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道姑翾楚

作者:大唐长公主 | 分类:悬疑 | 字数:192万

第七百九十章

书名:道姑翾楚 作者:大唐长公主 字数:2179 更新时间:2025-01-24 02:10:13

弃绝尘俗,

翾楚道:“中华文明五千年绵绵不绝,都是祖上阴德厚重,所以能生生不息。中国人朴素的老天爷信仰,观念,这比较重要。”

白衣少年笑道:“人行善,自有天神护持,行恶,自能被地狱感应。阴德之事,劝人行善积德,善行中,道教都讲得非常详细。”

翾楚说:“好比劝善经典太上感应篇,更适合中国人的阴德观念。此生无悔入华夏,作为华夏子孙,作为中国人我很自豪……”

白衣少年疑惑道:“紫宸,现在是什么年月了?还是殷商时期吗?”

翾楚噗嗤一声笑道:“呵呵,你想的美,都已经3000年过去了,殷商时期还能存在吗?”

白衣少年笑道:“呵呵,原来是这样……”

红衣仙子道:“修仙三千年,不容易呀!”

白衣少年笑道:“呵呵,修仙得道都不容易,容易不成仙……”

翾楚说:“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也。人有私心一动,欲念就生,欲一生,容易侵犯到他人。好比人要贵难得之货,很容易误导别人,乃至以损害他人利益来饱自己之欲。阴德中,包括放生也是阴德一件。但若强取百姓钱财,想通过放生来消灾,也是无有是处也。现在人灾难多,因为经济之发达,科技便利,导致人造恶业之迅速。故钱财中,也多含着业。”

白衣少年笑道:“应该要很谨慎。钱财少者,病也少也。现在物质发达,修桥铺路都是国家做好了,缺衣少食的人也没有了。现在就缺人的清净心,应该广修清净,多吃素,存善念。劝人少消费,爱护山水,这才是大yin德。”

翾楚说:“真正的修行人,应该是越修越顺!为什么有些反之,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越修行磨难越多、阻力越大?”

白衣少年笑道:“实际上,若真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未曾真正开始修行,要么修行中出现偏差。”

红衣仙子道:“一般来说,修行过程中遇到磨难是很正常的,遇到阻力也是理所当然的。”

翾楚笑道:“这是什么情况?”

白衣少年笑道:“不过,如果修行了很长时间,不仅自己的生活未见改善,而且还处处遭遇阻碍、事业不顺、家庭不和、亲友不睦、身体上还出现各种状况,那真的需要停下来认真思考一番。”

红衣仙子道:“按理来说,修行之后应该越来越顺才正常,如若不顺,要么不得其法,要么不够精进。”

翾楚说:“好多人问他们是不是没有皈依,所以没有拜师,并没有进道观,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白衣少年笑道:“呵呵,紫宸公主,此言差矣,修行不是宗教人士的专有名词。”

翾楚惊讶道:“难道不是这样?”

白衣少年笑道:“自古以来,儒家一直提倡“修齐治平”,而根本在于修身,不修身则难以齐家,不齐家则更谈不上治平,因此,要求我们用修行的方式提升自我。因此,只要跟改善自身状况有关的言行,都可称为修行。

从这点来看,偏向宗教的修行只是多了一些宗教哲学智慧,来引导修行而已,与每天认认真真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其实没什么区别。”

翾楚说:“只不过,在今人看来,一说到修行,总让人退避三舍。很多人的逻辑是,皈依宗教修行就显得很高大上,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很高大上,好像修行人的灵魂都要更高贵些似的。果真如此吗?”

白衣少年笑道:“其实未必,因为任何一种形式的修行都必须落到实处,都与油盐柴米酱醋茶有关,除非直接出家隐退,否则不可能隐去生活的痕迹。”

翾楚:“这样看来,真正的修行就不能停留在嘴上,更不能将其作为噱头,因为噱头终归是噱头,不能让人真正的高贵起来,皈依了宗教也未必就能成仙成道,作为红尘中的修行人,脱离了生活的修行,往往没有任何功德。

由此看来,真正的修行就是用宗教的智慧理念引导生活、服务生活、融入生活,最终升华为俗世的楷模,用言语教化有缘,用德行树立榜样,这才是功德无量之事。”

翾楚说:“邱祖西行,是为劝化成吉思汗使中原众生免遭涂炭,这是一种大无畏精神。明末,张献忠攻打渝城,破山禅师为救众生而破肉戒,这也是一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后人需要学习的正是这种精神,如此,修行才能有所成效。”

红衣仙子:“道观中的出家人已弃绝尘俗,遵守三皈五戒,以严苛戒律规范自己,因此,修的时间越长,则可远离世俗纷争,进而无吉凶祸福之虞。而红尘中修行则不然,无法用寺庙道观那一套戒律要求自己,因而当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必拘泥于形式,修心却是根本。”

翾楚说:“我有一学佛的朋友,为在家居士,常听她说:她每日早、中、晚各诵经3遍,且行1080次朝拜大礼,早、中、晚课从不间断,每日如此,周末甚至更多。

我问她行完这些礼需要花多长时间,她说估计得6个小时左右。

然后我问她:那你工作咋办?

她说:因为修行的需要,我把工作辞了,专心在家修行。

我问:那你的经济来源是什么?

她说:原来老公挣钱支持,现在刚离了婚,也就靠同修们捐些功德,不过没关系,吃苦也是一种修行嘛。

她挺乐观。

我从未评论过她的修行方式,或许这是她们这一派的修行法门。

翾楚说:“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见类似的修行人,不可谓不虔诚,只是修行了很长时间以后,妻离子散,六亲不和,人际关系很差,进而被人当成另类。”

白衣少年笑道:“若到如此境地,也许已经偏离了轨道。修行人应该是随和的,因为随和而拥有很多良师益友;修行人当是随缘的,因为虔诚而结很多善缘;修行人当放下,放下那些该放下的,进而不执着于拥有,也不执着于未得;修行人当是慈悲的,因为慈悲可以度化有缘,度化有缘则可积功累德,功德即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