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进化日志
作者:肖四升 | 分类:古言 | 字数:3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章 初相识
谢春儿捏着鼻子才把那一碗浓黑发苦的药喝下去,要想病好,就得好好吃药啊。
待喝完药,谢大宝才收拾好爬下床,到厨房找谢春儿和杨氏。
“大宝,起来了,去灶下给奶奶烧火,奶奶给你们做饭,春儿,你坐在门槛上歇歇,等奶奶做好饭。”杨氏对着谢春儿和谢大宝说道。
厨房不大,也就十多平米,正对着门槛是个长长的案板,案板上放着个砧板和菜刀,以及大大小小的五六个罐子,估计是放调料的,案板下放着个稍大的瓮,用来存放面粉的。
瓮边散乱的放着几个番薯,刚才谢春儿已经翻看过,家里除了案板上一个小罐的一个鸡蛋再加上案板下那几个番薯,以及院子里乱晃的老母鸡之外,再就没有其他吃食了,真的称得上一贫如洗。
左手边放这个小小的掉了漆的小木桌,一旁放着四个垒在一块的小木凳。
厨房右手边是安着两口大铁锅的土灶,谢大宝正鼓着腮帮子在其中一个下面烧着柴火,杨氏正从灶台边的一个大水瓮中舀水添到锅中。
这一切勾起了谢晓燕的童年记忆,小时候的她也是这样帮着奶奶和母亲烧着灶火,想起那方世界逝世的父母,谢晓燕顿时又红了眼眶。
一切那么的陌生,又那么的熟悉,自小在西北农村长大,看到这古早的生活方式,瞬间将谢晓燕带回到了父母还在的童年时光,那么真实,仿似触手可见。
可是终究还是回不去了,能够来到这类似于童年西北农村般的地界,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有这般可爱的弟弟,慈祥的奶奶,还能再要求什么呢?她谢晓燕,不,现在是谢春儿了,一定会好好活下去,替谢春儿照顾好杨氏和谢大宝。
从谢春儿的记忆里了解到这里是龙门府,还知道宋家老家在河东府,至于是什么朝代,龙门府距离河东府有多远,大体处于什么地界,她就一概不知了。
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距离杏花村五六里远的翠屏镇了。
毕竟谢春儿一个14岁大的姑娘,大字不识一个,只是跟着父母去过翠屏镇,赶过集罢了。
在谢春儿坐在厨房门槛发呆的时候,杨氏就做好了饭,毕竟只有番薯可吃,洗干净之后,直接放锅里煮好就行了。
杨氏把三个番薯捞起来放在瓷碗里端放在小木桌上,随手将锅里一个水煮蛋递给了谢春儿。“春儿,给,吃鸡蛋,赶紧把身子养好”。
谢春儿被热鸡蛋一下子给烫醒了,看到杨氏和谢大宝已经坐到木桌边吃起了番薯,看到谢大宝被烫着摸耳垂的动作,但眼睛始终盯着番薯不放,可见是饿的很了。
再看他细杆子似的四肢,谢春儿再也忍不住说道“奶,大宝,我以后挣钱了,咋家天天吃肉。”
杨氏看到孙女的模样,还以为她馋肉了。
心里想着,借王家的一吊钱除了给春儿买药请大夫花了五百文,还剩下五百文。
姐弟俩连着三月又是办爹娘丧事又是生病的,身子亏损的都快没形了,要不买上一斤肥肉给姐弟俩个解解馋,补补身体。
大宝听到谢春儿这样说道,顿时高兴的两眼放光道:
“姐,姐,我以后也要好好挣钱,给你和奶奶买肉吃。”
杨氏听到谢大宝如是说,高兴的揉了揉谢大宝还没有竖起来的黑毛头:
“好,奶奶就等着吃我们宝儿的肉了。”
谢春儿看到祖孙两个高兴的面容,暗地里给自己喊了个加油,虽然自己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不是农学家也不是商人,只是一个公司的小文员。
但是自己在农村生活过,干过农活,也有后世积累的经验,虽然不一定能够大富,但是奔小康还是没问题的。
恩,今后短期的目标定了,谢家脱贫奔小康,还债识字吃肉肉。
“大宝,来吃鸡蛋”
“不,我不吃,这是给姐姐养身体的,我不吃,姐姐吃了,身体才能养好”
“你和奶奶也吃,我昨天都吃过一个了,你们不吃,我也不吃了。”
“好春儿,别争了,知道你性子倔,你吃一半,我和大宝吃一半,快吃番薯,凉了就不好吃了。”
…………..
