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凰谋乱天下

作者:起居小舍人 | 分类:古言 | 字数:128.5万

第136章 轻舟已过万重山(上)

书名:凰谋乱天下 作者:起居小舍人 字数:2832 更新时间:2025-01-25 02:09:06

见了万载公主府的家臣元素,惩处了内侍省内侍李龁,李曜便又见了主审本案的宰相艾洄。

艾洄本在尚书省与其他宰相共同商议治理流民的方案,听到皇帝召见,匆匆来到武英殿,其实心里也有了几分猜想——陛下见他,当时为了万载公主的夫君,荥阳侯之子许君敬殴打大臣一案。

艾洄与许君敬的哥哥许埘同朝为官,今朝主审此案,本想着在朝堂之上许会不好相见,许埘的大度与无私出乎艾洄的意外,这位户部尚书,大燕“最有钱的人”既没有向他,也没有向其他主审官打招呼,更没有用他最多的东西——钱来收买他们。

这让艾洄及其他主审官更加自如,不受其他因素侵袭,可以基本公正的审案。

三司会审的结果早已经出来,身为主审的宰相艾洄并没有上报,他也在踌躇,这毕竟是与世族扯上关系了,一边是百年世家大族,掌管燕国钱财的许家大族,一边是初入官场,毫无背景的陈、苏二人,孰轻孰重,傻子都能明白。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悬殊的事实,聪明的户部尚书许埘才会毫无表示,静待结果出来吧。

同为世家的主审官艾洄、萧规、萧德让三人,对于这些更是心知肚明,都在等着陛下的最后旨意,方敢呈报

见到艾洄来到,李曜旋即放下奏折,喜上眉梢,连忙其坐下,询问了几句议事的内容,便开宗明义,问道:“许君敬一案你们审理的如何?”

艾洄不敢欺瞒,回明道:“臣与御史中丞萧规、大理寺卿萧德让一同负责审理此案,业已查明案件经过——五月五日,许君敬乘坐马车出城游玩,巧遇尚书省度支郎中陈皎然,因素有恩怨,一时失控,与其争吵,从而失控,变成殴打,尚书省度支司员外郎苏明回家之时,遇上许氏家奴与度支郎中陈皎然互相推搡,顾念同朝为官的情谊,遂上前阻止,没成想被蓄险心的恶奴打倒在地,场面因此变得不可收拾。”

李曜叹气道:“就这么点小事,闹出如此荒唐的局面,无可挽回的不只是他们的脸面,还有朕的脸面——你们三司会审,商议出的结果如何?”

艾洄处之泰然,道:“按照《大燕律》明文规定,有品阶者可用品阶相抵,没有致人死伤的可无罪释放,革去品阶,情节严重者,革去品阶后,还须支付一定钱财才可消罪。许君敬便属于后者。”

“如此轻的处罚,怎能禁止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不止许君敬是朕的臣子,陈皎然和苏明二人也都是兢兢业业的臣子,朕对他们都很倚重,不忍心谁受委屈。此事得不到好的处理,为朕尽忠的大臣们该如何想——可能都认为我大燕的朝堂是孩子玩乐的场所,国家的忠臣都可以随意殴打——此风一开,甚是可怕啊。”

“如此结果,是因为给许君敬判定的罪名是没有管制家奴,从而致使陈、苏二人重伤,真按这个来判定许君敬的罪,确实有失公允,对陈、苏二人很不公平——可以将许君敬的罪名变换一下——由没有管制家奴变成蓄意殴打朝臣,这样的罪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结果如何?”李曜不紧不慢道。

“蓄意殴打朝臣,并致人重伤者应予以革去品阶,永不录用,并处流刑三千里的处罚。这样一来,方可禁止此类事情的发生。”

李曜叹气道:“如此结果才堪慰人心,才是公正,只是执行下去罚他一人即可,但吾妹终究洗刷不掉助纣之嫌,愿卿等念及朕的薄面,将她的俸禄削减,不让其踏出平城一步即可。其余的事情循旧例即可。”

艾洄点头道:“陛下圣明,此事本就与公主无关,况且公主已经在宗正寺呆了些许日子,想必已经明白事情的厉害了。说来公主只是一介女子,哪里知道许君敬包藏的祸心啊,其不敬朝臣已经由来已久,这一次给他定这个处罚也不算太过。”

