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谭
作者:猫疲 | 分类:历史 | 字数:331.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发端
而在吐火罗故地中部,伽倍州境内的乌湿波侯国/蓝氏藩居城;遍地是健陀罗风格的神只、信徒的祭祀场景,古代君王与大臣、僧侣,征战、游猎、会宴的浮雕、壁画,与唐式的灰瓦黄墙交相共融。
而在背靠山体的城西地势最高处,正是诸侯/藩家蓝氏一族,世代停居和生息的宝华园,以及名为望年宫的建筑群所在。这也是大多岭西诸侯居城的布局特色;座西面东以示世代朝拜东土天朝之故。
然而,这座遍布藤萝绿植与雕饰造像、各色庙宇祠堂,常年汇聚人口近十万的大城;此时却陷入某种严重的动乱中。打着不同家臣旗号的数路人马,一边进攻内城,一边在街市相互交战和乱斗着。
而作为各方人马的众矢之的,在灰石垒砌的U形内城;环绕的河渠、高墙、门楼和阵列卫士的背后,被通称为国后的乌湿波侯夫人尔霞,也躲在门户紧闭的大殿中,抱着自己的幼子/少君以泪洗面。
她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演变成这一步;乌湿波侯国/蓝氏藩,虽然领有横跨大月氏都督府的三州之地,号称吐火罗故地屈指可数的大诸侯;但作为代价就是,相对松散的控制力和颇具势力的世臣。
其中大多数人的家门,可以上溯到追随初代乌湿波侯蓝维明,征战南北的家将、亲军和扈从,或是在征拓过程中出了大力,而得到分封为下臣酬赏的那些商会赞助者;乃至是改姓过继别家的亲族。
因此,在例行提供的贡赋和军役、徭丁之外,身为国主的乌湿波侯,更多时候是充当这些,利益与诉求迥异的世臣/分家之间,调和与仲裁的角色。也因为藩主一族拥有最大最好的直领和卫队官吏。
就算出现了继承问题或是家族纷争,也不是这些外姓的世臣,或是早早自立门户的分家;可以轻易参与和干涉的。然而,前些年发声的天象之变,事情发生了微妙变化,侯国各地内出现许多兽灾。
虽然绝大多数兽灾,没法威胁到人口聚集,且有土木围墙和护栏的居邑市镇,但是对于野外耕作、放牧的部民百姓;乃至是行路商旅,也造成了明显的威胁;因此按照域外臣藩的义务和行事准则。
乌湿波侯国/蓝氏藩在享受境内商道,所带来的抽税/货殖之利的同时;也必须不遗余力的维护商道的安全和畅通,乃至最为基本的秩序。因此征发臣下聚兵进剿兽群,并悬赏民间义从猎落单兽害;
就成为当代藩主双管齐下的最基本操作;然而,尚且少壮之年的乌湿波侯/藩主蓝明德,也在聚众讨伐和会猎这些野怪兽灾的过程中,萌生了籍此收权和集中资源,进一步统合这些世臣分家的念头。
因此,他以维护朝贡安全的大义,确保商道利益的利害关系;需要尽快讨伐和剿灭兽灾为由,向那些散落在三州各地的世臣/分家;索取加倍的钱粮物资之外,还额外追加了大量军役和民夫的配额。
还顺带处理了好几个,响应征召不够积极,或是有所延迟的世臣;勒令其当主退休隐居,将职责转交给君候所指定的子嗣/养婿。甚至籍故剥夺了一个分家的继承权,而让一名近支的族亲取而代之。
当然了,如此手段自然会遭到,相应世臣/分家的反弹;只是,在藩主蓝明德所拥有的大义名分之下,大多数人无力反抗,也没有理由公开反对;只能在私下卑躬屈膝的,祈求蕃主能够网开一面尔。
但只要将这套连打带消的手段,持续贯彻和推行下去;虽然不可能真正吞并那些世臣/分家的势力;但潜移默化的削弱他们,加强藩主的权柄却指日可待。但这都随着藩主突然暴毙,烟消云散了。
就连藩主亲信的陪臣、官属和大半数随行卫士,都在突然爆发的惨烈内讧中死伤惨重。只留下几名寄养在各地的未成年子嗣,以及权位尚未巩固的藩主夫人,还有一大堆激烈触底反弹的世臣/分家。
