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君锦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56.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13章 教你做人
见她这般大声嚷嚷,姜宁只感觉面上挂不住,眼神不悦声音也拔高了些,呵斥道:“你给我坐下!”
孙衍隼见势不对,赶紧打圆场:“姜小姐,你就别乱想了,颜姑娘没那个意思,肯定是误会。”又对姜宁道,“姜兄也别生气,想必只是误会罢了,伤了和气可不好。”
康宴与蒋越赶紧附和。
姜宁其实也不想在外头这般发怒,于是就打算顺着台阶下去,没想到听到孙衍隼这番劝慰,姜卿不但不下台,反而更加恼了,面上净是委屈至极。
姜宁正打算再说,却听一道柔美的嗓音缓缓道。
“姜小姐,不知在你心目中,南江、南阳城是个什么地方?”
这话问的莫名其妙,众人皆是一怔,都看向她。
颜樾背脊挺直,姿态优美带着一种世家小姐的气质,唇畔的微笑总是恰到好处的温和,这样的身姿,这样的仪态,让人险些以为她是哪家名门闺秀。
姜卿见她一副不清不楚的语气,心头疑惑,却并不说话。
是,她是没有出过远门,没有踏足过南江,但从旁人口中她也能清楚知道,所谓南江九城,不过是依附与北江贵族存活、是世人最为不屑的商人聚地,繁华尊荣又如何?皇帝看重又如何?不过是一群商户们占据的乡下地方罢了。
像是根本没有打算要让她回答似得,颜樾自顾自继续道:“几百年前,亡朝周国被北方鞑子占据,先祖皇帝与多名能人勇者从蛮横残暴的鞑子手中收回了中原,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发展壮大,从南北区域划分,形成了如今的北江五都、南江九城,以及西北部的西锋关十二城。”
对大盛的起源,在场的几位学子则比姜卿更有感悟些,不由地听她继续说下去。
“在周国最后的十几年里,北方鞑子攻克周国边境,已是要向都城靠拢,周国皇帝为了让自己继续享受天下尊荣,特意以下南江的名头长住在君都,也就是如今的凤城。要知道从古至今,南江一直是富庶之地,周帝到了凤城之后,有臣子为了讨好他,献计让南江的商户聚集捐银,南江的商户们有银捐银子,有物捐物,筹集了二十万白银献给周帝,为的就是能重振军心,一鼓作气将鞑子赶出中原故土。”颜樾长叹一口气,似悲戚缓缓道:“可他们并不知道这银子哪里是用来军队所用,全都全了周帝及那臣子的贪欲之心。无军饷粮草的支援,鞑子进中原如入无人之境,最后占领了都城,自立为王。”
除了姜卿,在场几人都是孜孜学子,自然是清楚这些过往,不过这还是头一次听一个姑娘侃侃而来,众人都沉默听着,谁也不敢打岔。
“大盛的先祖皇帝集结了数百位能人勇士,召集自发成军队的百姓,经过十几年的苦战将鞑子赶出了中原,这才得以换来盛世太平。”颜樾目光越来越意味深长,深深看了姜卿一眼,“鞑子是赶跑了,但留下这满目疮痍的大盛,如果不是南江九城的商户在关键时候前后聚集数百万白银如尘土一般补贴疮口,才换了大盛的喘息之际,姜小姐以为,如今的大盛会是现在这般繁华景象吗?”
“姜小姐不喜商人,这难免是从俗众,没有怪罪之理,但——”她唇角的笑依旧在,但清亮的目光却如刀子一般刻在姜卿的脸上,声音里更是毫不留情:“看看姜小姐身上的如意云纹绣裙,这平织缎子虽然看起来无华,却需要日夜不休赶工两日才能做出来一丈;上头绣着的如意云纹,采用的是梁派手艺针绣法,需要三个师傅用作几日的时间分别以不同的绣针与手法才可绣成;姜小姐是诗书礼家,穿着素净雅致,但你可知你头上的那只珍珠发簪,需要采珠人冒着危险下水打捞,辗转送到工匠手里,更需要大把的时间与心思才能镶嵌完好,最后戴在你的头上,衬托你的美丽。”
“姜小姐口口声声看不起商人,可身上所穿所戴,更别提吃喝住用,无一不是商人所贩,既然不喜欢,又为何处处依赖呢?”
说到最后,她清亮的眼里透出丝丝漠然,这些话不单让姜卿哑口无言,更是让在场的几名男子都瞠目结舌。
一时雅间内寂静无声,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打破这诡异的气氛才好,于是都沉默着没有开口。
最后颜樾似乎深深叹了口气,语气里的冷凝也消散了不少,柔和几分:“姜小姐,不是所有人都如你这般生在钟鸣鼎食的家族,他们有家庭要养活,有亲人要糊口,商人也有他的责任,不偷不抢不瞒不骗,如若这样还会被你看不起,那请恕我多嘴就是。”
颜樾的这一番话其实是有些不合乎规矩的,甚至是有些妄议皇帝之罪,但她连翻说下来,在场的又是熟悉几人,也就没人在意她这番大胆,反倒是觉得作为女子,她能有这份见解气魄,生出几分由衷的敬佩来。
这时候,有人大笑着抚掌,接着有人撩开帘子,众人一惊,纷纷去瞧,见撩开帘子的是个其貌不扬的小童,不由疑惑。
这时候有位身长玉立的年轻男子走了进来。
他年纪约二十上下,面容俊美儒雅,身形挺拔,素白的袍子襟摆上绣着银色花纹,发戴玉冠,通身上下只腰间一只镶嵌了玉石的腰带做饰物,看起来是个儒雅斯文的读书人。
这里头只有姜宁赶紧站了起来,沉声道:“盛二爷。”
能让姜宁站起来这般示意的并不常见,众人一番诧异,回首去细思.....只有那个盛家!
盛家存于世很多年了,可以说比大盛的年纪还要长些。
早在几百年前的周朝就已经开始行商贸易,后来鞑子攻入中原,灭掉了周朝,盛家先祖感知灾难,提早收拾家当南下,待到大盛的先祖皇帝需要银子重塑国民生机时,也是盛家带头捐款。
原本盛这个姓犯了国号的忌讳,按理是要更改的,但先祖皇帝感念盛家的功德,特诏无须更姓,还特赐盛家独揽北江生意,当然,这也源于盛家家底原本就庞大的缘故。
这一代的盛家长子被招作驸马,为本就殷实的盛家家书更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子娶了公主,则次子掌家做了族长,而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男子,就是盛家如今的掌权人,盛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