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要被唐太宗五马分尸
作者:炖烂的肉汤 | 分类:历史 | 字数:117.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十五章 汉人何时归?
长孙无忌看着泉野生那副抓耳挠腮的样子,心里舒坦不已。
自己在秦寿那里好歹被晾了一个时辰,怎么也得让这货尝尝那滋味。
再说了,双发的关系本来就紧张,你们好端端待在高句丽得了,来我们大唐挑衅、作死干嘛?
长孙无忌一脸淡漠,“算了,还是和你说了吧!”
“先说这第一个问题,这叫静电,乃摩擦.......”
“......”
长孙无忌还是有两下子的,虽然只是听秦寿讲了一遍,但此时复述起来却也是绘声绘色。便是泉野生嚼起这二手馒头,也不由被吸引住了全部心神。
只见泉野生眉头时而紧皱,而是松开,脸色不断的变化。
讲到最后,泉野生胸膛起伏,呼吸急促。
之前很多没有想通的地方,如今闻言如触电一般,惊醒梦中人。
可正听着入迷,长孙无忌却停了。
没了!
因为秦寿本就讲的不多,长孙无忌还忘了不少,只记得开头的一部分,但是忽悠这家伙已经足够了。
“还有呢?”
“后面的太长,一时半会儿说不完。”
泉野生:“.......”
“一针见血!”
“一语破天机啊!”
“可惜,就是讲的太少了,后面的呢?”
泉野生幽幽的叹道,眼神之中闪烁异常。
长孙无忌没有理会他的继续感慨,继续说道:“既然说到这而了,顺便说完最后道题,咱们再继续吃饭喝酒!”
“话说要把一个角三等分,需要借助工具。”长孙无忌学着秦寿的样子,拿出直尺和圆规开始作图。
“咱们先画一个角,然后咱们再以这个角的这个点为圆心,画个圆弧.......”
“再然后以这两个点......”
这是什么东西?
通过画圆弧来实现?
泉野生眼神惊诧的盯着长孙无忌不断的用手上的东西比划着,心中掀起狂澜。
可很快,他的眼神呆滞了。
嘴巴张的能塞下以一头驴。
“最后连接这两道线,就可以把这个角给三等分了。”长孙无忌淡笑着讲完道。
泉野生定定的看着桌上的那被三等分的角,不由浑身一震,只觉得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这.......怎么会?
竟然真的做到了?
泉野生喉头滚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看着泉野生的表情,长孙无忌等人心中的郁气顿时消散,一种自豪悠然升腾。
什么东西?
竟然跑到大唐来撒野?
真的以为你们弄个题目就可以难倒大唐了?
你们又岂能想象到大唐有麒麟子?
国运之盛岂是尔等弹丸之地能觊觎的?
程咬金拍了拍泉野生的肩膀,一副不矜不伐的姿态道:“下次拿点有挑战的题目来大唐,这种我大唐学子都不屑于解答。”
“哎,这人和人是真的不一样,天神将智慧洒满人间,却给你们打了个伞。”
说完,长孙无忌等人甩袖离去。
这些话灌入耳中,泉野生的脸瞬间涨成了茄子色。
尤其看到长孙无忌几人漫不经心的样子,就好像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样,这种轻慢的态度顿时让泉野生的胸口憋闷的厉害,巨大的刺激让他眼前金星直冒,一阵阵的发黑。
看到泉野生摇摇欲坠,高句丽的其他使臣连忙过来扶住了他。
好半天,泉野生的情况才好了一些。
他浑浑噩噩的委顿在地,咬着牙齿嘎吱吱作响地恨声说道:“大唐果然比我想象的还要厉害,恐将是我高句丽之祸啊!”
“不行,我要去面见大唐皇帝陛下。”
说完,他一把甩开其他使臣的手,踉跄着向驿馆外走去。
.......
高句丽使者的再次求见,让李世民不由有些诧异。
可大唐风范还是要有的,于是在商量完国事之后,李世民召见了泉野生入宫。
太极殿
李世民,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等众多大臣都在。
“外臣泉野生参见大唐皇帝陛下。”
“起来吧”李世民先是挥手,旋即又问道:“朕已然让人回答了你那两道题?不知使臣是对答案不满意吗?”
泉野生行礼道:“非也非也,外臣前来不是想说的不是这个,而是事关两国的百年和平。”
哦?
大唐君臣不由一怔,目光全都看向泉野生。
这是什么意思?
你一个不臣之国,竟然大言不惭的妄谈百年和平?
李世民的眼底一道寒光闪过,不由笑了,“你倒是说说,如何事关百年和平?”
泉野生行了一礼道:“大唐皇帝陛下,我国愿意拆除前隋所有将士所铸的京观,换大唐退后二十里。”
“不仅如此,我国将士也退后二十里,十年之内不起兵戈之争。”
此话刚说完,朝堂皆哗然。
所有人都目光如火一般,盯着这个这个高句丽的使臣。
想象高句丽的真实目的。
便是李世民眼中也是异彩连连。
这是怎么个意思,服软了?
此时宰相房玄龄站了出来,冷冷的问道:“那你们俘获的前隋汉人何时归还?”
“这个........也不是能归还,但要他们现在已经被卖到了个人手里,想要赎回来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要多大的代价?”
“其实也不大,外臣想要一个人,就是解开这两道题的那个人,外臣保证让数万前隋汉人回归大唐。”泉野生毕恭毕敬的回道。
这话一出,全场一片寂静,众人的眼神都不由发直,心中震惊不已。
所有人的脑海之中都在疯狂的算这笔账,以一人换数万人。
似乎怎么算都划算啊。
可.......
“这绝不可能!”
别人还没有说话,李世民却已然怒极拍案而起,“朕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