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小军将
作者:秋霜红蜜 | 分类:历史 | 字数:214.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五十六章 咱们开矿吧
能说服刘义之接受自己关于豫州和兖州的设想,刘牢之也松了一口气。司州三郡的地方太小了,根本就没有辗转腾挪的地方。一旦遇到像慕容恪那样心狠的,玩长期对峙,刘义之凭借这三郡根本就拖不起。万一燕国和秦国有了默契,双方从两个方向攻击司州,那可就大事去矣。
豫州和兖州这些地方,对国内的高门士族来说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留在燕国的手中,会威胁到晋国的淮南和江北;真要晋国自己经营,却又需要从江南千里迢迢的输运粮草,得不偿失。刘义之占据了这些地方,即便是桓温不满,也不会刺激桓温不管不顾地动手。晋国的中心在建康,其核心之争就是上游的荆州和下游的扬州之争。豫州和江州扼控在上游和下游之间,起着缓冲矛盾的作用。至于益州、广州、梁州以及司州这些地方,距离建康太远,根本就影响不了建康的局势。
淮北、河南的这片地方全是平原,水网密布,农业的基础非常好,永嘉之前是晋国人口集中的地方。只不过现在因为这些年的战乱,搞得人口锐减。对于志在搜刮民脂民膏的人,这里自然是没什么吸引力的。但是对于喜欢用大投入来实现大生产模式的刘家,这里其实是一个很适合发展的地方。
现在刘家兄弟发展的最大制约来自钢铁的产量。现在刘义之兄弟加上刘建,这三人掌握的正规军就有三万五千人,若是再加上县兵和各地的部曲,那就超过四万人了。这么多人要一人装备一把普通的刀也需要十几万斤铁,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除了于湖的铁矿,刘家在安丰郡、河南郡也都修建了铁矿,不过这三家铁矿规模不一,最大的于湖铁矿,每年能产出来的铁,也不过就是二十万斤(晋斤,约合225克)而已。若不是刘牢之通过各种渠道向外采买,光刘家这些军队每年需要的铁都满足不了。
好在刘家兄弟但凡作战能够取胜,就一定会大有缴获。像这一次在陈留战场上,就缴获了数以万计各式武器。这些缴获的武器,有些完好的可以直接装备给新建的军队,有些则需要重新回炉,加工出新的兵器或者铠甲。
听刘牢之说要提高钢铁的产量,刘义之面露难色。自古以来开矿就是既艰苦又危险的差事,到了魏晋这个时候,朝廷甚至使用刑徒来开矿,所以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刑徒死在矿山里面。
刘牢之听刘义之说了其中的难处,不禁笑道:“采矿的难处,主要在于开采石头和运送这些矿石。咱们在于湖的铁矿里面已经开始使用小型的炸药来开采矿石,所以开采石头的难度已经大大减小了。至于运输这些矿石,于湖铁矿修建的滑道和滑车,这里也完全可以借鉴。只要采取了这些措施之后,就一定可以大大提高炼铁的效率。”
刘义之喜道:“如此甚好!”
刘牢之又道:“弘农郡和河南郡中多山,那些山里面是有很多矿藏的。大兄不妨放开一定年限的开矿权,让民间的百姓可以参与采一些特定的矿,这样就可以弥补官方采矿力量的不足。”
“阿全,朝廷明令禁止民间私自开矿,咱们在司州大张旗鼓地违反朝廷禁令,是不是不太妥当啊?”刘义之有些担忧。
其实刘义之在司州的很多政令已经和朝廷相悖,只不过自己做决定的时候,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并没有觉得有多出圈。现在由别人提出来,他却偏偏担心起来。
刘牢之笑道:“我们自然是不能明目张胆地去做的。咱们可以和这些大族商量好了,所有的矿山的所有权都归官府所有,要派员监督生产的。百姓只是拥有这些铁矿的经营权,收益归他们但是这些矿明面上还是归官府所有的!”
刘义之听了,笑道:“这些大族个个精明的什么似的,让他们花自己的钱为官府开矿,他们岂会愿意?”
“这有什么!即便是在江南,官府禁止民间开采,这些地方大族还不是冒着风险去开矿。无他,利益驱使而已。等小弟招募人手,先在司州把矿办起来,就不怕其他人看着不眼红!”刘牢之根本就不当一回事。
河南郡和弘农郡矿产资源丰富,不但有煤和铁,还有金银、硫磺、石英石、磷等刘牢之看重的资源。刘牢之在江南开矿总是束手束脚的,就怕引起别人的注意。如今到了自家地盘上,刘牢之自然要大干一场。尤其是玻璃器,从芜湖千里迢迢地运输过来,颇为不易,莫如就在洛阳这里开矿制作,向河北和关中贩卖。
刘义之到不担心刘牢之能不能把矿开起来。自己这个从弟,执掌刘家的家业多年,应付这点事自然是没什么难度的。只不过他有些担心这些铁的流向:“阿全啊,允许民间私自炼铁,这铁的流向我们可就不好控制了。万一有人用来打造兵器,会给弘农带来很多麻烦!”
刘义之这个想法并不是无稽之谈,毕竟他的面前就坐着一个“武器贩子”。刘牢之每年制作出来的武器,都可以轻松地把一支数千人的军队武装起来。
刘牢之笑道:“这有什么难处!让他们把炼出来的铁,只能卖给官府。或者规定他们每年必须交够一定数量的铁,只有这些铁矿在完成官府给定的任务之后,才允许他们把多余的铁卖往民间!真就有人处心积虑地要打造兵器,那也打造不出多少来,惹不出什么大麻烦!”
“好,好,好!如此一来,既能控制住铁的流向,又能解决咱们缺铁的问题!”刘义之抚掌大笑。
弘农郡地方多山,本来就是人多地少。在关中和河东两地的大量移民涌入之后,弘农郡土地不足的缺点也凸显了出来。如果能引导这些人口进入采矿业,也是一桩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