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幻游
作者:阿木小道士 | 分类:历史 | 字数:204.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九十章 议学堂
“我的想法也很简单,一,在宗祠堂不远处建设一座学堂,能容下我方家村小娃娃们上课读书用就够了。”
“二,建设学堂的钱财由我来出,另外笔墨纸砚我也一并出了。”
“三,各家的小娃都要进入学堂上学,不管男娃女娃,这一点也许有人觉得是不是多余了,不过这一点一会儿我再说。”
“四,请一到两名先生,先生授文课,我来授杂课,毕竟这天下还是以文为主的嘛,多读些文史类的书籍,肯定是没有错的。”
“五,每年初春开课,农忙时放假,让小娃们回家帮家里做一些农事,或者其他的事情,由各家去决定。”
“六,夏收时期学堂放假一到两个月,主要是为了帮忙家里忙些农事,或者带带家里的更小的娃。”
“七,寒冷天时,也有一段时间会根据不同情况来放假,主要是天太冷的情况,不易小娃们上课学习。”
“八,关于各家耕牛这事,估计等小娃们上学了,可能就不能再照顾耕牛了,所以这点需要各位长辈们心里要有数。”
“九,关于束修,我的意思也简单,每户一年一贯钱,不管家里几个小娃,这一贯钱加在一起,也就二十七贯钱,这也是请先生的工钱,随着以后方家村的小娃越来越多的情况,适当增加束修钱,当然最多不超过两贯钱,相信各位长辈能够衡量一下,各家现在都有一些存钱了,一两贯钱也是可以拿得出的。”
“十,至于小娃们进入学堂后,可就不能退学了,这也是我在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我不希望方家村以后的小娃出现文盲,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好了,以上这十条,大家可都明白了?”
方静罗列出十条,算来,其实只是一个大概的学堂建设到基本的条款,想来村民们肯定会同意的,钱财也不多,本来方静也不会要求各家出多少钱,最终还得方静来补贴进来不少的钱,毕竟这是方静想看到这方家村的未来。
“静娃子,这刚才你讲的这些,我们都没什么意见,就是这建学堂的钱,和那个什么笔墨什么钱的,就不需要静娃子来出了,这点钱我们还是能拿出来的,大家凑一些钱,把学堂建起来,也是没问题的。”村民听完方静这十条,心中也大概有了个数,但对于这建学堂和笔墨纸砚钱,他们也不知道要多少钱,想来也不会有太多吧。
“各位长辈叔伯婶子们,这建学堂的钱,也不多,这也是我身为方家人的一点心意,建起来了,也是属方家村所有,可不会是我静娃子的,再者这笔墨纸砚这一块可不是一点点钱,一套下来没个十几二十贯钱,是买不到的,所以这笔墨纸砚的钱,还是由我来出,我家真要没钱了,我也是可以去山林里套只虎罴去卖了换些钱的,所以这点就不要再说了。”方静倒不是大方,其实,方静对于大唐的笔墨纸砚完全是看不上眼而已。
“静娃子,那刚才说的女娃也可以上学堂,这是不是有不太好?”一妇人向着方静发问。
“这外面是如何,咱们也管不着,但咱们方家村,谁家不是穷过来的?谁家男娃女娃不是自己的娃?为人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家娃全部认字读书,难道女娃天生就是傻子吗?肯定不是,男娃女娃都是一样,没有女人,何来传宗接代?没有女人,又何来香火延续?所以这女人比男人低一等的这种想法,我希望方家村不要有,男人女人从来就是平等的,只是这儒家教授的这些思想,把原本的本质都搞乱了,我不希望方家村有谁会高人一等,没有,也不可能有,大家都是一样的,哪怕当今圣上来了,也是一样。”
方静当然讨厌男女不平等,但是吧,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这大唐天下,还是以男人为主,女人只是附庸,虽然女权相对要高很多,但也是处处有限制的,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华夏,依然做不到男女平等,其实这也是华夏文明的一种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方静相信一定能达到完全平等的状态的。
“静娃子,那这事就这么定了,你看这建学堂何时开始?还是?”村正看着所有村民们没有什么意见了,赶忙向着方静问了一下建学堂这事,是自己建呢还是请外人来建,这都有个章程才行。
“村正,各位长辈们,这建学堂之事,我这两天规划好,到时候,我去请人来建,交由外人来建,最好是各家亲戚过来,这些天各家都可以通知一下各家的亲戚,会泥瓦匠的先到村正那里记一下,到时我也好安排,您们看如何?”
