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韬略

作者:岂清 | 分类:历史 | 字数:168.2万

第460章 给李治提建议(好好奇啊)

书名:大唐韬略 作者:岂清 字数:2249 更新时间:2025-01-29 02:11:38

王宽着实没有想到丁瑜洲会突然到来,心中是诧异不已的,但是很快他又恢复了平静。

他知道皇帝和皇后如今非常器重丁瑜洲,他丁瑜洲可是红中发紫的人,所以对于丁瑜洲也是格外尊敬加忌惮,不敢得罪。

如今的王宽早已不是昔年那个因为香料生意与丁瑜洲互相争斗的人。

内侍省的事情,王宽虽然依旧管着,但是他已经与丁瑜洲达成了默契的伙伴关系。

这件事是发生在过去,内侍省管理混乱,王宽想插手其中,赚些外快,但是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一时难以介入。

热情的丁瑜洲帮助王宽解了当时的困境,替他出谋划策,同时他自己的香料生意和珠宝生意还让王宽占股,让王宽有利可图,进而实现了两人双赢的局面。

由原来的那种彼此竞争的关系转换成为了一种合作默契的伙伴关系,所以王宽对于丁瑜洲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根本性扭转。

原先内侍省错综复杂,背后有着各种幕后关系,种种背景比比皆是,一度造成内侍省贪污成风,后来丁瑜洲建议理清各项事务尤其采购关系,并制定严格的采购程序和制度,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暗中操作和以次充好的现象。

如此一来,内侍省各项难题都得到了合理的解决,内侍省更是一度成了王宽掌控的范围,原先的一些大太监全都唯王宽马首是瞻。

基于这份关系,王宽与丁瑜洲关系缓和甚至变得亲密无间,这里面的原因两人心知肚明,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如今丁瑜洲已经到了位极人臣的崇高地位,王宽自然也就转变原先的偏见,对丁瑜洲变得格外客气和敬重,当然不排除一些政敌还是对他怀恨在心。

如今他又见丁瑜洲深得皇帝和皇后双重喜爱,所以他对丁瑜洲变成了巴结和讨好。

王宽对丁瑜洲极为客气地说道:

“丁大人,老奴有礼了,您坐在廊下稍候片刻,待陛下召见完地方上的刺史们,老奴就为您通传。”

丁瑜洲见王宽满脸堆笑,也已不再是昔日那般年轻的容貌,脸上布满皱纹,眼角处皱纹更多,想来是因为时常要满脸堆笑摆出笑容的缘故,所以眼角处的皱纹格外多。

丁瑜洲也是很尊重王宽,回了一礼,说道:

“有劳王公公了,在下想求见陛下,有要事向陛下禀告,所以还请公公通融一下呀。”

王宽忙答应:

“好说,好说,这个好说,等他们在里面的出来,老奴就去为您通报。”

丁瑜洲点点头,对他笑了笑,感谢道:

“多谢王公公通融。”

王宽听到丁瑜洲如此谦虚有礼,不像一些人恃宠而骄,忙说道:

“丁大人,哪里的话,这是我们应当做的,您一向照顾我们这些下人,老奴心中感激呀,要是没有您丁大人,我们的生意也是难做呀。”

王宽说到最后,声音显得格外亲密,同时声音压得很低,只有他二人能够听见,感激丁瑜洲对于内侍省生意的照顾和指导。

这些门道,丁瑜洲心中都清楚,他能够完全地掌控目前的处境,得益于他的通盘考虑,得益于他能够将敌人转化为朋友,不管通过什么手段让反对自己的人不再反对,让痛恨自己的人不再痛恨,才能说明丁瑜洲的人格魅力和用人手段之高明。

就在王宽在丁瑜洲耳边絮絮叨叨说个没完的时候,两仪殿的大门突然打开了,显然是向皇帝述职的地方刺史汇报工作完毕。

王宽眼疾手快地忙迎了过去,随即向丁瑜洲看了一眼,丁瑜洲会意,便也跟了上去。

出来的是沂州刺史,见了丁瑜洲这位风云人物,这位当朝一品宰相,忙讨好式的问安。

丁瑜洲微笑回应着他们,虽然与他们并不熟悉,甚至有些人是何许人都不是太清楚,毕竟他与这些地方上的官员接触不多,他平日里并不喜欢结交太多的官员,日常的打点都是许菁雯、阿元和长孙浩然帮助他打点,他基本不管不问。

......

丁瑜洲跟着王宽继续前进,径直走进了两仪殿,这时皇帝正坐在宝座上,端起了一杯茶水,想来是接见外臣许久,还没来得及喝茶。

王宽向李治跪下,请示道:

“陛下,丁瑜洲大人有事求见,奴才斗胆,已经让丁大人提前入殿。”

李治一边喝水,一边抬眸看了丁瑜洲一眼,随即点点头,放下手里的茶盏,说道:

“无妨,瑜洲爱卿有什么重要事吗?”

丁瑜洲与王宽一同行完君臣大礼,听到皇帝询问,忙说道:

“陛下,微臣求见陛下,是来提醒陛下,现在到了移驾东都洛阳的时间了。”

李治听后,脸上浮现一抹疑惑的神色,不由得心中疑惑纳闷起来,问道:

“这不逢年不过节的,为什么要让朕移驾洛阳?朕待在长安,不是好好的吗?为什么要前往洛阳?”

李治的这一番疑问,丁瑜洲早就都预料到了,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丁瑜洲不假思索,计上心来,对着李治说道:

“陛下,微臣是这样觉得的,如今正值深秋,正是天下丰收之际,如果陛下一直久久待在宫中,不去民间视察,恐怕会让陛下不能真实了解民间疾苦,甚至会影响陛下的施政方针。陛下大可趁此秋高气爽时节,移驾东都洛阳,顺道前往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大有裨益,才能更好维护陛下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李治点了点头,赞叹道:

“此话有理,只不过如若前往东都洛阳,势必会兴师动众增加百姓负担,还不如朕坐在殿中听一听这些地方上的刺史们的工作汇报,也能了解地方的真实情况吧?”

丁瑜洲知道李治似乎对自己的建议并不看好,因为李治此时也不想再挪动,毕竟他的身体不佳,如果挪动来挪动去,他的身体恐怕会吃不消。

丁瑜洲明白李治的小心思,只是李治还不愿意说出来,毕竟如若在众臣面前说出来,会有辱皇家颜面。

丁瑜洲摇摇头,借机抓住李治的这份小心思,继续劝说道:

“陛下,如果您不去民间一探究竟,很难真实地了解民间疾苦,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亲临很难体会,为君者以民为本,务必要把百姓放在心中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