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与你错过即一生

作者:拾荒糖果 | 分类:青春 | 字数:48.8万

第一百二十八章 糖厂

书名:与你错过即一生 作者:拾荒糖果 字数:4782 更新时间:2025-01-23 02:10:22

王小语和他出去买了好几个箱子回来,他帮她把房间的书籍杂物都换了一遍,从前的纸皮箱都变成了现在的塑料箱子。

午睡过后,王小语带他去了一个地方。

那是小镇的制糖厂……

王小语没有告诉他,制糖厂的老厂长就是王小语的外公。

小时候外公常常带着她在糖厂里转悠……

王小语带他去糖厂逛了一下午。

“这不是随便能进来的,但是也没有那么严格,至少……我能进来也能带你进来……走吧,带你看看这小镇的盛世模样……糖厂十分壮观!几十年了,很有历史感!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就像时光不曾流逝一样……”

这一趟下来,王小语给他讲述了制糖的历史。

“制糖历史的一部分是史前时期。”

人类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知道从鲜果、蜂蜜、植物中摄取甜味食物。

后发展为从谷物中制取饴糖,继而发展为从甘蔗甜菜中制糖等。

王小语说,制糖历史大致经历了早期制糖、手工业制糖和机械化制糖3个阶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

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饴糖、蔗糖,而饴糖制糖历史史前时期人类就已知道从鲜果、蜂蜜、植物中摄取甜味食物。

后发展为从谷物中制取饴糖,继而发展为从甘蔗甜菜中制糖等。

而饴糖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制饴将谷物用来酿酒造糖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中国西周的《诗经·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诗句,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堇菜和苦苣也像饴糖一样甜。说明远在西周时就已有饴糖。

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

饴糖属淀粉糖,故也可以说,淀粉糖的历史最为悠久。

饴糖是一种以米(淀粉)和以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

自西周创制以来,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

西周至汉代的史书中都有饴糖食用、制作的记载。

其中,北魏贾思勰所着的《齐民要术》(第89篇“饧”)记述最为详尽。

这本书里面对饴糖制作的方法、步骤、要点等都作了叙述,为后人长期沿用。

王小语告诉黄宇:“我外公还在这里工作的时候,我会每天来这里……现在这个厂已经没什么人了,新厂搬到了县城那边……走,可以继续走下去看看,保安都睡着了,他也是我们小镇上的,我认识他……”

这一路下来,王小语滔滔不绝的给黄宇讲了很多关于小镇糖厂的故事。

而她了解的更多的还是制糖的历史……

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她从小到大都在听她外公说起……

糖厂的外墙是砖红色的,由几座瓦房连在一起,也有几座平房,墙上画着一群工人在干活……

复古的宣传栏上除了贴着几张公告,剩下的都是关于制糖的工艺和发展历史……

王小语放眼望去,笑脸温柔,她看向黄宇说:“这样的画卷真的美极了!我有想过给糖厂画一副画出来,但是我想去高一点的地方看到这里会更壮观,就是在前面那座小山坡上看过来……会很美。今天有点晚了,不想跟你过去了,那小山坡平时都没有人过去,除了小孩子们过去玩过家家捉迷藏,跟我们小时候那样,很喜欢去那里玩……”

黄宇笑着看她说:“那我们下次吧!”

时至今日,这类淀粉糖的甜味剂仍有生产,也有较好的市场,在制糖业中仍有一定的地位。

但通常所说的制糖是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制糖。

甘蔗制糖甘蔗制糖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公元前300年的印度的《吠陀经》和中国的《楚辞》。

这两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蔗国,也是两大甘蔗制糖发源地。

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中国和印度占有重要地位。

周代至汉代,在中国,最早记载甘蔗种植的是东周时代。

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已有对甘蔗初步加工的记载。

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有这样的诗句:“胹鳖炮羔,有柘浆些”。

这里的“柘”即是蔗,“柘浆”是从甘蔗中取得的汁。

说明战国时代,楚国已能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

饴糖:

西晋陈寿所着的《三国志·吴书·孙亮传》中,有“亮使黄门以银椀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饧……“的记述。交州在现今的广东、广西一带,与上述的楚国同是中国的南方,是甘蔗制糖最早的地区。甘蔗饧是一种液体糖,呈粘稠状,是将甘蔗汁浓缩加工至较高浓度(粘稠),便于储存食用。

