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穿越明末
作者:烟雨织轻愁 | 分类:历史 | 字数:125.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84章 宣传正能量
宋朝在历代的封建王朝之中,是最为富庶的一个朝代。
终宋朝整个王朝,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一点,和宋朝的富庶是密不可分的。
不要以为水浒传是真正的史实,真的就有一百零八位好汉占据水泊梁山扯大旗造反。
其实真正造反的好汉只有三十六位,也并没有占据水泊梁山扯大旗造反。
这三十六位英雄或者说是马贼,是流窜作案,个个武功高强,官府围困不住。
但区区三十六个人,绝对算不上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老百姓其实是最容易满足的一个群体,有饭吃,能活下去,就没几个人会选择去造反。
但是把这一切都归结到商业发达这一点上,还是让在座的诸位有种恍然的感觉。
不过仔细想想,似乎还就是这么回事。
商业并不是洪水猛兽,发展好商业,对国家是有利无害的。
半晌之后,洪承畴忍不住问道:“楚才子,不知那种燧发枪,能够大规模制造吗?”
这才是洪承畴最关心的问题,只要燧发枪能够大规模制造,那么大明的军事力量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有巨大的提升。
到时候,草原铁骑在枪阵面前也只有瑟瑟发抖的份儿。
燧发枪当然能够大规模制造,在现代只要有钱,想要制造这玩意儿并不是多困难的事儿。
甚至想要弄到更好的枪支,只要有门路,都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但是现在楚江秋还真不敢大批量的引进燧发枪,或者其他更先进的枪支。
这些枪支的确是霸道,但是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行。
如果大批量的引进燧发枪,这些枪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控制,那么整个大明,不,整个世界恐怕都要乱套了。
到时候楚江秋楚才子本身说不定都会有未知危险。
斟酌了一下,楚江秋才说道:“洪大人,燧发枪想必你也看过了。”
的确,作为一个兵部尚书,洪承畴又怎么可能不在第一时间研究一下燧发枪呢?
在了解到燧发枪的威力之后,洪承畴在第一时间就要来了一支燧发枪,仔细研究了一番。
研究完之后,洪承畴不由得啧啧称奇。
他手里的燧发枪,好多零件都太精密了,凭大明现在的铸造水准,根本就做不出来这么精密的东西。
真不知道楚才子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楚江秋继续说道:“洪大人想必也发现了,燧发枪极为精密,所以想要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生产,根本是做不到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燧发枪子弹的制作就更加困难了,一年也不过能制作出数万枚子弹。没有相应的子弹为后盾,燧发枪就完全失去了作用。”
洪承畴忍不住问道:“若是要加派人手呢?举整个大明的力量来做,想必产量就能大幅度提高了吧?”
楚江秋苦笑一声说道:“不错,若是能够如此的话,产量的确是能够大幅度提升。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燧发枪和子弹的制作工艺,并不在咱们手上。”
“这些燧发枪还有子弹,包括弓弩和弓箭还有那些狂霸刀和盔甲在内,其实都是学生和海外西班牙商队交易而来的。他们的产量也极为有限,每年能够供应给咱们的,差不多也就是这么多子弹了。”
其实事情到了现在,楚江秋终于要面临一个巨大的危机了。
如果说燧发枪、弓弩还有盔甲楚才子自己就能制作出来的话,那么他这个人对大明来说就太过危险了。
如果忠于大明的话,固然是大明的福音。
但若是存有野心,绝对是大明的头号心腹大患。
所以,楚江秋才不得不杜撰出一个子虚乌有的西班牙商队出来。
楚江秋接着说道:“洪大人若是不信的话,可以问问那些利刃成员,在宁波附近,可有制作燧发枪和子弹的生产基地?”
洪承畴微笑着说道:“楚才子说哪里话,我们自然是信得过楚才子的。不过这些西班牙商队,通常什么时间会来?能不能联系一下他们,增加一些订单?”
楚江秋苦笑道:“他们都是从大海上来,只能被动地等他们,根本就联系不上。并且,由于语言不同,交易也是个问题。幸好学生懂的一些西班牙语,才能勉强和他们交易。不过据学生和他们的交谈而知,大概明年,他们还是会来一趟的。”
听了楚江秋的话,洪承畴脸上露出失望之色,不由摇头说道:“原来如此。”
不过心里,其实也是松下一口气来。
这几天的时间,洪承畴已经秘密地调查过燧发枪弓弩还有盔甲武器的制作情况了,但是洪承畴使用了浑身解数,就是根本找不到丝毫的痕迹。
这些枪支弓弩武器盔甲,似乎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一般。
其实若是洪承畴真的找到制作基地的话,现在楚江秋能不能好好坐在这里和他们说话还不一定呢。
至少像这种人才,一定要秘密控制起来,牢牢地掌控在朝廷手上才行。
现在得知居然是从西班牙商队哪里买到的,洪承畴避免不了地要失望,但是心里同时也放下了一个包袱。
说实话,像楚才子这等妖孽,如果真的要牢牢控制起来的话,对大明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史可法和洪承畴的问题基本上全问完了,有兴奋有失望,但总体来说,是兴奋大于失望的。
按照常理来说,这时候就该散场,或者大家坐在一起喝个小酒,看个歌舞加深一下感情啥的。
但是今天史可法史阁老谈性正浓,并且有意考校一下这位妖孽的楚才子。
便忍不住问道:“楚才子,现在朝廷有意要褒扬一下剿灭倭寇一事,不知楚才子认为到底要如何操作才是?”
斟酌了一番,楚江秋说道:“学生以为,这件事情一定要加大宣扬力度,广而告之,让所有的大明百姓都知道这件事情。”
“通过这件事情,可以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提升民族自豪感,可以使民众心里充满正能量。只要这件事情宣传到位,想必会有更多的百姓踊跃参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