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霸春秋
作者:小钐 | 分类:历史 | 字数:78.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5章 今昔之别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是国人常挂在口中的话,也是现在小白自秋巡以来,不断地向自己的大夫们重复的话语。
自小白从王城出发,开始巡视齐国农田的产出,所见到的一切令小白心中沉掂掂的。小白从来没想过,自己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视察收获时不是兴高彩烈而是感到有些失望。
无它,实在是见到的秋收景象让小白提不起劲来。见惯了后世报道的水稻和玉米平均亩产上千公斤,小麦亩产千斤之类的新闻,在看看齐国田野里那比狗尾草好不了多少的谷子地,小白心里就剩下深深的无奈了。
当然,小白也清楚,后世那些吨粮田除了选用良种,保证灌溉之外还要用上大量化肥。在春秋时代用粪便当肥料尚不普及,更别提堆肥沤肥等技术了。
此时人们已经意识到可以将杂草翻在田里,这种绿肥可以肥田,或在开垦时进行烧荒,用草木灰提升肥力。但这两样施肥技术并不能为农田提供很多肥料,如果不进行休耕轮作,农田会越来越贫瘠,庄稼也会长不好。
所以当小白手里拿着一束长得并不长的谷穗,看着手心的穗子里的谷粒还有不少秕谷,忍不住说了句“这更像狗尾巴草。”身旁不远处还传来低低的偷笑声,大概是把小白当成良莠不分的膏粱子弟了。
作为现代的一员时,小白并非没接触过农活,记得在小时候,吕白也被父母要求去农田里帮忙。那时北方的田野里也能一年种两季农作物,在秋末种植冬小麦,农历五月时麦黄,就要进行收割。
父母会把收割的麦子捆成一捆,让吕白从田里抱出去。带刺的麦芒会狠狠刺痛小吕白那稚嫩的皮肤,长出一个个小红疙瘩。从田里收完麦子后要打场,打场就是要为麦子脱粒,去壳。为了保存还要进行晾晒,整个流如果不用机器帮忙几乎要累死个人,收麦子十分辛苦。
收完小麦后还要在地里播种夏玉米,百日之后就可以收获了。即便家里种的田地不多,可能还不到后世的三亩地,但在吕白的记忆里,秋收时节一家上下也要忙上一个星期,收获的玉米被编在铁丝上,挂在搭的架子或者墙上。
每当这个时候农家院子里满是秋天丰收后的金黄。可是这样的日子也没过多久,小白家就几乎不再种粮了,实在是种粮食性价比太低,一年的收益还不如外出打工一月挣到的多。
而在这春秋时代齐国的田野里,麦子不是主流作物。至于玉米这种后世才有的外来作物,那更是在美洲的玛雅人手里训化呢!在小白目之所及之处,几乎都是种植的粟或黍子。不过也有的地块里种着菽,还有些田地里种的是大麻或是青麻。即便如此,临淄城外还是有大片原野荒地,这是因为近半的田地需要休耕而空置着。
小白今天早上驾车从申门出发,经过竹木茂盛的申池,沿系水向西行,一路巡视农田,打算晚上在稷山下住下,明日再继续巡视。小白这一路上并非走马观花,只是作个样子,留个重视的态度给别人看,而是真真正正地在关心齐国的农事情况。
所以小白虽然坐在带车盖的马车上,但会时不时地让驾车的于轮把马车停下来。每当此时小白都会从马车上下来,仔细地观察一块农田,判断这个地块的产出情况。
小白的马车走得不快,一路走走停停,直到正午时分也没赶到稷山下。附近有几块田里有农夫正在驱赶鸟雀,随着小白的车马路过,在看清小白的旌旗之后,吓得赶紧俯身于地,不住顿首而拜。
小白见到不远处的一棵大梧桐树下有个白发老头和几个幼童也在跪拜,估计他们应该是在乘凉,有个小孩虽然被大人压着跪拜,但时不时还好奇地抬下头望向小白这边,看到小白注意过来后,又害怕地低下头去。
小白觉得有趣,又觉得时日到了正午了,自己本身也是又饿又渴,便打算在这里吃点饭食,喝点浆水。虽说古人都吃两顿饭,分为朝食和飧食。但小白一来还是习惯现代时的一日三餐,二来觉得一天二顿饭一次吃得太多,不利于肠胃,和少食多餐的养生饮食不符。
再加之小白又不是吃不起饭的庶民,作为一国之君的小白每天多吃顿饭又不算什么大事,也不会有人指责小白,所以小白至今还是一日三餐。
由于小白这个饮食习惯,跟随小白曰久的人也开始吃午饭或随便吃点干粮对付一下。但平民百姓此时是吃不起午饭的,他们只能在早上晚点吃朝食,下午早早吃飧食,早睡晚起的话一天吃两顿饭也不会感到肚子饿。
小白的手下卫士看见小白在看着梧桐树下的老人和小孩,以为小白是想在梧桐树的树荫下休息,一个佩着青铜剑的卫士就要去驱赶他们。不过当他去行动时被小白制止了。
小白喝止住这个鲁莽的卫士后,便起身上前,亲自将这花白胡子的老头扶了起来,小白边扶边说:
“老人家快快起来,不知老者名号?今年高寿?这几个孩童可是你的孙子?”
这个老头也有点见识,一边拉扯着几个孩子,一边说道:
“见过君上,快,孙儿们,快拜见君上。”
几个孩子一边偷眼旁观,一边学着行礼说道:
“拜见君上。”
小白笑着答应,又让他们起来。老人这才说道:
“我是家住西郭的悸,今年七十岁了,这几个都是我的孙子。我年纪大了,干不动活,我儿子便让我领着这几个小子来田里驱赶鸟雀,今日早早就来了,午头太阳晒,便在树下歇一歇。”
“啊!您已经七十岁啦!”小白虽说在听到他住在西郭里时就知道他是位国人,但在听到他七十岁时还是用上了敬称。这是因为古代之时人的平均寿命实在太低,在疾病、战争和饥荒等情况下,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岁的老人在春秋时代是很少见的。而尊老爱幼又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即使在周代逮上家里有八十岁的老者家里也不用服徭役,国君还会派医生前往老人家里给他看病,谓之曰“视疾”。吊死视疾这个成语的视疾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是位老者,小白当然要发挥尊老的传统美德。小白命人奉上酒肉来,要和这位老者分食。将肉干分给几个馋嘴的小鬼头,小白又取来酒杯,倒上一爵酒赐给这个老人。
小白一边和这老人饮酒食肉,一边闲谈。说话之中,小白忍不住问老人:
“老者年寿既高,必然见多识广,在农事上也是造诣不凡,不知老者以为今岁的收成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