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活久见
作者:印小宇 | 分类:其他 | 字数:672.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90章 分段式制导系统
被娘化做成抽卡游戏什么的,这些都是后话了,相比于这个时代知名的历史人物面对着这样的风险,承影却不怎么需要担心这一点。
因为他在历史上其实相当分默默无名,除了在史莱克学院亮相崛起之后飞快陨落,不知所踪,而再次出现的时候, 就是以成千上万普通人的身份,加入到文明的前进之中了。
虽说这些分体中,也有杰出的人物,但习惯于低调前进的承影,却并不会像这个时代的主角一样高光。
同样是在海军中服役,负责设计斗灵共和国海军战舰的他,从来都只是将自己的名字,署名在团队成员之中,成为新闻之中一闪而过却没人能记住的科研人员。
相比于日月帝国与天魂帝国,特征鲜明的战舰,有着防御型和速度型的标志性特征,斗灵共和国的海军,就显得平平无奇的多,普通的航母战斗群,看起来就和地球上的海军没有什么区别。
斗灵共和国也是大陆上唯一一个发展航母的国家,因为他们并没有足够的魂师,强者可以充当舰载机,所以空转依旧只能依靠战斗机,并不适用于这个时代的航母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而为了弥补自己在高端强者方面的缺失,斗灵共和国的设计师与舰队官兵,和承影的分体一同夙兴夜寐,改善着战舰的设计,试图制造出没有高端强者,也能发挥出强大战斗力的战舰。
航母是斗灵共和国的唯一选择,但怎样制造同样也是值得研究与设计的,承影的团队, 主要负责的是舰载机的设计。
这也是拉近双方站检差最最关键的设计之一, 承影并没有吝啬于自己的知识,将自己对于武器设计的经验和盘拖出与自己团队中的成员分享。
所有人都尝试在现有工业水平下,设计出最极限的战斗机来。
首先,就排除了螺旋桨战机,在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根本没有螺旋桨战斗机的生存空间, 飞行速度并不比魂师快的螺旋桨战机,在体积和灵活度上又有缺陷, 在空战中会被屠杀。
所以能够实战使用的舰载机, 必须是喷气式战机,拥有更快的速度, 甚至是超越使用飞行魂导器的魂师的速度。
只要速度足够快, 舰载机本身体积较大,不够灵活的缺点也是可以弥补的。
这一方面, 承影算得上是经验丰富,当年第一次来到日月大陆的时候, 他就曾经手把手的教导自己的弟子,拼装出可以飞行的战机。
那时候采取的思路就是喷气式战机的思路, 只不过并没有常见的进气道,而是以储物魂导器代替,相比于喷气发动机,或许更类似于火箭发动机。
在不需要考虑携带燃料的问题的情况下,火箭发动机比起传统的喷气发动机反而更有优势,二者的区别在于喷气发动机是需要进气道将空气压缩到发动机内部与燃气混合点燃的,也就是发动机并不自己携带氧化物。
因此这类战机是不可以飞出大气层的,离开大气层没有氧气之后,发动机就无法运转。
而火箭发动机则需要自带氧化物,可以在大气层之外使用,但他的缺点也很明显,液态氧气的密度是很大的,携带液态氧气的飞行器,飞起来所需要的动力毫无疑问也更大。
所以现在战斗机中,并不会使用火箭发动机,可不同的世界的情况是不同的,如果不需要携带燃料的话,火箭发动机其实是比常规喷气发动机的性能更好的。
最简单的一点就是,不需要进气道,发动机可以完全做成流线型,减少空气阻力。
不过光是做成流线型还是不够的,就像是三代机和五代机之间的区别,从外形上看,五代机反而没有之前的飞机那样流线型的美感,放弃了最完美的气动外形而选择了隐身性能。
这也是在空战中的趋势,随着导弹的射程越来越远,隐身的意义也逐渐超过了飞行速度的意义,战斗机不再需要经常进行近身格斗。
这也是承影团队的主攻方向,隐身战斗机,超远距离打击,一击即退,不给敌人反击的机会。
这方面,是航母反超战列舰,唯一的机会,做不到隐身战斗,在空中格斗方面,战斗机对于会飞的魂师强者完全没有优势。
而实现隐身,不只要让敌人无法发现,更是要在远距离上,完成精确打击,需要的是更加先进的火控雷达,以及更加先进的制导设备。
承影和团队,就这一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设计出一个多段导弹的方案,这是对于如今的制导技术不足的妥协。
现实中的导弹,导航依靠的,最多的就是卫星制导,至于说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地磁导航,地面雷达站之类的,同样也可以进行导航,但大多都只能作为辅助。
不只是因为这些导航方式的体系不够完善,更是因为这些方式的原理本身,就决定了同等技术下的精度远远比不上卫星制导。
斗灵共和国虽然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卫星网络,但在导航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几公里的偏差,这让国内的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轨道卫星中的石英钟,莫名其妙的和地面的会出现时间差,轨道卫星上的时间,莫名其妙会走的比地面的时间快。
第1690章 分段式制导系统
不止如此,已经有科学家观测到了引力红移,并且提出了相关猜测,也就是在引力环境下,时间的流动速度其实是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家们认为光是一种波动,而这种波动的频率决定了光的颜色,从太空中观测,地面会发生红移现象,意味着从太空中观测地面,光的频率变低了。