谢春儿饭后,站在自家门前活动身子。
看见自家三亩地里和宋家两亩地里小麦长的绿油油的,虽说才破土不久,但现下在这青黄不接的时期,显得多么的鲜嫩,也给了人活下去的希望,寒冬终于是熬过去。
刚想转身回家,眼睛瞄到一个少年正往自己这边走了过来,平日里除了下沟砍柴的,基本上不会有人来这里,应该是宋家大郎了。
在杏花村这个人口不多的小村子里,除了村长家的孙子在读书,就是这个宋家大郎了,还是村子里唯一一个有功名的小童生。
以后想要掩饰识字,还得靠宋家大郎来教。
只是毕竟男女有别,在谢春儿的记忆里,两家父母交集频繁,谢大宝年纪小,和宋家大郎玩不到一块,当然人家也要读书,也不可能和大宝玩,宋大宝一般都是跑到村里面去玩。
至于谢春儿和宋家大郎更不会有什么交集了,谢春儿平日在家料理家务,勤快,干事利索,在家和其他长辈或是和同辈女子在一块的时候倒不会扭扭捏捏,在杏花村风评也是极好的一个姑娘。
可是谢春儿已经14岁了,虽身量未足,到底有小女儿情态,见了宋家大郎一般只是点头而交,羞羞答答的,不复小时候那般跟在宋家大郎后面玩闹的自然情态。
看到宋家大郎朝自己望过来,也不好没看见,总之要学着改变,以后还要有求于他,还是慢慢潜移默化的好,说着便稍稍走向前去,立在门口的桃树底下开口问道。
宋家大郎急急的往家中走着,想到父亲的伤病,昨日只是让人给母亲报了平安,并没有详细说伤情如何。
昨日拿了一吊钱还不够,还得回去向母亲再要个半吊,只是这样怕是瞒不住了,母亲即将临产,这可如何是好呢?
待快走至家门口,看见一个瘦弱的身影站在谢家门口。
身高一米四几,上身穿着蓝布白花的袄子。下身着一灰色棉裤,头发梳着双丫髻,一边带着朵白花,本想点点头就想往自家走去,没想到那人往前走了走,不像平日里见了自己就朝自己点点头就低下头跑开了。
眼前人站在了那个才刚抽出些绿芽,花苞还未鼓起的桃树底下,四散的桃枝,斜刺八方。
虽穿的臃肿窘迫,身形瘦削,但那双眸子却黑而发亮,好似要让人沉进去似的,画面说不上美,但也让自己焦急的心稍稍平稳。
刚想开口,没想到脆声就在自己耳边响起。
“宋家哥哥,宋叔怎么样了,伤哪儿了,今日可有好转。”
宋进在自家门口站定,两人相距差不多五米,先拱了拱手,略含了含首,向着那人说道:
“谢家妹妹身体可是大好了,本想和母亲前去探望,因昨日家父突发事故,就不了了之了,还望谢家妹妹勿怪,家父身体,哎……”
谢春儿看到眼前这个半大的少年说话彬彬有礼,俊秀的脸庞因劳累而带上了疲色,鬓角还挂着汗珠。
在听到其后半句话的叹息,知道不好,也不便多说,向少年躬了躬身说道:
“宋家哥哥,还是先回去给婶子说说,报个平安,早日我奶奶过去看了看,宋家婶子担心你们,连早饭都未用,你还是赶紧回去见婶婶吧。”
“有劳宋家妹妹了。”
说完就急匆匆的打开自己大门回去了。
谢春儿看着宋家大郎急匆匆的背影,猜到宋家大叔可能不太好了,伤可能有些严重。毕竟在翠屏山上打猎,又是春季,野兽繁殖的时期,容易暴躁,被撞下山,以目前的医疗条件来看,怕是不好了。
宋家虽说是十几年前从河东府逃荒逃到这龙门府杏花村的,定居时间不长。
但因着宋猎户有一手打猎的好本事,经过十多年的经营,算得上是杏花村数一数二的人家了,要不然宋家大郎和村长家的孙子是唯二的两个读书人。
要知道在镇上青石学堂读书,一年光束修就要花二两银子,更不算墨纸这些消耗品了,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起的。
普通农户一年除过赋税,能有二两银的结余都算很不错了。
不过宋猎户打猎加上地里的出产只是比普通农户强些罢了,可以供得起宋家大郎读书,可生活条件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善的,要不然也不会和谢家一样是三间茅草屋了。
谢春儿摇了摇头,希望宋家大叔没事吧,不过想到这里的医疗手段,再加上是个小镇子,谢春儿的心里更加没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