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复兴
作者:混吃等死 | 分类:历史 | 字数:159.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二三章 第一次科举(一)
西元277年,汉归元六年三月,位于长安南郊的,可以容纳两万多观众的朱雀体育场竣工了。
这是穿越者驾临这个时代二十年来,修建的最接近现代的超大型建筑物。
不过,这座建筑物竣工之后,第一次使用。却不是任何体育比赛,而是拿来做了考场。
在276年的下半年开始,季汉『政府』就组织下面十一州近百郡进行了初考。
初考的报考条件很宽松:凡家世清白,其所在家庭每年为国家缴税超过三百钱且持续缴税超过两年者均可报考。
因为如此宽松的条件,以及考上了就能做官的诱『惑』。所以,初考的报名人数达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十二万!
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家伙属于字都不识几个,纯粹来碰运气的。所以,初考非常有必要。
但是为了避免世家再一次借科举的名义把持仕途,所以初考的题目也很简单。
就两项。其一,填空。把《论语》这样的经典印在考卷上,上下文之间空出一句话,把对应的语句填上去就可以。其二,数学。而且是整数范围内的加减乘除法。
两项总分两百分,不设录取比例,你拿到一百二十分就算合格。
总之,很简单。但是就凭这两项,就足以把十二万报考人员中的绝大部分拒之门外。
到了277年的一月,各郡的考试结果出来后。得分超过一百二的,只剩下了一万三千余人。
但是即便如此,这样的考生规模也实在是太大了。一时之间朝廷根本找不到那么大的地方统一进行集中考试。最后关彝一拍脑袋:朱雀体育场不是马上就要竣工了么?就在那里考吧。把观众席稍微改改,做出一万个隔间应该不是问题。然后再把场地中央临时搭建一下板房,差不多也就够了。
于是工部的李翔到了大霉:体育场里的草坪都没来得及扑,直接开始在场地中央搭建各种板房。而且,虽三月的长安,雨水很少。但你也得考虑到老爷不给面子的可能啊。所以,看台上的隔间也得弄个屋顶……
就这么忙活了两个多月,总算是把这些弄好了。而全国各地通过初考的士子们,这个时候也差不多来到了长安。
……
王墩在雒阳蒙学念了两年书,两年间其成绩一直都是全校之冠。这一次在琅琊郡举行的初考,他的得分是满分,非常顺利的通过了。
所以,这一年虽然他只有十二岁,但也有了来长安参加考试的资格。
牵着家里花了大价钱买来的西平大马,腰间挎着一柄明显缩短了长度的佩剑。王墩在一众家奴的簇拥下,进入了长安城。
刚刚进入城门,就只觉得一阵热浪夹杂着滔的嘈杂声汹涌而来。
这些年,随着厌哒人被马杰和姜素彻底击败,西域的商路越发兴盛了。而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全国各种物资的集散地,更是变得极为繁荣。所以,在一开始,季汉刚刚进入长安,关彝仿效后世唐朝的规矩,把集市限定到一个坊区的做法。仅仅五六年之后,就已经变得不合时宜。
于是关大司马从善如流,把一个坊市扩张到了东南西北四个坊市不。还允许普通的商贩在指定的区域或者街道旁定时设点。由此造就了长安城终日的嘈杂与喧哗。
“哟!这位郎是从东边来的吧?怎么腰间还佩着南中的硬玉?在下这里有西域于阗来的软玉,郎要不要看一看?”
“这位郎,你身后的那匹大马是西平马场出来的杂交马吧?这么好的马,怎么能不佩戴好一点的装饰?在下这里有波斯运来的专用马鞍,全都镶满了珠宝,要不要看一看?”
“郎君,马鞍配好了,要不要来看看我这里的盔甲?罗马引进的原版条状甲生产技术,大红盔缨,阳刻鹰帜,可以根据郎的身材进行专门定制……”
“郎这是第一次来长安吧?要不要请个导游?每只要三百钱。不管你是要购物还是要游览,都可以帮你打理得干净利落!”
刚进长安城,王墩就被一群帮闲的给围住了。王家的下人们这时候也很尴尬:最近这些年,世家被限制得很紧,随着《白『毛』女》什么的传唱得越来越广,普通的泥腿子们对世家的畏惧感也越来越少。狗奴才们仗着主子的威严狐假虎威的事情,已经很少做了。再了,这里是长安啊,是大汉帝国的首都。城里面的达官贵人不知道多少,在这里跋扈,搞得不好就被打脸啊。
所以,王家的下人们面对这帮子帮闲,也只能是紧紧的围住自家少主。高声呵斥是有的,掏出鞭子驱赶这种事情,那是万万不敢的。
“阿黑!”