从太空的视角看,光的频率变低,也就意味着地面的时间变慢,有人提出了大胆的猜想,认为引力可以影响时间,大质量天体的周围时间流速会变慢,只是这个猜想还并没有得到确切的验证。
承影知道这个猜想是对的,至少在眼前的这个世界是对的,只是没有经过实验,他并不会直接说出结论,技术性的问题,他可以毫不犹豫的提出帮助,但理论上的问题还需要这个国家的人自己发现。
这就像是破茧而出的蝴蝶,如果不是靠着自己的力量挣脱束缚,而是被人破开了茧,翅膀就会畸形而无法飞翔,文明也是这样的,不在科技的进步中,栽几个跟头,是不会长记性的。
回到卫星导航上来,引力的确可以影响时间的流动速度,不只是引力可以,速度也是可以的,种种复杂的条件,导致的问题就是太空中的卫星上的时钟与地面的流速是不一样的,而导航这东西涉及到的运算,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即便只有微弱的时间误差,导致的导航误差也是巨大的。
在完成这部分误差的矫正之前,卫星导航是难以实现的。
所以承影和他的团队绞尽脑汁设计出了一种看起来非常诡异的导航方式。
那就是将发射出去的导弹像是阿波罗火箭一样分成不同的节,每飞行一段距离,抛弃一节,一共有九节,全部舍弃之后,射程可以达到最远百公里。
不过这种抛弃推进器的行为,并不像火箭发射一样,是为了节省燃料,可以使用储物魂导器就意味着不会缺乏燃料。
扔掉的推进器其实是导航的坐标节点,天空中的卫星会锁定战斗机的位置,并且以战斗机为原点坐标进行导航,如果只有一个坐标的话,那么导航的精度会因为时间的误差而受到干扰。
但导弹在飞行的过程中,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脱落一部分作为导航的坐标,只要测量导弹与脱落部分之间相对运动的速度,运算每一节脱落物之间运动的相对速度,就可以精确的确定导弹的位置,甚至可以进行实时调控,以保证精确锁定命中敌人。
理论上,八个定位节点跟在后面飞行,达到洲际导弹的射程都是可能的,射程只有百公里是因为跟随在主体后方飞行的节点,没办法保持长时间的稳定飞行,如果脱离导一条相对平滑的曲线,计算的过程就会变得极为复杂,超出导弹内部芯片的能力上限,所以目前百公里已经是射程极限。
即便如此,这个射程也已经冠绝大陆,就算是主神也很难在百公里外攻击到敌人,而且在空中格斗的时候,通常也需要这么远的射程,携带这样的导弹更多的是为了突破敌军的封锁线,对敌人的重要目标进行战术轰炸。
承影团队设计出了舰载机和舰载机使用的格斗导弹之后。就直接被踢出了舰载机的设计行列,被丢去了导弹设计的部门。
上头的意思是,你们这群变态待在这边真的是屈才了!叫你们设计舰载机,结果你们设计出来了,不依靠地煞系统,就能设成完爆常规导弹的小型空中格斗导弹,你们赶紧收了神通,换个部门吧!
于是整个团队,二百多人,全都被撵了出来,扔到了内陆的导弹基地,去研究如何不依靠地煞系统,制造出洲际导弹。
各部门都认为,种分节设计的导弹在射程方面还有更大的潜力可挖,天可怜见,这种歪到天际的脑洞,根本不是承影想出来的,也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类型的制导武器,他做的只是靠着自己的知识帮团队成员完善了设计而已,谁知道,竟然出乎预料的适合。
刚更换部门,来到内陆地区,承影就看到了自己的同行,或者是自己的分体,也混进了导弹的研发部门,目前正在跟着导师混日子,研发固体燃料缓释魂导器。
现实里的火箭发射药,是要专业的顶级工人进行雕刻的,要极为均匀,才能使用。
用储物魂导器释放出来点燃,就是不能一下子释放出来的,必须要缓慢而均匀的释放,这方面也涉及到了许多技术细节,当初承影和亚克登月的时候,就因为这方面技术不足,导致必须在高层空间进行试验之后,才可以在现实空间中进行发射。
单纯在技术储备方面,斗灵共和国在技术广东这方面已经有一些超越月球上黑科技基地的技术了。
两个承影研发方向,虽然不重合,但两个团队是需要相互合作的。于是乎,承影惨变工具人,被迫成了连接两个团队之间合作的桥梁。
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工业体系越是庞大,需要的合作就越是密切,但同时了解不同工业门类知识的人,是很少的。
导致不同科研方向的团队进行合作的时候,经常会驴唇不对马嘴,而有时候用自己这各方向很难实现的技术,却并不知道在别人的研究方向很容易就能实现,导致埋头研究,却不知道向对方寻求帮助。
承影可以同时涉及不同的领域,就算自身的脑容量无法同时接受两个领域的知识,但因为灵魂相同,是可以直接交流想法的,可以更高效的取长部短,像是润滑剂一样大大的增强了,不同工业门类之间的合作。
这也是斗灵共和国可以科技爆炸的重要原因之一,承影一个人就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工业部门之间协调者的作用。
随着他的行为逐渐成为惯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站出来充当这个不同门类之间的合作者,未来即便他离开,工业大生产的合作制度,也会留存下来,被后人借鉴使用。
至于海军的战斗机,在这个承影离开之后,新换的团队里依旧有承影的分体在里面摸鱼。虽然这次并不是团队的主导者。但因为同样也参与到了设计之中,使得新的团队可以完美承接之前的研究进度。
也正是各个团队里,都有承影在打酱油,导致许多重要的科研项目并不怕临时换人。但在这种临时换人的过程中,也同样开始逐步形成一种专业化的更换流程,在某人前移默化的影响下,大家不约而同,选择了更加利于后人接手的记录手段。
【未完待续】
求收藏,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