乌湿波侯夫人尔霞,来自遥远的呼罗珊之地,也就是大夏国西锤的霍桑道/行省。乃是呼罗珊当之地,众多边境贵族之一,沙赫家的女儿。这也毫无疑问是一场,充斥着利益权衡和政治意味的联姻。
因为,按照国朝宗藩和朝贡体系的规定;这些相邻的外藩诸侯是不能互为婚姻的。像是自(开国县)男邑开始,需要外娶五百里;子邑外娶八百里,伯邑外娶一千二百里,而候邑就只能远出国外。
像是位于呼罗珊的君候们,要么南下与北天竺,要么北上河中之地;要么西至大夏,要么接受东土的指婚。甚至连邻近的几个都督府境内,都要有所避嫌;当然了,蕃主之外的其他亲族就无限制。
因此,早年也有人藉此钻了漏洞,以自己的子嗣迎娶了,同一片地域中的诸侯之女;然后再主动退休传位给对方。这也一度导致了家门纷争,乃至闹到了安西都护府去,最后仰赖朝廷圣裁才平息。
虽然中土朝廷变相承认了既成事实,但也将其领有一分为三,推恩其诸子分别继承;算是变相的惩戒,也同时堵上了这个小小漏洞。自此后,但凡是蕃主的子嗣想要从心自取,就必须放弃继承权。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发端
因此,乌湿波侯前代蕃主的兄长,就是在继位后没多久,为了正式迎娶自己心爱的女子,而主动将位置让给了同母胞弟;也算是一件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轶事典故。乌湿波侯夫人尔霞就没这种运气。
她其实也有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爱人,也无法抗拒家门的要求;带着诸多嫁妆和陪嫁的堂姐妹、族女,远赴千里嫁到这乌湿波侯国。与现任的君候,虽不能说相敬如宾,也只能说是毫无感情基础。
但是私下生分归生分,身为蕃主夫人/国后的体面和排场,待遇和权利却是一点儿都不短少的。因此,她也一度认命和接受了现实,为了家族努力扮演好一个中规中矩的后宅之主,并谋求诞下子嗣。
但婚后多年,在这位蓝君候例行公事的耕耘下,她依旧没有任何的孕像;反而是她带来的那些陪嫁滕妾,前后有两人在偶然侍寝之后,就迅速有了身孕。这就让她一下子体会到某种潜在的危机感。
毕竟,这些充当滕妾的堂姐妹和族女,通常是作为家族联姻的保障手段;但一旦受宠之后,也并非不能取代和替补,她身为蕃主夫人/国后的尊位。且同是家族出来的女儿,也不会引起质疑和反弹。
比起那些外姓婢妾,所生下的子女,对她的威胁更大得多。虽然,她可以将这些庶出的子女,认在自己的膝下从小抚养;但又怎么比得过,亲自生下来的骨肉呢?因此,她一度陷入某种偏执执拗。
她固然可以忍受平庸寡淡的生活,也可以接受人前虚情假意、人后独守空房的日常;但唯独没法得到了这一切的浮华虚荣之后,又重新将其失去。因此,她求神拜佛用尽了各种各样的法子手段。
甚至不惜忍受恶臭和不适,服下从天竺巫医、大秦方士,所鼓捣出来的那些偏方秘药……钱财花了不计其数,但是银镜里的形容,却是愈发的憔悴;最终为她带来转机的,却是前来探访的娘家人。
或者说,是她昔日许下过盟誓,又不得不背弃的旧识。多年压抑的情绪与苦闷,刹那无可抑制的迸发出来,成为没日没夜缠绵在一起的冲动和足以动摇家门的丑闻,但那也是她婚后最快乐的时光。
但是,来自身体的欢愉和激情,最终还是会消退;并且被沉重的现实重新压倒。但是,这位旧识却相当贴心的,为她提供了一个额外的选择。只需暗中支持和供养,一个源自东土大唐的秘密教派。
就可以为她提供一枚,来自传说中大地中心,昆仑之极的神树果实;那是一枚宛如干瘪、枯萎血肉一般的种子,却也成为病急乱投医的她,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吞服之后就让她陷入了冗长的迷幻。