“兄长?”
“呵呵呵,各位,这是我的亲戚,来了长安,自有我等接待,就不劳烦诸位了。”
来接王墩的,是那位刚到长安就被洗刷得很惨的王衍。
虽当年很是狼狈,但王夷甫是什么人?脸皮厚如城墙啊。所以,他坚强的在长安活了下来。一年的郎官任满之后,他被安平王府看中,邀请他做了王府长史。
“璿冲大兄知道阿黑今要来,昨日就给大司马请了假。这会儿就在府上等着呢。快跟我走吧。”
“嗯,一切有劳兄长了。”
作为琅琊王家上上下下给予了厚望的麒麟儿,王墩的见识绝对不低。但是长安现在的一切,却是让他感到非常的新奇。
宽达十丈的朱雀大街,全部由水泥铺就,这个不算什么的。毕竟,雒阳城内虽然没有如此宽的街道,但也都实现了水泥硬化。
让王墩感到惊奇的是,临街的建筑物,大多都有四五层高。更有甚者,有达到十层以上高度的。
“兄长,这些都是水泥之功么?”
“是啊,此物确实极为神奇……不过这些年,水泥的产量根本跟不上需求,据闻朝廷已经在考虑把技术对民间放开了。”
“嚯!那感情好,我家这一次一定要想办法竞价拿下。”
“嗯,璿冲大兄为了此事,已经指令家中各项产业都要紧缩,避免大量资金长期被占用。其目的就是为了此事。哎,不过我们家能看到这一点,其他世家也能看到啊。不得,到时候又是一个价!”
“这倒也是,毕竟,谁拿到了水泥配方,可以,其家族就在百年之内立于不败之地了。”
“嗯,这事最终还是要看各家的实力和决心了。阿黑,待会到了璿冲大兄的府上,你可要心了。今日不光是你来了,前些时日到的庾氏、谢氏、荀氏、桓氏……都有年轻才俊要到府上聚会。你可得心些。千万不要让人看低了我们琅琊王氏。”
“兄长放心,这些河南世家……对了兄长,今日来的都是哪些家伙?”
“庾氏这边是庾琛庾子美,阳夏谢氏是谢衡谢德平(谢安祖父),荀氏是荀松,桓氏是桓颢……”
“不对啊,兄长。这里面除了荀松与我同龄之外,其他的三人过了而立之年。而且桓颢什么的,在朝廷已经有官职了啊。”
“这一次科举,大司马不是了么?朝廷在职官员一律不准参考。若是想参加考试的,先辞职后参考。这桓颢就是辞去议郎的职务后再去参考的。”
“嗯,也是啊。降将,做了两年的闲散议郎。与其如此磋磨下去,不如下场科举求个好名次翻身……这桓颢真是有胆『色』啊。”
“愚兄惭愧,愚兄可没有那样的气魄。”
“呵呵,兄长不必如此,人各有志嘛。对了兄长,这一次除了这些河南世家,其他里面有没有什么特别优秀的?”
“嗯,愚兄想想。嗯,对了,范阳那边来了一位和你年龄一样的,姓祖,名逖。据闻在右北平的蒙学被那里的教师评价为文武双优。还有一位,太原王氏王沈的私生子,叫王浚的,听在太原的名声也很响亮。凉州那边,安定的张轨呼声也极高……此外,东吴那边也有人参考,其中一位叫陶侃的,今年十八岁,在吴国的声名极其响亮。”
“呵,名声如此响亮的家伙也敢来长安参考?不怕他家人被族诛吗?”
“据这是东吴的孙皓派来的,就是想让吴国的士子拿下大汉第一届科举的状元。”
“哼,孙元宗打得好算盘。”
“不是孙元宗如此想啊,阿黑,这次科举。便是异族也派了不少人参考啊。”
“异族也有人参考?”
“然也。鲜卑这边,有慕容廆、段乞珍、拓跋郁律等人参考。皆是在长安蒙学念过五年书的家伙。此外,匈奴、羌人各部也都有人参考。”
“有意思有意思,能和下英才竞技,真是足慰平生啊。”
“阿黑不要忙着感叹。其实这些人,都不算什么。”
“啊?为何如此?”
“阿黑你想啊,这科举,出题的人是谁?大司马啊。虽这几年大司马的两位公子都不在中原。可是那复兴社元老们的诸多公子,这时候刚刚也到了学业完成,即将出誓时候了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