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能签到
作者:心落无白 | 分类:历史 | 字数:203.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百三十九章 用心良苦
“母后可以让豫章姐姐陪儿臣去啊,她和皇姐关系最好了,皇姐出嫁后,她还没去皇姐家里去过呢。”李治说道。
“不行。”长孙皇后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说道:“豫章和房家二郎的婚期将近,此时不适合出宫。”
唐朝对公主的限制没有明朝那么大,豫章公主虽然为出嫁,出宫玩耍一下还是可以的,要是平常她就答应了。
但是还有一个月就是豫章公主和房遗爱的婚期,此时豫章公主出宫难免造人诟病。
房玄龄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到时候难免心中不悦。
李治哪里懂这些,还以为长孙皇后不让他去呢,因此有些委屈。
长孙皇后想了想说道:“明天正好休沐,让高明陪你去吧。”
休沐从字面看,就是休息、沐浴的意思,也是对古代官员的休息日的称呼。
普通百姓自然没有休息日一说。
从西汉开始,朝廷就有明确的规定,官员五日一沐,也就是说,官员工作四天可以休息一天。
这个制度一直被各朝代沿用,南北朝时期虽然有所变动,但是到了隋朝依旧沿用了五日一沐的规定。
唐承隋制,也是五日一沐,一直到李治继位后,国事频扰,改为了十日一沐。
而此时是贞观时期,依旧采用五日一沐。
在休沐的日子,不仅官员放假,就连早朝都不用上。
长孙皇后让李承乾陪李治去,也是有一些私心的。
之前林轩和李承乾走的比较近,但是这段时间林轩好像在刻意的疏远李承乾。
以长孙皇后的聪慧,不难猜出,应该是李世民敲打过林轩。
作为李世民的枕边人,长孙皇后自然非常了结李世民。
因为有自己的前车之鉴在,李世民虽然封了李承乾为太子,但是却没有给他任何实权。
不仅如此,李世民也不愿意李承乾和朝中大臣交往过密。
长孙皇后让李承乾陪李治去,并没有想帮李承乾培植势力的想法,只不过想让李承乾多和林轩接触,搞好关系。
林轩此时虽然只是一个县侯,统领的也不过才一万兵马,但是长孙皇后非常清楚,那是因为林轩太过年轻,李世民在刻意打磨林轩。
再过几年等林轩年纪大一些,成熟一些,李世民肯定要中用林轩的。
林轩和李承乾的年纪相彷,等李承乾继位的时候,林轩已经是朝中重臣了。
李承乾刚刚登基,林轩能够尽心辅左,对李承乾掌握局势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一个母亲,长孙皇后这么做,可谓是用心良苦了。
“多谢母后。”李治大喜,对于谁陪他去他并不在乎,只要能去就行了。
……
东宫
李承乾揉了揉有些酸涩的手腕,说道:“一天到晚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从贞观五年开始,李世民就下旨把一部分不重要的奏章送给李承乾批阅。
一开始李承乾还非常兴奋,虽然都是一些不重要的时期,但是他依旧仔细思考,殚精竭虑,就是希望能得到李世民的赞赏。
但是时间久了,他就有些麻木了,没有一开始的干劲了。
“太子殿下慎言,陛下这是想锻炼太子殿下的理政能力。”杜荷隐晦的看了看那些伺候的太监和宫女。
李承乾反应过来,说道:“父皇的苦心孤自然知道,只是孤想替父皇多多分忧分忧。”
“殿下仁孝,陛下知道了肯定会非常欣慰的。”杜荷夸赞道。
“你们都下去吧。”李承乾对两边站立的宫女太监说道。
“是。”宫女太监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等书房就剩他和杜荷的时候,李承乾说道:“刚刚是孤疏忽了,不过东宫的人都是伺候孤多年的老人了,不会乱说的。”
“太子殿下,小心无大错,万一这些人私底下议论被别人听了过去,到时候被有心人利用,就麻烦了。”杜荷说道。
这种话心里想想,私底下说说,倒也没事。
而一旦被传出去,麻烦可就大了。
“孤知道了,以后会注意的。只是这些奏章本就是尚书省处理的,就算孤处理了,最终还是要尚书省的人重新批阅。”
奏章送上来后,会有专人分拣一下,特别重要的才会由皇帝亲自处理,大部分的奏章都是由宰相处理的,最后皇帝过目一些便可以了。
如果皇帝觉得有不合适的地方,会重新批阅,没有不同意见的,只需写一个阅就行了。
如果一个国家的奏章全由皇帝处理,皇帝一天到晚啥也不干,光看奏章和睡觉,都忙不过来。
当然了有一个人除外,这个人就是朱元章。
明初,朱元章觉得丞相权利太大,胡惟庸桉后,就撤销了丞相制度,胡惟庸也被称之为最后一个丞相。
这样一来,朱元章牢牢的将权利控制在了自己的手里。
但是这么做也有一个坏处,那就是所有奏章都需要朱元章一个人处理。
根据史书统计,朱元章曾在8天中处理1160件奏章,如果保守的算一件奏章是1000字,那么1160件奏章就是116万字,平均每天阅览奏章的字数就是15万字。另外一件奏章不可能只写一件事,这8天当中奏章所涉及的事情是3391件事情,那么朱元章平均每天要处理423件事,用日理万机形容都有点谦虚。
处理奏章需要阅和批,还需要需要仔细思考。
这就导致了朱元章每天天没亮就起床,一直忙到深夜。
这样的日子,人家过了三十一年。
不管后世对朱元章怎么评价,但是他的勤奋,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能够比拟。
最让人佩服的是,人家这么忙碌,还没忽略后宫的美人,儿子女儿生了一大堆。
但是他的子孙后代就没有朱元章的本事了。
虽然后来明朝建立了内阁制度,但是每天需要皇帝处理的奏章依旧非常多。
皇帝不敢违背祖训,怎么办呢?
就把奏章叫给太监处理。
这也导致了明朝的太监权利非常大。
明朝司礼监的掌印太监被称为‘内相’,其权势可见一斑。
遍观历史,明朝太监乱权事件是历朝历代最多的。
言归正传,尚书省送给李承乾批阅的奏章实际上都是需要尚书省处理的那一部分,而且李承乾批阅以后还需要尚书省重新批阅后,才会呈报给李世民。
这也是李承乾慢慢失去热情的原因。
他觉得自己批不批阅,并没有什么意义,他批阅的结果并不会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