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作者:a去年今日此门中 | 分类:历史 | 字数:70.9万

第二百一十三章 李恪之死

书名: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作者:a去年今日此门中 字数:4410 更新时间:2025-01-24 02:10:41

毫无意外。

李恪怎么可能是黑齿常之的对手?

轻松就被黑齿常之击败。

只能退回洛阳迎兵自守。

接着九月初一噩耗传来,武后已命左豹韬大将军麴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内史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并以兵部侍郎、同三品张光辅诸军节度,发凉州兵而来。

黑齿常之顺便去扫荡齐州等地去了。

朝廷以两位宰相、二员悍将、十多万大军来剿,自己这点儿兵哪是对手?

失败已成定局。

李恪此刻已心灰意冷,打算遣散兵马,自缚至朝廷请罪。自己这条老命可以不要,但求太后开一条生路,能将儿孙饶恕,哪怕披枷戴锁放逐云南,总不至于断了他这一支的血脉。

可是李英早已血灌瞳仁,置生死于度外,坚决不同意:“事已至此何能苟活?不若拼此性命以报国仇家恨,纵然身死有始有终。齐有田横,汉有翟义,晋有麹允,隋有沈光,功虽不成亦堪万古忠烈!且事不成,还可以向五叔求援。”

李恪犹豫不决,毕竟投降李佑比杀了他还难受。

正在这时。

却听闻新蔡县令傅延庆赶来投奔,还带着招募来的两千多勇士。李贞见此情景泪如涌泉。

谁言李氏无恩于天下?

在此危难之际还有人甘心赴死报效国恩!

我身为凤子龙孙焉能顾一己之私?无国便无家,还管什么儿孙血脉?都拼了吧!纵然玉石俱焚满门皆灭,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大唐社稷!

李恪就此下定决心,要与社稷共存亡。

不过到这个时候稍有见识之人都能预料到结果如何,傅延庆之辈只是少数,那些原本跟随他起兵之人也渐渐动摇,多有弃官逃亡者,唯李知十忠贞不改,自请担任先锋与官军一战。

李恪甚是感动,当即将许配其为妻。兵力过少,他索性把附近州县所有兵马带回洛阳,公开宣称:“琅琊王已攻破魏、相诸州,拥兵二十万,不日将抵达洛阳我等只须奋勇一战,暂将武氏之兵击退,待援军到来必能大获全胜!”

李冲早就跑到了洛阳,怎么可能来援?他编造这等谎言既为提振士气,也是对宗室亲友们抱有一线期望。希望自己能侥幸打赢一仗,鼓舞大家纷纷行动,到那时就算自己深陷重围必死无疑,大唐社稷总还有几分生机。

作轻松地说出这番谎言之后,他又抓紧时间做了两件事。

先是僭越封官,不过五六万的军队九品以上官员竟封了二千多人,皆版授其职,许诺推翻武氏之日就让他们上任。

然后又召集洛阳内外的和尚道士诵经作法,祈求旗开得胜,并给每个士兵都发了一张杏黄的护身符,据说把它带在身上可以刀枪不入遇难成祥。

李恪不是一个无道滥封之人,也从来不迷信,这样做纯属无奈。

他将面对的是多自己二三倍的大军而且即便侥幸获胜,朝廷的后续部队还会接踵而至,现在除了功名富贵和虚幻的神力,还有什么能笼络住这些兵,让他们效忠尽命呢。

五天后,朝廷前锋部队已到达洛阳城北四十里,统兵的是前军大总管麴崇裕。

此人乃高昌麴氏之后,末代高昌王麴智盛的亲侄子。

自贞观十四年高昌国灭亡,麴氏满门被迁往中原,麴崇裕之父麴智湛效力大唐,终于安西都护之任,麴崇裕则一直在长安为质,与李多祚身世颇为相似。

如今武后掌控朝政,故意扶植与关陇士人关系不深的将领,因而将其越级提拔为大将。

凉州十万大军若尽数开来,势必兵困洛阳。

断无生机可言,此时李恪唯有一战,也不必让李知十充当先锋了,索性连同李英傅延庆等人尽数派出,他本人登上城楼擂鼓助阵,生死在此一役。

破家为家,拼命保命!

李知十等人确实拿出了勇气,面对气势汹汹的官军,毫不畏惧直突阵中。

然而这注定是场绝望的战争,虽然后军黑齿常之未至,此时官军人数仍是他们的两倍。

麴崇裕也非泛泛之辈,又受太后之恩欲加回报,故而作战亦甚骁勇。

李恪军无论人数、装备都远不及官军,所依靠的只是无畏的勇气,而勇气能维持多久?

