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谋乱天下
作者:起居小舍人 | 分类:古言 | 字数:128.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13章 又作东风十日寒(下)
“祁然,你自己家的事都没有处理好,有何资格来指摘我们,更有何资格襄助陛下处理国事?你再做下去,只会误国误民,误导陛下做出错误的判断,引燕国走入无底的深渊!”站在后面的一位长髯老者上前一步,用严厉的口气向祁然道。
祁然定睛一看,说话的乃是刚刚卸任,交由长子袭位的王老国公,也就是中宫皇后王加蔚和工部侍郎、辅国大将军王振祜的父亲,也正是李曜的岳父,自从王氏入主中宫后,王老国公就卸任了,将所有的职位都传承给了长子王振祜,自己则在府中,一般不出府门,王老国公平日的性子也是相当急躁,于今说出这样的话,祁然并不感到意外,只不过感到有些可悲而已——为燕国可悲,为传承了几百年的世族可悲。
祁然往后一瞥,来的人都是他意料之中的人,该来的,敢来的,想要试探的,果然也就这么几个人,今日全部都来了,祁然在心里嗤之以鼻,对世族的最后的几分尊敬荡然无存,只剩一片荒芜,再也生长不出任何期盼与期望了——他从边境来,一年多来恪尽职守,最终还是没有赢得他们的认可与尊重——他的谦让与顾忌,以及想要为世族留下几分颜面的心思,一起灰飞烟灭了。
祁然也不甘示弱,气定神闲,也上前走了一步,说话口气虽然带有恭敬,但全无半分示弱,道:“祁然担任尚书令一年有余,扪心自问从没有失职,也没有过错,祁然如何就误国误民了?祁然不才,从不会做误国误民的事情,国公忧国忧民,其心可嘉,但是指错了人,找错了人,朝中确有误国误民之人,却非祁然,国公还望明鉴。”
李曜并不想让美好的日子变成宰相与国公之间的“互殴”,便十分努力想要化解这些“纷争”,李曜让应如实等人将几位国公请进了座位,向已经停下演奏的宫人们做了个手势,示意可以继续了。
晏心领会了意图,便带领着宫人们再次开始了演奏与歌唱。
“新腔一唱双金斗,正霜落,分柑手。已是红窗人倦绣,春词裁烛,夜香温被,怕减银壶漏。
吴天雁晓云飞后,百感情怀顿疏酒。彩扇何时翻翠袖,歌边拌取,醉魂和梦,化作梅花瘦。”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胡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
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几位国公并没有继续听下去的意思,其中最为暴躁的那个一拍案几,愤然而起,慷慨陈词,道:“如此靡靡之音,我听不习惯,陛下缘何会变得如此这般了?陛下是天子,是万民的君父,理应重用贤人,为天下谋福,为后世开太平,可如今的陛下却悠然自得坐在这望山之中的行宫中,听着这些亡国的靡靡之音,任由小人陪伴左右,而不驱赶,实在是不应该啊!陛下忘了以前的雄心壮志了吗?陛下已经开始安于享乐了吗?”
李曜脸色一沉,见说话的是刘昭仪的叔父,曾在先皇武宗朝担任过宰相的刘智晖,前些日子,李曜为了安抚因为许君敬一案而受惊的世族,特意将一些从开国到现在的还是侯的人给提了,其中的刘智晖更是其中的一个特例,刘智晖先前既不是侯,也不是伯,他只是在武宗一朝当过十年的宰相,在位时期任劳任怨,为武宗皇帝拓展疆域做出了一些贡献,很受宠,但由于是刘氏一门的旁支,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国公位,刘智晖也就一直眼看着哥哥刘智远继承了国公位,然后哥哥去世了,侄子刘季友袭位,心里也很是不平,但也不敢表达出来——李曜为了安抚一些亲戚们,便将刘智晖提了出来,也封了他一个国公——潞国公。
所以,李曜今日见刘智晖也前来搅闹他的心情,便没有好容色了,冷冷道:“刘公不必如此动怒,也不必如此慷慨陈词——朕仍然是那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但雄心壮志不用每日都放在脸上吧,适当地休息与玩乐也是应该的,朕是天子,是万民的君父,这话不假,可朕也是和诸位国公一样的人,也喜欢听听小曲,放松放松,朕日理万机,也就这么几日好过的,几位国公不能让朕休息休息吗?
这是靡靡之音吗?朕认为,只有心里存有他想的人才会将这些轻松令人愉悦的曲子称之为靡靡之音——这四个字很好用,古往今来,是多少人劝进的内容之一啊——诸位国公真是多虑了,朕听这些,听完之后,都是过眼云烟,从不记在心里,所以,朕从不知道这些靡靡之音真正的内容,倒是刘公口口声声说这是靡靡之音,倒像是很有经历的样子——刘公才是那个听多了靡靡之音的人吧?
朕还有一点重申——朕在这里并不是享福,而是来到这里,为燕国,为百姓,为爱卿等祈福消灾的——朕是全天下最希望燕国,最希望燕人一日更比一日好,一年更比一年强,蒸蒸日上,从不停歇的人——朕会自掘坟墓吗?朕会听信小人的谗言吗?在朕的身边,只有贤臣,没有奸臣,没有远近,都是亲人,朕将所有为朕效力的人都看做是自家人,自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了——朕觉得,诸位国公的态度和语气是该改改了,面对朕,你们的口气和神态应该如此吗?”
李曜的话说完了,几位国公刚才还有些嚣张的气焰也弱了不少——他们都是李曜的长辈,也都是老臣,重臣,更是提携李曜上位的人,从心里觉得身为皇帝的李曜应该听他们的,他们虽然是臣,但也要当一个说话有分量的臣——这也是他们这些人当初扶持李曜上位的重要的原因——李曜是和他们血缘关系最为亲近的一个,李曜的母亲出身于赵氏家族,李曜的妃子和妾侍都是世家大族出来的闺秀,从这一点上,就把母亲卑微的李旸比了下去,加上李旸对世族们并不友好,一心偏袒舅舅家的人,所以,当年,以他们为主要核心的群体混淆黑白,将李旸拉下了储君的位子,扶持李曜登上了储君和皇帝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