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凉兵王
作者:蛤蟆吞地 | 分类:历史 | 字数:271.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90章 战略目的的差异
河西四郡、河湟谷地都不是大汉朝传统属地,一个是羌氐族地,一个是乌孙、月氏族地,只是后来居住在敦煌附近的乌孙被月氏灭了国,也因这个原因而给了匈奴人借口,匈奴人又屠灭了月氏。
黄河以西都不是大汉朝的传统属地,秦一统天下时,西面的长城防线西起临洮(岷县),循洮水向北至狄道(临洮县),由狄道经(定西县)向东北至安定郡高平(固原县),也就是说,秦朝的疆域尚未涉足黄河以西地盘,河西四郡或五郡(包括金城郡)都是汉武帝时期与匈奴人以及后来与羌氐人战争的结果。
因为河西不是秦汉传统属地,而且还是极易混战厮杀的地方,不利于汉民的繁衍,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整个河西五郡境内汉民数量也还是不占据优势,不仅汉朝时是这种情形,后来的魏晋也是如此,一直到了西晋八王之乱后,百万汉人逃亡河西四郡躲避战争,河西四郡的汉民才逐渐占据了人口优势。
汉民在河西四郡或五郡不具有数量优势,想要安安稳稳地平静下来是极为困难的,不提凉州、并州境内汉民的性子不似中原老实耕种汉民这么易于管理,即便凉州、并州汉民都是老实汉民,仅以长安三辅五十万、太原郡二十万汉民,就当知道凉州、并州汉民数量之少,可再少,那也比动辄造反的羌胡强了太多不是?
大汉朝以“孝道”治理天下,人一旦孝顺了,就会有顾虑,担忧妻儿老母会不会也因自己造反而惨遭杀戮,就会对造反事情犹豫不决,也因这个原因,凉州羌人造反时,时任凉州刺史的宋枭给朝廷上奏,要给每一个羌人发放一本《孝经》学习,希望羌胡都能学会孝顺、尊卑什么的,这样凉州就不会乱了,即便长使盖勋劝解,宋枭还是给皇帝刘宏上了这么一封奏表,宋枭也被“虚慢罪”押入雒阳治罪。
宋枭的奏表有无过错呢?董虎并不认为有错,内心里是极为赞同宋枭的想法,想要真正根治凉州混乱,就需要改变凉州人“现实”习俗,就要建立一套根深蒂固的精神枷锁,但这需要更为长久的时间,需要建立无数学堂教授仁义礼智信。
宋枭无错,有错的是他选择了一个错误时间段,正值凉州羌人四处造反时,你说要给无数不识字的反贼发放《孝经》,那不是找抽吗?而且皇帝刘宏也不是一个能够制定百年计划并坚定实施的帝王,但当董小乙、董骨在河西四郡血腥屠戮一番后,不仅通过武力削减了一些羌胡人丁,增大了四郡境内汉民数量占比,更为重要的是用武力摧毁了河西四郡境内各羌胡原有的部族。
摧毁了原有的凝聚、一体的大大小小部族,即便无数羌胡逃入山林中躲避数万精锐骑的追杀,这些人也成了一片散沙,只要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凝聚核心……就如一块磁铁,很容易将这些散沙凝聚成另一个崭新的秩序,建立一个崭新的治理体系。
董虎不担心董小乙、董骨,不担心侧应的二丫、三丫无法顺利占据河西四郡,此次杀入河西四郡的精锐骑达到了五六万之多,而且还都是配备了马镫、马蹄铁的精锐骑,在奔袭速度、装备、数量、战术上都占据绝对优势,至少在局部战争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即便四郡羌胡在死亡面前拼死一搏,五六万精锐骑也足以碾压一切,就算再退一步,他们也可以利用高机动性想打就打想走就走,而且随着不断屠戮、掠夺,五六万精锐骑抢掠的马匹越多,机动性越强,越占据绝对的优势。
董虎善于奔袭,他不相信什么“以弱胜强”屁事,战争从来都是以强胜弱,无非是“强弱”不是表面看着的样子,需要严谨计算各个方面,他打的每一次每一场战争,都要占据绝对的局部战场的优势,只有他认为自己占据一定优势时,才会放手一搏。
他没有亲自带兵杀入河西四郡,只是让董小乙、董骨汇合了漠北总管董赤万五铁骑后南下,只是让二丫、三丫统兵侧应配合,之所以没有亲自带兵杀入河西四郡,就是因为他不相信五六万精锐还拿不下河西四郡。
五六万青壮精锐骑,按照兵卒与百姓比例计算,至少需要五十万人才能抽调五万青壮精锐骑,即便韩遂没有抽调河西四郡兵卒,四郡也没有这么多人丁,即便四郡有百万人丁,可以抽调这么多兵力,也必须提前预判到战争,提前数月进行兵力调动来应对危险,只有提前抽调数万精锐分别屯驻居延泽、休屠泽、氐池县三处,河西四郡才能抵挡,事实上除了董瑁预判到了他的意图外,整个凉州并未意识到危险。
凉州没有预判到董部义从的突然动手也算正常,若以正常战争手段,由朔方郡廉县出兵,沿着黄河绕过陇山,自北直接杀入汉阳郡,同样也是杀到十余万贼人的背后,又何须绕道数千里奔袭河西四郡?