这里的加工技术已经提高了一大步。

东汉张衡着的《七辨》中,有“沙饴石蜜”之句。这里“沙饴”二字,是指制得的糖有微小的晶体,可看作是砂糖的雏形。

6世纪时陶弘景着的《名医别录》中写到:“蔗出江东为胜,卢陵也有好者,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沙糖,甚益人。”

第一百二十八章 糖厂

这里描述的种蔗区域更加广阔了,种蔗的技术也已提高,且已经制出砂糖。

这种砂糖是将蔗汁浓缩至自然起晶,成为带蜜的糖。

比先前的甘蔗饧的加工技术又提高一步。

唐宋年间:

手工业制糖阶段自战国时代开始从甘蔗中取得蔗浆以后,种植甘蔗日益兴盛,甘蔗制糖技术逐步提高,经近千年的发展,至唐宋年间,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作坊式制糖业。

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欧阳修、宋祁撰的《新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自通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说明在中、印频繁的文化、科技交流中,其中也有制糖技术的经验交流。

从唐宋开始形成的手工业制糖以来,制糖技术逐步得到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工艺相继出现,土法制取的白糖、冰糖等新品种也相继出现,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制糖的理论着作。

公元674年,中国发明用滴漏法制取土白糖。

该法用一套漏斗形的陶器,配以瓦缸和其他小设施,将蔗汁熬至相当浓度后倒入瓦溜(漏斗形陶器)中,从上淋入黄泥浆,借助黄泥浆的吸附脱色制取土白糖。白糖的出现,标志着制糖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种土法制糖在中国沿用了千余年。

唐大历年间(766~779),四川遂宁一带出现用甘蔗制取冰糖。

冰糖的制作,为制糖业增添了独特的产品。

唐宋制糖手工业昌盛,所产之糖的品种和质量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糖产品不仅销售国内各地,还远销波斯、罗马等地,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

广泛兴起的制糖手工业,扩展至全国的很多区域,如现今的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

宋、元期间,大量的闽、粤移民至台湾,同时也带去了种蔗制糖技术。

由于台湾气候适宜于种植甘蔗,制糖业很快得到发展,并成为中国主要制糖基地之一。

8世纪中叶,中国制糖技术传到日本。

13世纪左右,传入爪哇,成为该岛糖业的起源。

15~16世纪,中国的侨民也在菲律宾、夏威夷等地传播制糖法。

在长期的制糖实践中,很多制糖方法逐步被总结出来。

北宋王灼于1130年间撰写出中国第一部制糖专着──《糖霜谱》。

全书共分7篇,内容丰富,分别记述了中国制糖发展的历史、甘蔗的种植方法、制糖的设备(包括压榨及煮炼设备)、工艺过程、糖霜性味、用途、糖业经济等。

1637年初刊的明代宋应星所着《天工开物》卷六(《甘嗜》)中,记述了种蔗、制糖的各种方法,比《糖霜谱》一书更系统、更详尽。

这些方法,在中国民间一直沿用到20世纪。

书中记述的采用牛拉石辘(或木辘)多次压榨取汁的方法(压榨法),与现代的甘蔗多重压榨原理相似。在蔗汁澄清方面,书中首次总结了石灰法澄清工艺,其原理在现代的制糖业中仍有沿用。

“甘嗜”中总结的具有系统性的压榨取汁、石灰法澄清、浓缩煮糖等手工业制糖工艺,成为现代机械化制糖的工艺基础。

印度制糖术的传播:

当中国的甘蔗制糖技术向外传播的时候,世界上的另一个甘蔗制糖发源地印度,也不断向各国传播甘蔗制糖技术。

7世纪,阿拉伯人把印度的甘蔗种植技术传入西班牙、意大利。

自此,地中海沿岸开始有甘蔗种植,随后甘蔗的种植技术又传入北美洲的一些国家。

15世纪末,哥伦布将甘蔗制糖技术传至西印度群岛,很快又传至古巴、波多黎各。

15世纪20~30年代,甘蔗制糖技术先后传到墨西哥、巴西、秘鲁等,不久,甘蔗制糖业在南北美洲都发展起来。

甜菜制糖与机械化制糖

机械化制糖阶段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甜菜制糖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制糖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制糖业的机械化。

