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记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203.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02章 巡边
说起来,杨振一行人马,自打离开松山城之后,晓行夜宿、策马往西的过程,却也并非是一路坦途。
从松山城出发往西的时候,他们刻意往南偏离了一点的道路,为的就不引起锦州一带驻军的注意。
尤其会合了徐昌永所部的人马之后,他们更是刻意绕开了锦州城外所有墩台的驻军与巡哨,结果一路上倒也顺利,人不知鬼不觉地过了乌欣河,没有暴露行踪。
倒不是杨振怕了锦州城里的祖家将们,实在是这一回的事情在官面上不好说。
杨振作为松山团练总兵官领军到边外去,这个事情说大不大,说小可也不小,不管是为了什么事要去边外,你不请示不报告终归说不过去。
之前乘船出海,与锦州驻军的防区基本无关,你什么也不说,也算是情有可原,可是这一次你要往西,往西可是锦州驻军的天然防区。
所以,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没得耽误了时间,杨振干脆下令绕行开去,心想老子惹不起老子还躲不起吗?!
然而,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直,从松锦地区往边外走,尤其是往三座塔方向去,有着山河阻隔,可以选择的道路,其实十分有限。
山是医巫闾山,松岭山,小黑山,河是大凌河,小凌河,乌欣河。
除非是往北绕道义州城附近出边,或者往南绕道宁远以西小黑山出边,否则的话,总要经过那么几个屈指可数的有路通达的边口。
就这样,杨振领着一行人马,尽管小心翼翼地往南绕开了吕洪山,绕开了锦州城,但是最终却在小凌河上游松岭子边门一带山口处,十分意外地,迎头撞上了从锦州往西率队巡哨的祖大成所部数百骑兵。
双方的前哨人马都很意外,完全没料到会在辽西边墙的附近遇上彼此。
但是惊讶归惊讶,意外归意外,毕竟双方的盔帽衣甲装束大同小异,都是辽东明军的打扮,意外撞上了也都知道是对方是辽东官军自己人,终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打起来。
事后杨振方才得知,祖大成的率队巡边,也只是奉命例行公事而已,为的是侦察了解小凌河上游松岭子一带的情况
如今这几年大明朝关外的军事力量,完全收缩在了辽左靠海的几座城池里面,使得东蒙古地区那些归附了满鞑子的蒙古部落,胆子也变得越来越大。
每每夏季到来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大批南下大凌河放牧,有时候甚至抵近小凌河西岸和北岸地区放牧。
前些年,明军依旧强大的时候,他们还只是游牧,然而这些年来,一些部落的游牧逐渐变成了驻牧。
个别的时候,他们甚至会直接越过枯水期的小凌河,直接到锦州以西不远处放牧,完全不把锦州城里的明军当回事儿。
锦州城里的祖大寿,虽然不愿意因为这个情况,而主动挑起与东蒙古部落间的冲突,进而惹来满鞑子对锦州的攻击,但是他却也保持着一定的警觉。
尤其是当下的锦州城,处在辽西明军抵御满鞑子的最前沿,松锦防线以西和松锦防线以北满蒙势力的任何动向,都对锦州城的防御有着直接的影响。
他需要掌握南下蒙古部落的大体情况,看看他们对锦州城有没有威胁。
所以,每到夏季到来的时候,锦州城里隔上一段时间就会安排一队人马外出沿边巡哨,免得有大批东蒙古部落南下放牧而未察觉,将来再对锦州城的西线构成什么威胁。
那么这一回,祖大成率队出来沿边巡哨,好巧不巧地,就让杨振他们给意外遇上了。
好在充任西进前锋的徐昌永,认得这个祖大成,而祖大成也认得徐昌永,这样一来,双方撞上之后,才算是没有发生意外的冲突。
等到祖克勇陪同着杨振,一同赶上了打前哨的徐昌永队伍,见到了拦路的祖大成,双方就更好沟通了。
祖大成虽然信不过徐昌永,更信不过杨振,但是对祖克勇所说的话语却不能不信了。
祖克勇是祖大成的族侄,不仅仕途混得比他好,而且在祖大寿的眼里也更受器重,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军中地位都比他这个当叔叔的高不少。
而且,祖大成也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当年跟着祖大寿从大凌河城外满鞑子营中“逃回”锦州城的二十八个人里面,就有祖克勇这一个,所以祖克勇对他们来说是可以信任的。
只是祖大成所不知道的是,这一回,杨振西出边外的真实意图,眼下就连祖克勇本人也根本并不知情。
不管怎么说吧,这一回西行边外,杨振带着祖克勇前来,总算是做对了,让他与祖家人之间有了一个可以沟通转圜的桥梁。
有了祖克勇出面以后,祖大成对杨振一行人去边外的意图,尽管仍旧有点将信将疑,但是最后还是让开了道路,放他们过去了。
锦州城在松山城的西北,锦州以西那是祖大寿所部人马天然的防区,如果祖大成执意不肯杨振他们从此通过,那么杨振还真是没有什么能够摆得上台面的办法。
直接干掉祖大成?