同样是杀到背后,沿着黄河南下,不仅减少了路途、辎重压力,从战争本身角度来看,同样可以与凉州十余万羌人决战,同样可以做到一战定乾坤,而且还是在十余万羌人毫无准备情况下发动突袭,以此轻易获得胜利,而不是现在情形,河西四郡率先沦陷,汉阳郡境内十余万贼人已经有了警觉,而且还成了牢笼中的困兽,一旦双方打一场决定性战争,势必会是一场惨烈厮杀。
一个是对方毫无准备的战争,一个是牢笼中困兽且有准备的一战,伤亡肯定是不同的,而且战争的结果也是扑朔迷离,怎么看都不是英明的决定。
这还是双方决定殊死一战情形,若是十余万贼人再次被朝廷招抚了呢?与当年一样,若朝廷的屁股再一次坐在了韩遂身边,让东西羌以黄河为界继续对峙呢?或是如董虎与蔡邕所说,贼人若是投靠无望,转而自武都郡杀入汉中,杀入益州刺史部了呢?若是这样的结果,董虎岂不是太过愚蠢了些?
若是以十余万贼人为目的的单纯战争,董虎在与诸将制定计划时,确实有些愚蠢了些,这会让自己的兵马折损得更多,而且还不一定可以干掉了韩遂老小子,可他的战争目的并不仅仅只是干掉韩遂、马腾,单纯的直接与十余万人爆发战争,虽然骤然发动战争会让自己更容易击败对手,毕竟十余万羌人并不是上下一心,数万骑利用高机动性突袭这样的对手,击败并不困难。
击败毫无准备的敌人很容易,但会因“突然性”而让十余万人四散奔逃,即便此次作战的主力是骑兵,即便具有速度优势,想要抓住率先逃跑了一两日的骑马敌人是很困难的,一追一逃能追出几千里也不一定将人抓住。
凉州人丁稀薄,别说补给数万人马不停蹄追杀了,即便是五千骑,在敌人背后追杀,在被敌人劫掠后的地方上追杀,五千骑依然无法获得追敌的粮食辎重。
无法在沿途获得辎重,就只能自带行走的牛羊辎重数千里厮杀,可牛羊跑得过战马吗?一旦让十余万贼人中的数万精锐向西逃了,董虎或许永远都清理不掉这些人,可一旦拿下了河西四郡后,彻底堵住了十余万贼人后路,无论十余万贼人如何逃窜,就依然还在大汉朝境内,即便多死伤一些人,只要把这些造反家伙全部干掉,日后的凉州就会迎来真正的平静。
战略目的不同,一个是击败后却留有隐患的尾巴,一个是折损大一些却能够一战定乾坤,彻底让凉州平静下来,他人如何选择?董虎不知道,但他不想再让羌氐成为五胡的存在。
此战的目的是让凉州彻底平静下来,但仅凭战争威慑力,只能让凉州平静几十年,并不能长久的安定祥和、牛羊遍地、粮谷满仓,想要做到长久安定,就需要改变凉州人的“现实”头脑,就要大力提倡文治教育,只是董虎手里缺少这样的人,他的兄弟都是些武夫,而且还是长于战术而短于战略的武夫。
董小乙、董重、董赤、董厚……这些人都是董虎嫡系兄弟,董赤、董厚是最年长的兄弟,比他年岁还要年长,常年担任斥候大队长的他们更为稳重、谨慎,也因这个原因才分别担任漠北总管、太原郡总管,不仅地位上要比董小乙、董重高一些,而且担任的职责也更为重要。河西四郡是边陲重地,是确保未来凉州安宁的关键所在,血腥屠戮后的河西需要一个性子稍微柔和些的亲兄弟镇守,相比重甲骑统领董重,一直被董虎当做轻骑军统帅培养的董小乙更为合适。
重甲骑的主要作用是破阵,需要如顽石一样的坚韧不拔,说白了就是有些呆愣憨傻,举着长矛蛮横的横冲直撞就成,要有股犟劲,而董重就是这样的性子,这种性子自然是不适合留在河西四郡,毕竟日后的河西四郡不仅需要武力震慑羌胡,更多的还是文治教育。
所以当阎忠站在董虎面前时,他有些犹豫了,尤其是当老人将阎行两个孩子推到他面前时,他就更加犹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