甜菜制糖业的兴起长期以来,用来制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而甘蔗只能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寒冷地区则不能种蔗制糖。

18世纪末期,一种新的制糖原料──甜菜终于被发现,给制糖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突破。

1747年,德国化学家A.马格拉夫发现甜菜块根中含有蔗糖,但未受到重视。1786年,马格拉夫的学生F.K.阿哈尔德在柏林近郊试种甜菜成功,实现了从甜菜中提取蔗糖并开始进行甜菜的选择和育种工作。

1799年阿哈尔德发表论文,宣告可以用甜菜制糖。

1802年,阿哈尔德在东欧西里西亚附近的库内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甜菜糖厂。

同年,俄国也建成一座甜菜糖厂。

1811年,法国又建成一座甜菜糖厂。

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建厂,甜菜制糖业很快兴起。

1810年,俄国的甜菜糖厂已达10座。

1824年,乌克兰开始建立甜菜糖厂,此后15~20年间,已发展到67座,乌克兰遂成为俄国的主要产糖区。

甜菜制糖业在欧洲的迅速崛起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原因。

19世纪初,拿破仑对不列颠岛实行封锁,英国则从海上对欧洲大陆实行经济封锁,欧洲海上运输因之受阻,一些急需物资和食品如甘蔗糖等无法从海上运往欧洲大陆,这种情形客观上促使了欧洲甜菜制糖业的迅速发展。

不久,甜菜制糖技术便越过大西洋,传播到美洲,继而传播到亚洲,遍及世界各地。

巴西的食糖生产链

机械化制糖业的发展甜菜糖的发源和生产主要是在欧洲,而19世纪又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先进的工业和发达的科学技术,给制糖业实行机械化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

现代机械化制糖的工艺和设备大多始于欧洲的甜菜制糖业。

19世纪初至19世纪60年代的这段时间,是机械化制糖工业的主要形成时期,许多制糖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

甜菜制糖业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渗出提汁、糖汁加灰二次碳酸饱充清净、多效蒸发、真空煮糖结晶和离心分蜜成糖等基本技术。

19世纪初期,良好的吸附剂骨炭已应用于甜菜糖汁的脱色,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1821年,东巴勒将甜菜块根切成薄片,以热水浸渍提取糖分,改变了早期用压榨甜菜取汁的做法,成为渗出法的先导。

到1830年,东巴勒发明渗出法。

但由于未找到理想的澄清方法,取得的糖汁不易澄清。

1840年,库尔曼发明二氧化碳饱充法,在澄清糖汁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18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坐在糖厂的一片空地上,王小语跟黄宇说:“这个糖厂主要是甘蔗制糖的……我们这个小镇蔗农是少的,我们这个镇大部分是种荔枝和香蕉水果之类的,在我们隔壁的几个镇都有人种植甘蔗……我有很多同学家就是种甘蔗的,到需要砍甘蔗的时候,我们就会几个同学一起到某位同学家里帮忙……卖的钱也不是很多,蔗农也是好辛苦的。”

黄宇摸摸她的头温柔的看着她笑:“好羡慕你的过去……充满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王小语也温柔的看他笑:“从清晨的露水迷雾到正午的蓝天白云……再到傍晚的夕阳西下……还有一群结伴而行能谈笑风生的人……现在回想那时候真的很美好,年轻真好!”

“现在也年轻啊,难道就不美好了吗?”

“一样美好啊!只是……从前的一群人走着走着成为了自己一个人,走着走着又多了一个人一起……真的谢谢你陪我再走一次!这些地方,我上大学以后每次再回来,都是自己一个人来的。”

黄宇笑:“不用说谢谢,如果……真的要谢的话,那是不是就应该以身相许了?”

王小语红了脸但也试图去开玩笑:“你别这样坏坏的笑,你应该严肃一点!”

其实她知道,黄宇很爱她,无论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陪着她,似乎他总是真正的放下了自己,去和她感同身受,很认真的去陪她走一段路,做一件事,听她的一段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