卿也没有再造山河的勇气。
土地兼并,是一个华夏的魔咒,凡是封建王朝,都无法逃脱这个历史周期率。
姬长卿并不认为仁慈的宋仁宗会接受自己“革命”思想。
要知道皇帝本身就是华夏最大封建土地主,在华夏与姬长卿有着天热的阶级情谊的,就只有没有土地流民。
北宋从政策上,将流民强行编入“厢军”。
姬长卿虽然熟知华夏历史,然而他所知道的历史,都是史书上的,哪怕他想要改造整个大宋,在不了解现在的社会背景下,只会将整个民族带入又一个泥潭。
作为唯物主义者,必须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也姬长卿放弃“改造”大宋的原因,但作为一个热爱华夏的华夏人,他又不想这个民族再一次经历靖康之难、崖山之难、大明劫……
“社会实践决定社会意识,当前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我能做的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性,传播思想的火种,为将来可能出现的社会变革,指引方向,提供思想指导。”
姬长卿借着微弱的烛火,奋笔疾书,等写好自己下一阶段的计划后,他又用英语书写一遍,之后将汉字原件焚毁。
姬长卿教陈盛泽也有一段时间内了,可陈盛泽每次在上课的时候,都要缠着姬长卿讲未听完的《西游记》。
可姬长卿哪里记得这么多?那怕他看过《西游记》,他也只记得部分。
看来自己的记忆虽然变好了些,但之前模糊的记忆,始终模糊。
教授陈盛泽的这段时间,姬长卿发现北宋的学子大多偏科,他们一生都在围绕“科举”研究学问。
或许有人也研究其他的学问,可都是儒学“经典”,所谓经典,指的是四书五经,除此之外又有传记等等。
统称为十三经,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诗》、《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等。
对于数学、音乐、天文、地理,很少有人涉及,只有学问高深,或者家传才会研习。
虽然姬长卿只是陈盛泽的启蒙教师,可作为一个有良心的教师,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所以,当姬长卿找到陈汉平,提出要教授陈盛泽其他学问时,陈汉平是一脸茫然的。
“丹文,不是我不愿让你教授杂学,只是泽哥光学论语都困难,更何况是其他?”
姬长卿叹了一口气,询问道:“子敬兄,我知道或许在你看来,儒学才是正统,可你知道吗?我祖父自然在西夷求学以来,随着他与几位景教士交流学问以来,他便看到了我们汉人的弊端?
西夷人虽然崇信鬼神,可他们也渴望知识,且善于学习,那怕他们在心理歧视我们,可他们依旧会向祖父学习,他们没有门户之见,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学问,他们统统都要学习,譬如我们数术、丝绸纺织、冶炼金属等等,哪怕是身为他们的死敌,他们也会向敌人学习,把这些知识统统变成自己,他们甚至会设立专门奖金,用来鼓励某人在学问上,做出的突出贡献。那怕是铁匠改进技艺,提高了铁的产量,他也会得到这笔奖金。”
“反观我们,却有门户之见,却将除儒学之外的所有学问,贬斥为杂学,须知道,在未有儒学之前,我华夏一直在数学,也就数术上傲视群雄,可随着我们将数学贬斥为了杂学后,西夷人在数学上发展已经远远超过我们,我们已经落后他们几百年了……”
陈汉平闻言,只是皱着眉,低声道:“丹文,不过数术小道而已……”
“子敬兄!你知道吗?西夷人能运用数学,计算出河流速度,拖起重大万斤的物体,并且根据物体规律,制度可以吊起万斤的吊车,他们将数学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将数学运用在战争上,譬如如何治河,如何行军才能将损耗降到最低。
西夷人甚至有一句话,‘数学,一切学问的开始!不懂学问的人,注定是无法在学业上进步的!’
祖父曾有一句话,子敬兄,你可知道是什么吗?”
陈汉平征了一下,连忙整理了衣裳:“愿闻其详!”
“祖父曰:数学百学之王!国家、民族、华夏之未来!不可不重视!
正因如此,祖父就立下规矩,凡族人,皆必习数学!”
陈汉平撇了撇嘴,心道不过是一个数术罢了,怎么还让丹文如此重视,不过丹文的祖父是隐士高人,难保数术…况且我陈氏经营商事,那怕我儿,不能为官,会算账也是好的。
陈汉平思量过后,当即同意了姬长卿教授陈盛泽数学一事。
只不过两人是痛快了,可陈盛泽却苦了。
自那日起,姬长卿从“123”的阿拉伯数字教起。
阿拉伯数字比汉字数字更好书写,陈盛泽写起来到不难,只是从识数后,加减法,再到乘除法。
陈盛泽就越发的吃力!
“问:甲人有三文钱,乙有一斤米,售价十文,问甲能买少米?买一斤还差多少?”
“问:甲步行三米从甲点出发,乙步行五米从乙点出发,两人同时出发,问两人几时相遇?”
“问:池塘放水,两个时辰灌满,五个使臣放完,同时放水注水,几时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