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记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203.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六零章 必胜
这个所谓的大筒,其实有点类似于大明朝制造的重型火绳枪九头鸟,也就是许多史料里所说的抬枪。
崇祯十二年,杨振率队从宁远出发北上,救援松山城的时候,队伍里就曾经携带使用过这种重型火绳枪。cascoo.net
其射程比一般火绳枪要远很多,其威力也比一般火绳枪要大很多。
但是它比较笨重,一个人使用不了,需要两三个人配合使用,所以号称抬枪。
杨振在原来的宁远先遣营时期,曾经编列过一个抬枪队。
但是后来主力移防金海镇以后,抬枪队留在了松山城,编入了杨占鳌的麾下。
现如今如果那些抬枪还在的话,应该已经跟随杨占鳌移防到安州城去了。
当然了,杨振这次率军攻伐倭奴国的一些沿海地区,也想要看看倭奴国这边有些什么样的火器。
如果他们的大筒,也就是重型火绳枪真的很有威力,那么杨振也不介意重新编练一些抬枪队,甚至是一些抬枪营。
当然了,除了铁炮、大筒这些较常见的倭奴国军用火器之外,杨振在后世的时候也听说过一些倭奴国所用的别的火器,比如什么国崩,什么石火矢,什么焙烙火矢之类的。
杨振明白,倭奴国所谓的石火矢,其实就是火炮。
而它们所谓的国崩,则是石火矢的一种,而且是照着佛郎机后装子母炮仿制的一种青铜火炮。
国崩这个名字是真的难听,但最开始从葡萄牙人那里得到佛郎机炮并进行仿制的倭奴国大名大友宗麟,见其威力大,能击破城墙,便将其命名为国崩。
从此,但凡比大筒大一点的管状火器,也就是各种类型的火炮,在倭奴国就叫国崩了。
至于焙烙火矢,又叫焙烙玉,是一种类似于宋元时期震天雷一样的火器。
在倭奴国,焙烙指的是有柄的陶罐,而焙烙火矢,则是在焙烙(陶罐)里装填火药然后用于投掷的火器。
但是,焙烙玉跟杨振所知道的手榴弹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焙烙玉是一种易碎裂的燃烧弹。
倭奴国各地藩主大名使用它的目的,不是利用其爆炸的威力炸死炸伤自己的敌人,而是为了点燃烧掉敌人的战船、房屋和城楼。
倭奴国多硫磺,因此在黑火药的配方中比较舍得用硫磺。
所以它们的黑火药配比跟大明朝以及泛海而来的洋夷都不同,硫磺的比例很大,爆炸的威力不行,但是能很好发挥其放火燃烧的作用。
“这个,国崩或者石火矢,卑职也不太懂,总之卑职临行前并未见到倭奴国船队使用像我们船队那样的火炮。”
对于杨振突然提出的问题,林重蕃先是一愣,紧接着就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但是说完火炮的问题,他马上就又补充道:
“不过,都督提到的焙烙火矢,卑职在当夜离开以前,倒是从五岛盛清的嘴里,听说过这样的火器。根据五岛盛清所说,咱们在平户港的那些船只,恐怕多数就是被这种火器所烧毁!”
“嗯。”
杨振听完林重蕃的回答,知道林重蕃其实也是一知半解,并不完全熟悉倭奴国各藩军队的火器情况。
但是,从林重蕃的回答之中,杨振也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正在反攻平户岛的倭奴军队的装备情况。
他们虽有号称铁炮的轻型火绳枪,有号称大筒的重型火绳枪,甚至有用于投掷放火的焙烙火矢,但是,令杨振放心的是,他们的船队并未装备火炮。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至少被松浦氏纠集起来反攻平户岛的这个倭奴船队,并没有装备火炮。
“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反攻平户岛的倭奴船队,炮没有我们多,船没有我们大,而且他们在明,我们在暗,只要我们赶在平户岛上的战事结束前抵达战场,我们必胜!”
杨振这么一说,跟在周围的李禄、仇广义、张国淦、严省三等人立刻就明白了杨振的意思,当下不约而同一起抱拳说道:
“卑职等人,已备战三日,一切就绪,请都督下令!”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那也不必再等荷兰人的船队了!传我命令——命陈书农率所部屯兵留守瀛洲城,沈永忠领一艘四百料战船及本部其他船只留守西归浦!
“其余各部兵马,今日午时随我登船出发,今日夜里抵达宇久岛集结,争取明日清晨与林统御他们里应外合,全力围歼平户港外的倭奴船队!”
