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小军将
作者:秋霜红蜜 | 分类:历史 | 字数:214.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夜袭
此时的慕容德,确实已经栽了。
自从与慕容垂联络上之后,慕容德等人心里振奋,只等着到战场上杀敌立功,一雪前耻。这些日子积攒下来的粮草,敞开了供应,甚至还到周围的百姓家里,勒索一些鸡鸭等肉食,远不是前些日子惶惶然不知所措的样子。
昨天晚上,为了次日能够及时出现在战场上,慕容德和慕容宙及早的安排士兵们吃饭休息,以便次日能有个好体力。只不过午夜的时候,漫天的星光暗淡,燕军睡得正熟的时候,孙乾带着人从南城门摸了上来。
刘牢之的侍从队训练刻苦,数年如一日,这攀登城墙的身手,比起当初刘义之的亲兵都要强上一个档次,登上这样一座低矮的城墙,委实是小菜一碟。慕容德一直以为自己的行踪隐匿的好,没人知道这一部燕军的下落。而且外黄附近根本就没有成建制的晋军,所以除了刚开始担惊受怕的那些日子,燕军的防卫并不怎么严密。
城头上不过十几个人,很快就被侍从队的人清除掉了。直到外黄的城门被打开,燕军都没有发觉。大批的晋军从南门闯入,林飞和陈爽很快便抢占了东门和西门,然后刘成之和陈擎带队,开始冲杀进燕军的军营里面。马蹄声声,把不少燕军从睡梦中惊醒,他们不知道敌军来自哪里,不少人呆在营房里面不知所措。也有不少燕兵,毫无组织的冲出营房来,结果被手举棹刀的重装步兵屠戮在当场。
长刀、硬弩,这两样武器配合起来,杀得这些燕军士卒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晋军重装步兵的装备非常变态,燕军那短短的骑刀根本就砍不破那铠甲;而晋军的棹刀,却可以轻易地将燕卒连人带甲斩做两半。如此血腥的场面震慑住了很多燕卒,在周围的晋军士兵们大声喊着“投降不杀”时,不少燕卒见身陷重围,又无得力的人物组织反击,便也没有了抵抗之心,纷纷跪地投降。这些燕卒刚刚经历了一场可怕的失败,这个时候又被人家打上门来,那恐惧是发自心底的。
慕容德和慕容宙好歹警觉些,他们的营地在城的中央,一时还没有晋军杀入。等他们听到喊杀声从四面传来时,这两人已经知道大事不妙,连忙带着亲兵向外杀去。他们左冲右突,到了东门和西门发现都已经被晋军占据,只好从北城门杀出去。他们现在只求活命,什么夹击桓温、复兴大燕的事,那是想也不敢想了。
慕容德一行二、三百人从北门杀出时,发现没有遇到晋军阻拦。身为宿将的慕容德自然知道晋军不会平白无故地留着北城门不去占领,前路很可能会有更加厉害的埋伏。不过黑暗中不辨方向,他们也不敢到处乱跑,结果没跑多远,埋伏还没见到,却见到身边的战马不断地跌倒,把马上的骑士甩落了马下,一时间周围开始惨叫声不断。
“这是怎么了?这是怎么拉?”慕容德手足无措,心中大急。
还是慕容宙镇静些,让人点起了火来,准备细细探查。哪知道还没等这些人看清发生了什么事,黑暗中就听到一句“射”,然后一阵箭雨就已经覆盖了过来。在这空旷的野外,连个躲避的地方都没有,燕军登时又被射伤了数十人。火光暴露了这些人的位置,黑暗之中成了这些人的标识。周围的箭不断地射来,士兵连忙熄灭了手里的火。只不过这些人的行踪已经暴露,四周还是不断地有箭射过来。
慕容德万般无奈,不能在原地等死,只好调转马头往回跑。哪知道踢踢踏踏声响起,燕军骑兵从北门穿出,已经追杀了过来。
“将军,是陷马坑和铁蒺藜!”慕容宙颤声道。
刚才的火光虽然短暂,他还是模模糊糊地发现了地上作怪的陷阱是什么东西。晋军不可能只在前方布置陷阱,说不得左右两边也全是这些东西。这黑不咙咚的什么也看不到,自然是不可能穿过去了。前面是死路,后面有追兵,这些燕军竟然无路可走了。
“慕容德,你们没有退路了,还是赶快投降吧!荥阳军不杀俘虏!”黑暗中也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
慕容德心中一阵悲切,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是落在了刘牢之手里。
慕容宙到底年轻气盛,对慕容德道:“将军,莫如我们回头杀出去。即便是杀不出去,也胜过在这里做箭靶子!”
“对!事已至此,干脆和他们拼了!”周围的亲兵纷纷附和道。
慕容德叹了口气:“听声音,外面埋伏的晋军不下一千人,没准左右两边都已经设下了埋伏。既然已经输定了,还是不要多造杀伤了,我们投降吧!晋军不杀俘虏,没准我们还能有机会回到北土。”
慕容宙急道:“这如何使得?待我护送将军出去!”
慕容德听周围已经停止了放箭,知道这是晋军再等自己投降。如果自己拒绝,说不得箭会立刻从西面八方射过来。他摇了摇头,劝道:“汉人有句话,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要留下有用之身,来日说不得还能为国效力呢!现在我们已经陷入重围,不可意气用事,坏了大家伙的性命!”
慕容宙无奈,恨恨地跺了跺脚,答应了下来:“就依将军!”
慕容德的投降,使得刘牢之很快便控制住了这些燕军。那些誓死不降的死硬分子,也被慕容德出面劝降了。这一场攻城战,刘牢之没费多少力气,便结束了战斗。
刘牢之把两千多名俘虏集中到了一处,收缴了所有的兵器,然后派老将刘愿率本部一千人,就地看守这些俘虏,准备天亮之后,转移到城外的据点。刘牢之把剩余的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就在外黄休整,另一部分,则连夜往西南,在黄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