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支教十年,你告诉我这是大唐

作者:开车去上幼儿园 | 分类:历史 | 字数:89万

第252章 闹事是肯定的

书名:支教十年,你告诉我这是大唐 作者:开车去上幼儿园 字数:2254 更新时间:2025-04-21 02:27:36

第252章 闹事是肯定的

楚浩波澜不惊。

“李叔啊,这件事很容易想到。

他们学习了那么多年以前的知识,现在你一下子变了,在他们看来,自己所学的东西没用了。

这对他们的打击,确实不少。

所以自暴自弃也是正常的。

四处惹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是我的话,我很可能也是这样的反应。”

李二听的一愣。

连楚先生都有可能是这样的反应?

那还真是需要谨慎对待啊。

李二皱着眉头:“楚先生,那在你看来,我还是要多加关注此事啊。”

楚浩点点头。

“李叔你说的没错,此事非同小可。

断然不能小视。

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差不多已经是被逼到死路上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很可能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闹事是肯定的。

如果不加理会,让他们心中的怨气消除,很可能会出打乱子的。”

对于这一点,几乎是肯定的。

历史上这种事,发生的可不是一次两次了。

几乎每一次社会出现动荡,都是因为有大量的人群是去了工作。

这些失去工作的人,整天无所事事,不闹事才怪。

李二自然也知道这群读书人不能小看,但是看到楚浩也如此重视,李二反应心里有些没底了。

“楚先生,读书人的本事,我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但是这出大乱子,不至于吧?”

在李二看来,只要这些读书人不当谋士,那就成不了什么气候。

毕竟要闹出乱子,那还是得看大军。

如果没有大军,仅仅是几个读书人,他李二根本就没放在眼里。

自己一道旨意下去,这些读书人一个都跑不掉。

顷刻间就会人头落地。

楚浩郑重的点点头。

“李叔啊,这件事,必须要重视,断然不能大意。

前车之鉴,可一定要吸取啊。”

楚浩继续说道:“当年的北洋政府,是怎么灭亡的?

就是因为这个。”

楚浩的话,听的李二一愣。

北洋是个啥东西?

朕为何又没有听说过?

“楚先生,这个北洋,是什么地方?”

楚浩给李二解释。

“北洋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政权。

清朝最后就是灭亡在了北洋手里。

北洋的控制人最后逼着清朝皇帝退位,从此清朝灭亡。”

李二听的精神一阵。

“楚先生,这是一个新帝国吗?

皇帝叫什么?”

楚浩摇摇头:“清朝是神州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之后,就没有皇帝了。

虽然北洋存在过程中,也曾发生过王朝复辟的事儿,但是更像是一场闹剧。

北洋做过的很多事虽然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那就是大力兴学。”

“并且当时的北洋人物,大部分也都算是有志之士。

救亡图存是他们的一直目标。

兴学就是其中的一个举措。”

听楚浩这么说,李二赞同的点点头。

任何一个王朝,想要强大,那兴学是必须的。

只有只有兴学,才能给朝廷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只有有了人才,国家才能强盛。

这是共识。

可是……

既然这兴学是强国之道,这个北洋,怎么又成了前车之鉴了呢?

这兴学,怎么还让这个北洋灭亡了呢?

看着李二疑惑的表情,楚浩想了一下对李二说道:“这个北洋,是一个统称。

这个短暂的政权,是由很多地方武装组成的。

就和大唐的节度使一样。

手握重兵。”

“他们这些人,起于微末,类似于汉朝的刘邦。

不少人大字儿都不识几个。

但是兴学的重要性,他们还是知道的。”

“不过可惜的是,他们知道兴学的重要性,但是等到人才真正培养起来了,他们却不知道该怎么用。”

“这些被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的目标,同样是救亡图存,让神州拜托被奴役的命运。”

“既然北洋不知道该怎么使用他们,那他们自然是要推翻北洋。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木边才能实现。”

“所以看似强大的北洋,没多久就被这些新培养出来的人给打败了。

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可悲可叹。”

楚浩的话,听的李二头皮子一阵发麻。

如果不是头上带着帽子,李二的头发估计都要竖起来了。

楚先生和朕说这些,难道是在告诉朕,这些读书人,也会向灭掉北洋一样,灭掉大唐?

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真的有那样大的本事?

李二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楚先生,你说,我们村子里面的那些读书人,也会这样?”

楚浩瑶瑶头:“那倒不至于。

读儒学的那些读书人,深受儒学影响,满脑子都是中庸之道。

和北洋培养的人才,根本就不能比。

北洋建立的那些学堂,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培养的,可都是真正的大才。

远非儒学可比。

所以这些读书人,其实并不难处理。

只要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地方,也就可以了。”

放在合适的地方?

李二咂摸了一下嘴儿。

有些不明白。

这些读书人,既然除了儒学啥都不会,那能把他们放在什么地方?

这大唐,也用不了啊。

如果把这些人都放到朝廷里面,那这科举变革的目的,岂不是就实现不了了?

他李二之所以要变革科举,不就是为了要挑选真正的人才吗?

看着李二疑惑的表情,楚浩呵呵一笑。

“李叔啊,我说的这个放在合适的地方,是说要让他们有事情做。

只有这样,他们才没有精力去招惹是非。”

听到楚浩大话,李二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旁边一直不敢说话的李道宗,则是意味深长的看来看李二。

陛下,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啊。

这些读书人,你让他们入朝为官还行,让他们做其他的事情,他们也做不来啊。

种地肯定是不行的。

打仗也是不行的。

他们连杀鸡都不会。

你说让这些读书人去干什么?

李二也是愁眉不展。

“那个……楚先生啊……

你说的这个,好像还真就不简单。

这些读书人,读书确实行。

这干别的,他们也不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