面对早已备战多日而且战意满满的诸将,杨振决定不再等待荷兰人的到来,而是先行出兵,抓住机会先将云集在平户岛附近的九州西部诸藩的船队歼灭,为将来攻占九州岛铺路。
当然了,出兵归出兵,杨振也没有忘了分出一部兵马留守瀛洲岛,毕竟他只想当黄雀,不想当螳螂,绝不希望在自己率领瀛洲岛上的主力兵马离开以后,被别的什么人抄了后路。
就这样,杨振一番布置之后,当日中午,已经抵达瀛洲岛多日的征东军右翼兵马,搭乘金海镇新编南路水师营的船队主力,在林重蕃、仇广义所带船队的引领之下,扬帆离港,一路往东部偏北方向驶去。
杨振这些部下们已经多次乘坐船只出海了,虽说在跟船航行在海上的时候没有船上的水师营将士那样自在那样如鱼得水,但是也没有谁像第一次登船出海的菜鸟那样,出现什么晕船呕吐腿软等等情况。
至于杨振本人,那就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因为他所乘坐的瀛洲号,是整个船队里唯一一艘大型的远洋夹板船,也是整个船队里最大的一艘战座船。
瀛洲号的乘坐体验,虽然比不上后世的大型游轮,但是其稳定性与舒适度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首屈一指的了。
三重甲板将整个瀛洲号分为上下四层,其中最下面第一层即底层舱室,装满了弹药粮食等补给物资充当压舱石,空间不小,但几乎全部位于吃水线以下。
第二层、第三层的船舷都在吃水线以上,左右舷各开有一排射击舷窗,既装载了各式火炮及炮手,也运载了大批火枪手掷弹手。
其中第二层左右两侧各设了十五个射击舷窗,共布置了三十门重炮,主要用于远程炮击。
第三层左右两侧各设了三十个射击舷窗,共布置了六十门专门瀛洲号等水师战船铸造的新款冲天炮。
这款冲天炮的口径,不仅比飞雷炮小许多,而且比原来的冲天炮也小一些。
但是其身管的长度,却比飞雷炮长了一倍,照比原来的冲天炮来说,身管也长了一很多,已经有点脱离臼炮的样子了。
照理说,有了这个特点,它就不应该再叫冲天炮了。
不过这款炮所使用的炮弹,仍然是冲天炮所用的开花弹,只是炮弹略小了一号而已,其他的几乎一样,等于是冲天炮的水师营改进型,所以并未改名。
但是有了这些看起来微小的变化之后,专门装备水师营的冲天炮,其射角就小多了,射程也远多了。
当然了,这款冲天炮的射程虽比原来大不少,可是跟船上的重炮比那还是差很多。
杨振下令大量装备它,主要是为了弥补中短距离内的作战火力之不足。
同时也因为它的体型与重量,照比红夷重炮要轻很多,到了关键时刻可以搬运下船,送到陆地上继续使用。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这款水师与陆战皆可用的冲天炮的存在,杨振下次东征九州岛,才没有带太多的炮兵团营哨队前来。
至于瀛洲号的顶层甲板之上,也就是其第四层,除了舰艉楼之外,就是高大的桅杆、密布的绳索、鼓满的风帆以及奔走忙碌的水手们了。
杨振、李禄、郭小武等人,住在舰艉楼上视野相对开阔的各个舱房之中,依靠事先约定的旗语以及往来通信的“水哨马”即快哨船,统领指挥着整个船队。
而张国淦、严省三、张天宝、金玉奎、俞海潮、孙登选等人,则分散在船队的其他主要船只之上,约束管带着从征各营哨的将士们。
杨振对瀛洲岛以东海域的海况并不熟悉,好在在杨振的队伍里面,现如今有的是熟悉这一带海况的人。
虽然天公并不作美,在他们一路东行途中,完全顺风顺水的时候不多,但是杨振所率领的船队,在林重蕃、仇广义的领航之下经过了六个多时辰的抢风航行,还是在崇祯十四年七月十七日凌晨,顺利抵达了宇久岛的一处渔港内。
宇久岛上的倭奴,早已经被林庆业、林嗣业兄弟所领的船队一扫而空了。
而那些跟着五岛盛清投降林庆业的倭奴足轻,也被林庆业全部带在军中作为杂役仆从军,参加了之前对平户岛的作战。
因此,此时的宇久岛上已无倭人。
不过先前倭人经营的渔港仍在,五岛氏在宇久岛经营多年的大庄屋也仍在。
七月十七日的凌晨,距离天亮尚早,抵达宇久岛后的杨振下了船,住到了距离港口不远的五岛氏祖居大庄屋内。
所谓的大庄屋,或者说阵屋,其实就是一排布局讲究、比较气派并且带有一定权力象征的倭奴建筑而已。
而其所谓的气派、讲究,也是相对而言的,大明朝的州府衙署甚至一般的县衙比都要逊色很多,充其量有点像是大明朝民间地主老财的一处庄子罢了。
也是在这里,杨振再次召见了林重蕃以及之前被林重蕃安置在这里留守宇久岛的水营别将,进一步了解了宇久岛周围以及平户岛附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