方静倒不是想偷懒,其实还是想把这点实惠落到各户人家头上,毕竟谁也不是单兵作战,都有大把的亲戚,来方家村做工,挣点钱,也是能改善生活的。
“静娃子,我家亲戚倒是会些泥瓦活计,还有人会一些木工活计,那我这两天捎个口信给我那亲戚。”一妇人向着方静说了一声,心中也开始计算着这亲戚来了住哪里。
“那最好了,要多一点的泥瓦匠和木匠,最好还要几个采石匠,先定个五十人吧,咱们说好了,来干活的,每人每天五十文钱,吃饭睡觉的话,就由各家负责吧,这点大家应该没什么意见吧,咱们方家村也没个做饭睡觉的地方,只能安排在各家了,人多了的话,到时候我再想想办法。”
方静再次说着话,算是把这事完全定下来了,只等各家的亲戚名册了,只要人一到,就可以上山开采石料,砍树,打地基建学堂了。
“静娃子,这五十文有些多了,这外头一天的工钱也就一二十文左右,这五十文可就太多了。”村正没想到方静会说五十文的工钱,完全与这外头的价钱有很大的出入啊。
“村正,来我们方家村干活,都属于重活,体力活,一天五十文钱也不算多,再者,都是亲戚,坑谁也不能坑了亲戚,这以后可都是要来往的,可不能寒了人家的心,咱方家村这么多的男娃,以后说个婆娘,也还得这些亲戚帮忙呢,五十文钱,我觉得挺合适的。”
方静其实最大的想法就是串连,把这方家各户人的亲戚串连在一起,这样也能相互帮衬一些,真要到了大难时期,也能挨过去,更何况亲戚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好,那就听静娃子的。”村正最终也点头同意了,建学堂这么大的事,算是完全定下来了。
方静看着所有人也没有问题了,打了个招呼就和陈二林夫妇他们往家去了。
“静娃子,建学堂和那些笔墨纸砚可是要不少钱,咱家虽然有些金饼子,但也不经花啊。”张小霞心疼家里的钱财,虽然这些钱财都是方静挣来的,但也心疼啊。
“舅母,这建学堂的钱,不会太多的,石料木料都是山里现有的,咱家也就出个工钱,这五十人,干上个一百天,也就二百五十贯钱,不多的,这笔墨纸砚吧,我没打算花家里的金饼子,到时候我找圣上要就行了,咱家虽然也有些钱财,但这大部分是要给大初大头小树们以后成家用的,留下一些给小妹做嫁妆。”
方静心里明镜似的,谁家的钱财难道是大风刮来的?当然不是,只是就目前而言,出些工钱,也无伤大雅,必竟这是方家村后代的大事,这以后大初大英小芝,大头小树小草,还有方园。他们都得去上学读书,可不能因为这点钱就打退堂鼓,更何况方静还有个哑巴神仙帮忙,弄点笔墨纸砚什么的,那真不叫事。
回到家后,方静把建学堂这事告诉了家里所有的小娃,小娃们高兴的在院中蹦啊蹦,完全一副我明天就要去上学了。
小娃们高兴归高兴,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方静可就有得忙了,方静除了要规划学堂建设,还要规划哪些人干什么,桌椅板凳黑板这些,都得要弄,还要开始编教材,这才是方静头大的事。
方静不是教师专业毕业的,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编教材,更不知道该如何编,方静倒是想把前世的教材直接搬过来,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文字不同,教学的认知与进度也不同,根本不可能照搬。
方静只得抚着脑袋,坐在椅子上想着这教材的事,完全一个脑袋两头大,方静倒是想把拼音也搬过来,但好像是不太可能的,这拼音虽好,但最好还是不要在这大唐出现为好,再者这发音,本身就是个问题。
大唐的发音可是与前世不一样,属于中古音,宋元明清朝代属于近古音,更接近于前世的发音,这中古音发音,可以说是类似于粤语,也类似于客家话,同样也类似于潮汕闽南语,从北魏到五代时期这其间,属于中古音时期,而唐朝属于中古音时期的后期。
方静真要是把拼音搬了过来,那真的有可能会遭雷劈的,所以在最后,方静也只能希望请来的先生,教授正常的大唐话了,最好能让这些先生可以编写一部发音教材,不能编发音教材,也可以编一部从易到简,再到难的教材吧,如果延用千字文,开蒙要训什么的,方静自己都感到头大,更何况这些个小娃呢。
“静娃子,你这手里拿的什么啊?”村正来到方静家,瞧见方静拿着一根铅笔在白纸上画画写写的,顿时好奇,从未见过如此这样的笔。
“村正,您来了,先坐下,大头,给村正倒杯茶。”方静抬头见到村正拿着几张草纸来到院中,忙请了村正坐下。
“村正,我这叫铅笔,正在画学堂的建设图,想建好看一些,所以画来画去,也没画好。”方静拿着铅笔递给村正看看。
“这是笔?这值钱吗?可有毛笔好用?”村正拿着铅笔看来看去,也没看出个头绪,从未见过这样的笔,也不知道如何?
“村正,您写写看看就知道了,说来这与毛笔肯定不一样的。”方静让村正在白纸上写写看看。
“嘿,这笔还真能写出字来,不错不错,以后这小娃们都用这种笔来写字吗?”村正写下几个字,倒也觉得好用,问着方静。
“不会的,村正,这小娃们以后读书,还是用毛笔写,这铅笔可不多,我就这么一根,制作不易,而且很贵,我也是上次从胡商那里换来的这一根。”方静可不想小娃们以后用这样的笔练字,练字还是毛笔为好,毕竟小娃们以后还要走出方家村去见世面的,可不能像这样随便,毛笔可是这天下的主流,可不能随便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