“圣人犯罪也要与庶人同罪,何况他一个只知道富贵的世家子弟,如此教训他,一点都不为过,也算是为后人立下典范——凡效仿者,有品阶者同罪,庶人也不要加重处罚,按照《大燕律》来行事,不能有一丝一厘的差错。”

艾洄闻言,知道李曜话中之意,是在告诉他如何处置这些事情,以及这些事情背后的人,以此类推,其他的事情也要如此。

看来,昔日的进言对皇帝起了作用,皇帝的决心已下,这许君敬正好撞上了这个当口,正好用来作筏子。

艾洄道:“陛下的意思,臣已经知晓,会在议事堂传与诸位长官,一同遵禀陛下的意思。”

“这也不是朕的意思,乃是天下人的意思——艾郎先前在各地为官时,可比朕要看得多,也明白得多,你可打开天窗说亮话——天下百姓难道不苦此久矣吗?刑狱颇乱,民有苦衷,但是身在平城的先皇却无法知晓,不能管束,朕很痛心,决心扫清此等敝事,不再让秋林、法竟等人的惨剧重演。艾郎熟知律法,可以总揽此事,朕也好放心。”

艾洄拱手道:“陛下圣明,臣定当尽心竭力。臣也希望陛下能将《大燕律》的修订提上议事日程——国无法不立,人无德不立,现如今我大燕这些事情上已经很荒废了——譬如秋林案就是一个例子,衙役与县官,县官与郡守,郡守与州牧,全部席卷进来,令人心惊啊。多亏此案重见天日,又有陛下为其做主,否则就永远石沉大海,秋家的冤屈永远也得不到伸张了。

长此以往,民心涣散,对朝廷失信,就难以挽回了。”

“朕今日找你来,就是为此事——你回去与御史台、大理寺将此案完结之后,朕会给你下一道旨意,你便开始着手准备重修《大燕律》,可以参考一下楚国的《楚律》,朕听说《楚律》是集几代人之大成,编篡而成,其中有许多我们不具备的,可以择优选进新修的《大燕律》——这件事情由你的刑部和御史台负责,大理寺就着重检点近二十年的重案,重新梳理,州郡县破解不了的案子统统提到平城来审,由中书令牵头主审。案情侦破以后,像秋家之类的冤案要重点观察,被冤枉了的百姓要加以抚恤,已经死去的要给正名,还活着的要传令各州郡县妥善安置,不许鞭挞。

等大理寺梳理完后,你将这些案情全部写进《大燕律》的注脚里,用来警醒后人。

这些事情,你比朕要熟悉,朕交给你很是放心——你虽也是世家子弟,但却有一颗仁爱的心,做这项事情是最合适不过的,可不要让朕失望。”

李曜笑道,说完后,还亲自写了一道旨意,洋洋洒洒的笔迹令人看了很是舒服。

艾洄作为十多年的刑狱官,恰如李曜所说,他虽是世家子弟,却与众不同,十五岁出入仕途,没有选择世家子弟入仕后多数选择的京官,而是选择了只有七品的扈成县令,一路为官,从七品到五品,再到今日的宰相,艾洄从来都是脚踏实地,没有依靠自己的背景谋取官职。长时间的感受民间疾苦,锻造了艾洄坚韧不拔与爱民如子的性格,这正是李曜让他当刑部尚书兼任右仆射的原因——与民牟利。

不爱庙堂,偏爱江湖的艾洄深知朝廷的弊政,其中尤以刑狱事为甚,十多年间,在他的手上过了无数的案子,很少不是冤案,其中有地方长官水平不够从而判错的案子,更有像秋林一家一样遭人陷害,由小人勾结地方长官,故意判错的案子。

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多数地方的百姓与府衙势同水火,难以相容——艾洄从多方探取到了各地的案件卷宗,发现叛乱频出的地方,冤情是最多的。

为此,艾洄曾多次上书先皇李恽,但只得到不予理睬的回应。心灰意懒的他多次远离平城,宁愿在穷山恶水为官也不愿做京官。

今朝听到李曜如此说,艾洄真切得到了来自皇帝的回应,倍受鼓舞,欢欣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