虽然其中诡异莫名的感官经历,让她根本不想回忆片刻。但是,当她十数日之后,从借口修养的庄园中回来之后,就惊喜的发现自己怀孕了。待到这个比大多数婴孩,都晚上许多的子嗣诞生之后。
来自母性本能和保护欲,还有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她毫不犹豫的暗中派人处决了那位,曾经给她带来许多欢愉和刺激,也为她提供了解决之道的昔日旧识,将大多数的渊源和秘密,都埋入黑暗。
除了那个秘密教派,虽然尔霞想要将其找出来,并且设计铲除之;但对方显然藏得很深,也更有能耐。她很快就当初私会的庄园里,见到了被派去刺探的死士头颅。但好在对方也没有多余的举动。
只要提供源源不绝的金钱和物资,就能够相安无事。直到率众以会猎为由,清理残余兽害的藩主,突然暴毙的那个夜晚。面对各地起兵相互厮杀,又一路抄掠藩主直领,进逼蓝氏居城的各路人马。
她不得不仓促拥立自己的儿子,为新任的君候。然而面对年幼之主,余下蓝氏宗族成员甚至都没法齐心。要么就此出奔外逃,投附某一方势力去了。要么就想要从她手中,攫取更大的权利和利益。
因此,在蓝氏居城仓促召集起来的应战人马,在多方面的因素擎制之下;可谓是胜少输多、节节败退。最后,还是那个重新冒出来的秘密教派,恰如其会的出现在宝华园中,为她提供了一个选择。
或者说,在这种情况下,她似乎就根本没有选择;直接答应了许多条件和许诺了事后的大量实际利益。然后各种转机真的出现了,叛乱世臣/分家的当主,接二连三的死于非命,麾下军队不战自乱。
来自侯国居城的军队,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重新收复大片城邑、市镇;乃至将部分叛臣围困在,仅存的家族堡垒之中。但与此同时,站在这些叛臣背后的势力,那些相邻的诸侯也终于现身干预。
于是,她也不得不更加仰赖,这个藏在幕后的秘密教派;而对其开放了更多的权益和便利。比如默许其在侯国内公开传道,搬空直领各地的武库和仓储,召集和组织更多的部民,组成所谓的义勇。
也随着那些不断战败和溃散的邻近诸侯兵马,将这场源自乌湿波侯国/蓝氏藩的内乱,扩散和蔓延到更多的诸侯领地中。这时候,她自然也将明白,这所谓的东土秘密教派,同样处心积虑、所图甚大。
但她已经别无选择了。在这种情况下,自上而下实力大损的乌湿波侯国/蓝氏藩,反而成为了这场动乱中,维持短暂平静的暴风眼。也让她有相应的余地和时间缓冲,无师自通的剪除异己和收拾残局。
随着那些叛臣残余或死或逃,或是卑躬屈膝的前来降服,祈求一条保全血脉和家门活路。这也是她的权威最盛,地位最为稳固的美好时刻。但这场昙花一现的迷梦终究不得长久;安西都护府来人了。
一夜之间,就镇压了乱战中的各方,也让那个秘密教派所扶持的大军,顷刻间就土崩瓦解、灰飞烟灭。如今,在都督府治所汇聚起来的各路诸侯,已然南下进逼乌湿波侯国/蓝氏藩,讨伐妖乱的根源。
因此,原本已经降服和蛰伏、隐匿的叛臣余孽,也随之再度活跃起来;甚至在群起响应之下,汇聚和武装了数支人马,里应外合的冲进蓝氏居城中。若不是他们之间的相互仇怨纠缠,持续火并不断。
只怕早就合力打破,最后一批蓝氏死忠,所据守的内城和藩邸了。因此,外间就算厚重的殿门和紧闭窗扉,也挡不住的隐约厮杀怒吼、哭喊声;就像是某种水钟正在漏尽或是最终命运审判的倒计时。
直到,突然间所有的嘈杂喧嚣,动物嘶鸣声,都消失不见了,整座城池像是一下子陷入了某种,令人心悸的持续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