心向李氏的将领固然豁得出去性命,士兵们可就不然了。

在经历了短暂的奋勇拼杀之后,大家发现所谓的护身符不过是废纸,大刀砍来身首异处、长枪刺来血如箭喷,他们哪是凉州边军的对手?

随着官军的强势反击,部队彻底崩溃了。

战马嘶鸣铁蹄纷纷,踏出一条条令人目眩的血路,被砍翻在地的尸体被踩成肉泥,李恪的兵士奔跑着、呼喊着、逃亡着,却挣不脱背后的追兵,仿佛一条条残破飘零的小船被巨浪吞没……

此一战豫州兵死走逃亡折损大半,傅延庆战死在阵中,李英李知十负伤而回。

但麴崇裕的大军紧追不舍,真正回到城中的不足两千人。

李恪惨笑一声,抛下了鼓槌,如失了魂魄一样木然屹立在城头,看着儿子女婿浑身血迹逃回城中,看着守城士卒仓促关闭大门,看着朝廷追兵把困在城外的败兵斩尽杀绝,看着麴崇裕黑压压的大军滚滚而来,把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第二百一十三章 李恪之死

“反贼李恪。”城下传来嘈杂的呼喊声,“你背叛朝廷穷途末路,还不开门投降更待何时?”

投降?!事到如今投降还能活吗?李贞面无表情地望着城下那些自诩王师的军队,胸中涌起无尽的悲凉。

为什么?为什么在自家的国土上保护自家社稷会变成叛贼?高祖、太宗、高宗三代英灵未远,我大唐李氏何罪之有?苍天为何不佑?这才六十年啊!

麴崇裕见李贞不答,情知他绝不会投降,转而命将士喊嚷:“吴王谋反,罪不容诛!洛阳官吏士卒听真,及早归降可免一死,否则皆与李恪父子同罪论处!”

此言一出,城上顿时纷乱。

对那些寻常小兵而言行刺城主、杀关落锁风险极大,但想保住脑袋还是不难的,于是许多动摇之人也不管会不会摔伤了,立刻逾城跳落,向官军投降。

李英李知十气喘吁吁登上城楼,身上的创口仍在汩汩流血,却早已忘了伤痛,呆呆望着这混乱的一幕。

城内官员也纷纷赶来,簇拥到李恪身边:“殿下,事到如今您……”

“什么?”李恪茫然回过头。

官员们话说一半都顿住了,每个人眼中都流露出为难不忍之色,隔了好半天才有一人低声道:“洛阳安危事小,可殿下乃帝王之裔,高贵无极,岂能……岂能坐待戮辱?”

的确,对于他这等身份的人,遭受刑戮身首异处确是奇耻大辱,那言下之意呢?

李恪凝然注视着这几名官员,见他们个个低头,故意闪躲自己的目光。

是啊!

他们于心有愧,平日我待他们不薄,现在他们想顾全身家性命,逼我自行了断,他们好献出城池免去祸劫,却又难以启齿。

虽明知众人心思,李恪并没憎恶他们。世人谁不贪生?

谁无妻儿老小?

这本来就是李家与武家之争,又与其他人何干?

怪就怪他们老李家自己不争气!怪苍天无眼吧……

想到此李恪提了一口气,倏然挺起胸膛,又展现出贤王的风度,甚至还露出一丝微笑,对众人道:“我父子在洛阳四年,未能为百姓多谋好处,到最后还闹出这等乱子,实在愧对苍生。事已至此不能再连累大家,你们好歹追随我一场,也实在是辛苦,本王感恩不尽!”

说着抱拳拱手微施一礼,又指了指城下道,“有劳你们告知麴崇裕,叫他等候一个时辰……”

说罢左手拉住李英,右手拉住李知十,在众人惭愧而钦佩的目光中从容离去。

三人手挽着手,脚步坚定走下城楼,沿着大街径自回到唐王府,一路上谁都没说话,这一行的终点究竟是哪儿,彼此心照不宣。

踏入府门之际,里面早就空空如也,侍卫宦官都已从军,有的殒命沙场,有的仍在城楼坚守,侍女也都赏给将士了,只剩十几个户奴老婢看守院落,有的见势不妙,唯恐事败之际官兵杀戮,早已逃得无影无踪。

李恪依旧无言,继续往里走,方至堂前见一衣着华丽的妇人迎面而来。

正是他的侧妃、李英之母。

王妃见李贞还倒犹可,一见李英浑身是血,当即泪水涟涟扑至近前:“我的儿!你怎么伤成这……啊!”