这个想都不要想,干掉他可以做到,但是干掉他的后果,目前的杨振将无法承受。
那么干脆不买他的账呢?拿出自己松山团练总兵官的官威,直接冲撞过去行不行呢?
也不行。
一旦这么做了,那等于是自己把一个现成的把柄或者罪名,交到了祖泽远、吴三桂、高起潜这些人的手里,接下来,恐怕就会有无数的官司要打了。
这可不是现在的杨振想看到的。
况且杨振也想过了,眼下他要想在松锦前线真正有所作为,祖大寿及其辽东军就是那座永远也绕不过去的大山。
既然绕不过去,那么不去面对是不行的,或迟或早,他都得跟祖大寿祖大帅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却说杨振他们一行人,从松岭子边口一带进入东蒙古草原部落的牧地之后,他们既没有撞上东蒙古草原部落的骑兵和放牧的牧民队伍,也没有遇上从辽北南下巡哨的满鞑子骑兵。
事实上,除了祖大成手下的数百轻骑之外,杨振他们一行自打离开了松山城往西进发以后,就再也没有遇上过任何人影子了。
就这样,在接下里的两天里,由熟悉边外地形的李麻所部引领着,一路上晓行夜宿,终于在离开松山城的第三天下午,安全顺利地抵达了三座塔东南大凌河的南岸。
站在这一段大凌河的南岸,登高往北眺望,可以远远看见三座呈品字形分布的灰白色砖石高塔鼎足而立,屹立在河对岸不远处一片苍茫的台地之上。
杨振隔河远望,看见了这三座各自相距不远的古老辽塔,心知那就是燕都龙城营州卫的标志——三座塔了。
这么三座塔的具体名字,即便是两世为人的杨振也说不上来,但他却知道,几百年后三座塔只剩下了南北相对的两座,南面的叫做南塔,北面的叫做北塔。
至于此时仍然存在着的东塔,不知其于何时,又是因为何故,后来完全倒塌毁掉,无法修复了。
既然已经到了三座塔的跟前,杨振的心里不再着急赶路,看看天色尚早,就率领着麾下人马,沿着大凌河的南岸上溯,直到找到了一处适合过河的浅滩。
他先是让大队人马停下休整,然后派出了徐昌永率队先行过河,跟着李麻的轻骑队伍,往三座塔方向哨探。
他不能不小心谨慎,谁知道这个地方现在会不会突然冒出一队东蒙部落的游牧民,或者冒出一股拦路打劫的草原马贼队伍呢!
到了傍晚时分,徐昌永派人回来通报消息,说没有找到杨珅人马的影子,但也同样没有发现有任何其他人马的影子。
直到确认了这个消息之后,杨振方才率领着麾下主力人马,带着弹药辎重,过了河,跟着前来报信的轻骑,往徐昌永选好的过夜宿营地疾驰而去。
徐昌永选择的宿营地,并不在三座塔所在的营州卫城遗址里面,而是在三座塔西北数里外的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岗密林之中。
杨振率领后队人马,跟着前面领路的轻骑,一路往北行进,约莫行了三五里地,一行人终于在一处隐约可见的路口停下。
此时太阳已经下山了,大地之上,暮色苍茫,杨振骑在马上抬眼北望,一片黑黢黢的林海依山就势,从西南往东北延伸,就像一条盘旋行进的巨龙一样连绵不绝,见首不见尾。
当他率队抵达宿营地的时候,徐昌永、李麻两个人,已经在山林外面的路口处等候着了。
“老弟啊!你们可来了!这个营地是现成的,吃的,喝的,住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你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