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十年,你告诉我这是大唐
作者:开车去上幼儿园 | 分类:历史 | 字数:8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49章 这如何使得
第249章 这如何使得
三个使臣脑子还是有的。
李二的话,他们完全听的明白。
如果真的这么做,那他们三个国家,岂不是就成了大唐的附庸国了。
甚至连附庸国都不是,直接有可能变成大唐下面的一个道理。
拒绝吗?
他们倒是想。
问题是,拒绝不了啊。
人家大唐皇帝说,也不是要派大军过去,也不是要打仗。
就是想要互通有无。
想要两国的百姓,交易起来方便一些。
这你怎么拒绝?
而且……
如果两国百姓能够互通有无,也确实对他们国家的百姓,有诸多好处。
毕竟大唐的很多东西,在他们国家,有钱都买不到。
如果能够互通有无,自由交易,那对百姓来说,绝对是好事一件。
可是对他们国家而言,这坏处可太大了。
一个搞不好,就被大唐为完全掏空了。
这如何使得?
三个使臣脸色惨白。
他们是断然不敢答应的。
否则的话,人回去之后,肯定会被砍头的。
百济的使臣到底脑子好使。
虽然知道得罪大唐皇帝后果很严重,但还是说道:“启禀陛下,大唐的新货币,金贵无比。
我等小国,实在是不敢收受。
否则的话,岂不是说我等小国沾大唐的便宜。
虽然我们是小国,但是气节还是有的。
所以这新货币,我们断然不敢接受。”
另外两个使臣,反应过来之后也是连连点头。
虽然你这个借口十分生硬,但是好歹也是借口啊。
总比没有强。
他们虽然不知道为何大唐皇帝突然要发行新货币,又要向他们国家推行。
但是他们心里清楚,大唐皇帝如此做,一定有深意。
所以他们只能拒绝。
我们都已经说了,我们不沾大唐的便宜。
在这种情况下,你大唐皇帝总不好还说什么吧?
难道还要强行的让我们“沾”便宜不成?
堂堂大唐皇帝,是断然不会做这种事的。
但是很显然,他们太低估李二的决心了。
为了大唐能够一统全球,为了子孙后代不再被外人欺辱,朕的脸面,根本就不重要。
李二坚定的摇摇头。
“朕意已决,为了天下百姓,此事就这么定了。
既然你们那里缺少金银,那用大唐的新货币,是完全有必要的。
因为这种货币,大唐也太用。
以后大唐的金银,也不会再流通。
你们国家只有使用大唐的新货币,才能百姓富足。
当然了,如果你们国家的大唐新货币不够,完全可以用金银以及铁矿或者粮食等其他的东西来换。”
“如此一来,你们国家,就再也不会缺少钱币了。”
李二心中一阵冷笑。
还想沾大唐的便宜,你们真以为大唐的便宜,是那么好沾的?
三个使臣自然是不愿意。
他们刚想要再反驳,但是李二是不会给他们机会的。
好不容易抓到这个机会,可千万不能错过了。
看到三个使臣一脸的危难,李二眼睛一眯。
“怎么?
朕也是一番苦心啊。
三位使臣该不会瞧不起大唐吧?”
天子一怒,浮尸百万。
这可不是夸张。
李二说话的时候,一阵凛冽的杀气立刻就涌了出来。
整个太极宫,寒意陡现。
吓的三个使臣,再也不敢多言。
大唐皇帝都已经这么说了,他们如果还是拒绝,那他们就只能留在大唐了。
到时候死无葬身之地都是好的。
就怕被挫骨扬灰啊。
三个使臣是能告退。
想着回去之后,从长计议。
看着三个使臣离开的影子,李二一阵冷笑。
然后对王德说道:“立刻把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裴寂给朕叫过来。
就说大唐要推行纸币。
刻不容缓!”
话都已经说出去了,无论如何,这件事都必须推行。
实在不行,起码也要先印刷出来一些纸币,让高句丽、百济和新罗这三个小国先用上。
而大唐,也必须要逐步推行。
关于这一点,李二已经问过楚浩了。
完全可以先在百官之中推行。
以后给百官的赏赐,直接就是纸币。
并且昭告天下,任何商人不得拒收。
否则意谋反论处。
连大唐的货币你们都不用,不是谋反是什么?
三个使臣从皇宫出来,一阵失魂落魄。
今天大唐皇帝的话,犹如当头一棒。
听的他们脑瓜子嗡嗡的。
一阵恍惚。
好不容易回到了驿馆,就看到了几个模样奇怪的人。
对于眼前的这个人,三个使者还是认识的。
头顶上面的那个月亮发型,即使是瞎子都能看的出来。
这是扶桑国的倭人。
三个使臣对于扶桑国,一阵鄙视。
在他们看来,扶桑国是海外小国,蛮夷之地。
和他们三个国家,根本就不能比。
不管怎么说,他们三个国家好歹也是深受神州影响。
也算得上是礼仪之邦。
这个扶桑国算什么?
左右不过就是一群野人。
不过,虽然心里鄙视,三个使臣倒也不敢直接说出来。
毕竟这牵扯到两国。
扶桑国这个小国,虽然都是蛮夷之人,但是真要打起来,他们这三个小国,还真有些抗不住。
那个倭人也是干脆,看到三个使臣回来,也不藏着掖着。
直接就问道:“三位使臣自大唐皇宫而来。
大唐皇帝对贵三国,可曾封赏?”
这个倭人之所以这么问,那也是想要旁敲侧击的了解一下,大唐皇帝对外邦人到底是何意?
前段时间,他们倭人突然被打。
死的死,逃的逃。
而不管是官府还是大唐皇帝,居然不可置否。
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次大唐又派人大肆搜查外邦人,片纸都不得携带出唐。
让这些倭人十分震惊。
他们想要知道,这两次事件,是偶然发生,还是针对他们扶桑国。
高句丽的使臣谎话张嘴就来。
对于倭人的想法,他们自然清楚。
“自然是封赏了。
我们高句丽和大唐,联系紧密,国土相连,多年未见刀兵。
大唐皇帝十分高兴。
赏赐给我们很多金银。”
高句丽使臣这么一说,百济和新罗的使臣也都反应了过来。
这不能只让我们被坑啊。
你们扶桑国,也得和我们一起被坑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