话未说完便是一声惨叫。

李英陡然而惊,低头一看,父王已抽出佩剑刺入母亲腹内!

李恪扭身抱住爱妃颓然的身躯,轻轻放倒在地,哽咽道:“谢谢你,给我养了个忠孝两全的好儿子。李唐社稷已败,咱们一家到那边团圆吧。”

也不知王妃听没听清这番话,她那失去神采的双眸茫然地转了连转,貌似点了点头,随即向上一翻,断气身亡。

“娘啊……”李英伏在母亲身上大放悲声。

李恪却浑浑噩噩起身,一脸淡淡道:“早去早好。你俩也把妻妾都杀了吧。倘落入官军之手,不但辱没家门,只怕她们受的罪更多,还不如死了干净痛快。”

两人噙着眼泪遵令而行,裴守德提剑奔入侧院。

没走几步恰与县主撞见。

其实李知十已年近四旬,原有妻室已病故,若非遭遇奇变,焉能得尚县主?

而且他俩十天前才定亲,根本未合卺,连面也只见过一次,只是挂名夫妻,此刻才有机会细细打量这位王室之女。

见县主尚在碧玉年华,五官清秀、肌肤白皙,身段婀娜、步履轻盈,倥偬之际未及妆扮,微微蹙着眉,却越发显得美丽动人。

面对这个根本与自己没什么关系的青春少女,李知十怎忍动手?

但诚如唐王所言,倘若此女落入太后之手,不是明正典刑,就是没入掖庭终生为奴,更不幸的话可能沦为官妓。

与其名花落尘受尽凌辱,还不如现在就死了呢!

他想下手,却觉掌中佩剑似乎变得千钧沉重,就是举不起来。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县主却很坦然,目光交错间她已明白发生了什么,笑道:“莫非大势已去?”

虽然那是一抹无奈的惨笑,却显得格外粲然。

李知十越发不忍,浑身气力全没了,佩剑竟失落于地。

嗟叹片刻,走到他身边不无遗憾道:“枉我年年七夕穿针拜月,父王竟把我许配你这半大老头子……唉!”

“我、我……”裴知十无言可对,脸都羞红了。

“也罢!”县主叹了口气,转而又道,“你可是我夫君,至今还没亲过我呢……来,亲一下。”

李知十又悲又痛又紧张,怔怔愣在当场,哪还动得了半分。

县主见状也不管那么多了,猛然踮起脚尖在他挂着血迹的脸颊上亲了一口,既而嫣然一笑,转身进入内室。

只留下他呆愣在那里,回味着这一丝温存……

好久好久,李知十才渐渐缓过神来,狠狠心拾起掉在地下的佩剑,鼓足勇气冲进内室,却见这位美丽的少女已悬梁自尽。

与此同时李英也含泪缢死自己的妻子,又提着剑在内宅一通乱斩,把父王和自己的所有姬妾都杀尽了。

李恪检视了那满院的尸体,在正堂之上端然落座,整了整褶皱的袍服,

又扶正头上的乌纱,从怀中取出一只小瓷瓶。

从举兵那天他就给自己预备了。时至此刻仍没有其他宗室起兵的消息,也不可能再接到消息了,此时就算他们行动也晚了。李恪心如明镜,李唐的社稷没救了,一切辉煌荣耀已成往昔,这天下快要改姓武了……

算了,他已经竭尽全力,没什么遗憾的。以他和媚娘的关系本可不必如此,但他还是为了大义拼到今天,这足以名垂青史,足以令那些贪生怕死、懦弱不前的人羞愧汗颜!

在坦然的心境下李恪仰面饮了鸩酒,很快毒发身亡。

儿子李英,女婿李知十满脸凝重地向他拜了三拜,既而就在他一左一右的房梁上投缳自尽……

天命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唐王李恪举兵失败,全家殉国。

英勇倒是很英勇。

不过对于赶到江北扬州,准备救援三哥的李佑来说。

就很失望。

传说中李世民说李恪“英果类我”。

可这次也太拉了。

起兵到失败,不过二十来天。

自己想救也来不及啊。

只能去收收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