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武林郡主
作者:糖诗就一首 | 分类:古言 | 字数:58.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章 祝嫮宁
京中学府,着名者有三:城西林子庙,孙氏家学以及皇家学府。
祝嫮宁虽是皇亲国戚,但却未能在皇家学府里进学,她是在孙氏家学里上学。
皇家学府里自然有最好的名师,祝嫮宁虽未能有什么封号,但也是皇帝的亲外甥女,去皇家学府里上学倒不是不行。
但是皇家学府主要是培养皇子皇女的地方,课程繁琐,时间冗长,学习异常之艰苦。
尧亲王妃也没想要把祝嫮宁培养成什么大才女,便给她挑了孙氏家学。
孙氏家学位于孙太傅府上,特开辟了一方学府之地,上学的大多是京中的贵子贵女。
孙太傅其人,虽贪财谄媚,但也确实是一个良师。在孙氏学府,既好交友,也能学些真本事。
至于那林子庙,却是也是一方好学府。但其奉承“天下广学”这四字训诫,纳天下好学之士,到底是人多且杂,姑娘家的也不好前去。
祝嫮宁从学府的角门进去,她今天穿了一件绿色的襦裙,春寒料峭,另着了一件粉色的薄披。她长得好看,水汪汪的大眼睛,圆圆的鹅蛋脸。远远看,像是从花草里走出来的小仙童似的。
廖庆蓉就走在祝嫮宁后头,见好姐妹就走在前头,连忙小跑几步追了上去:“宁宁!”
祝嫮宁闻声回头,看见是廖庆蓉便停了停脚步等着她近前来。
廖庆蓉看见祝嫮宁,第一句话就是问她那个从封地回来的长姐:“宁宁,你家那个姐姐回来了没?”
祝嫮宁有些烦,自从她说在廖庆蓉面前说漏了嘴,这位日日上学遇见她便是要问那位便宜姐姐。于是便随意的应了一声:“回来了。”
廖庆蓉最喜欢听这些家里的琐事了,兴致勃勃的想要和祝嫮宁好好打听这位梦山郡主:“她长得怎么样?性子是不是不好?听说梦山郡主从小就是在封地长大的呢!我听说梦山那边说的话与我们不一样,郡主能听得懂你说话吗?”
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问得祝嫮宁简直头大,她没好气的挑了个答了:“她会说话!”
“哇!”廖庆蓉大大的感叹了一声,也不知道这位梦山郡主会说话有什么能让她这么惊讶的。
祝嫮宁不喜欢自己的好姐妹对家里的那位这么感兴趣,噘着嘴不高兴的说:“她就是一个野丫头。”
廖庆蓉更加感兴趣了,就像是眼睛发光了似的:“野丫头?”
祝嫮宁抿了抿嘴,下意识觉得说出去似乎有些丢尧亲王府的颜面。
廖庆蓉拐了拐祝嫮宁的手臂,一脸的求知欲:“好宁宁~说说看嘛~我保证不说出去!”
祝嫮宁听了廖庆蓉这话,不知道是松了一口气还是有些失望,但是这句话到底是给了她开口的想法:“第一次见面,你猜我那姐姐穿了什么?”
廖庆蓉眼睛亮晶晶的等着祝嫮宁的答案。
祝嫮宁心里有些高兴,脸上微微带了点笑,嘲笑着家里的那位郡主:“她穿了一件镶嵌了百千颗珍珠的垫肩长裙,带了满头的金钗,略略看有十数支之多呢!当时我爹爹惊得连饮了一大碗汤才说话!”
说起八卦来,人都是喜欢添油加醋,带着些自己满意的修饰。
所以廖庆蓉转头就和别人传播八卦去了:“听说那位梦山郡主回京,穿了一件珍珠做的长裙,头顶着几十支金钗,脖子都快压折了。尧亲王惊得都不想和她说话呢!”
但在祝嫮宁说完,廖庆蓉稍稍满足了自己的八卦心,高高兴兴的挽着祝嫮宁往课堂上走了。
孙氏家学男女都是在同一课室里上课,只不过男左女右,座次泾渭分明。
祝嫮宁坐在自己的课桌旁,她的丫鬟青青利索的打开书箱,将纸笔书本等一一放置在书桌上。
既然坐在了课室里,廖庆蓉便已经离开了祝嫮宁身边,正端端正正的坐在自己的课桌处整理书籍。
祝嫮宁有些紧张的悄悄看了一番周边的同窗,见没有人注意自己,便对着青青使了个颜色。
青青悄声的将书箱里的一处小布帘挑开,露出里面藏着的一方橙红的木盒。
祝嫮宁红了脸,点了点头。青青便把书箱合上了,然后跪坐在祝嫮宁书桌边放置的一方坐垫上,安安静静的候着。
课室里安安静静的,直到终于有了些男子的声响传来。
也算不上男子,只是些男孩儿,十三四岁,声音变得又粗又尖锐,正是在长大的时候。
祝嫮宁红了脸,小幅度的低下了头。耳侧的碎发倒是能遮一遮脸上的红晕,但是那通红的耳垂却遮不住。
那边有低声却不悄声的调侃声传来:
“方拾兄——”
才进来的男孩子们个个拖长了声线唤着同一个名字,明明没有说什么,却个个或张扬或压抑着笑着。
方拾下意识的看了祝嫮宁一眼,又立马收回了视线,连连赶着围绕着身边调侃他的同窗们:“还不快坐回去。”
“方拾兄!”
男孩子们又是连声唤着,交流着彼此心知肚明的消息,然后笑着坐回了书桌上。
方拾和祝嫮宁,前些日子已经由长辈们订下了婚约。
这种事情又不是什么秘密,这些调皮的男孩子们就总是在祝嫮宁在时大声的唤一唤方拾的名字,开着这种无伤大雅的心知肚明的玩笑。
在孙氏家学里上学的同窗,订了婚的人也并不是只有方拾和祝嫮宁。
但是这两位是才订了婚的,是新鲜事儿,所以才额外显眼些,过些日子也就没什么了。
孙太傅在课时正点的时候进了课时,便开始上课了。
孙太傅这个人,也是高门子弟。但他就喜欢钱财,又偏偏生了一身文人的玉骨。青年中年苦守着文人的傲气,到老了便开了这学堂,未曾定下进学的学费。
入学的都是贵子贵女,家长们便出手大方,让孙太傅总算是圆了自己的贪念。又被文人风骨这四字绑架,悄悄的分了一半的钱财出去接济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