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汉中祖

作者:周府 | 分类:历史 | 字数:227万

第七十一章 财政

书名:三国:汉中祖 作者:周府 字数:2351 更新时间:2025-01-24 02:09:17

十二月,成都。

时入冬季,成都天空上飘扬着小雨,时不时还伴随着一阵刺骨的寒风,让巡视宫殿的侍从忍不住打个寒战。

宫殿内,刘禅正专注地浏览奏疏,手中的朱红笔时不时在奏疏上批阅,很是忙碌。

年关将至,各州郡上缴的稻谷、巾帛也随之到账,中央朝廷也开始了为来年各部门的预算进行盘算。需先挤出明年十二万大军征讨南阳的额度,然后就是官吏的俸禄,剩余的财政才轮到中央及地方的各项开支用度。

连续两年出兵十余万人的大规模战事,让蒋琬本来不多的头发又掉了些许,这也许是他担任尚书令的代价。

大汉北伐之前,诸葛亮未让出尚书令之时,每年的军费都是由诸葛亮打理。而等到蒋琬继任尚书令开始,每年的军费、粮草全部改由蒋琬支出打理。

今年东出河东,大汉徒劳无功,半年间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就花费了近200万石粮草,而这200万石粮草几乎是郑国渠灌溉的四万余顷良田全年产出,若是只计算百姓上缴的赋税,200万石粮草几乎是要二三十万顷田地所上缴的赋税。

还不包括留守国内的州郡驻兵,若是再加上大汉五万多名各级官吏支出的俸禄,留给大汉用于各级政府部门的开支几乎所剩无几。

明年出征南阳,兵出十万,按照以往惯例,大汉至少要预留半年的粮草作为预算不能动,即二百余万石粮草。

若是以往大汉至少要花费一两年缓缓,而如今要感谢大汉打下关中这座大粮仓。诸葛亮疏通了郑白渠的四万余顷良田,鲁芝迁数万羌弋民众到关中居住,才能支撑得起连续今明两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不过的话,若是奇袭南阳无果,两军僵持,后勤补给或许将会成为大汉的噩梦。

看完蒋琬上呈的奏疏,刘禅长呼了浊气,最后扣除所有预算,大汉府库仅剩米四十余万石,蜀锦十余万匹。不过还不是大汉最后的账目,还有最后一笔支出。

刘禅在蒋琬的奏疏上批注,说道:“季兴,让尚书令从府库内支出钱粮、蜀锦与北台,用以赏赐国、道及胡部诸长。”

“诺!”张绍应道。

想要让胡人长久归心,大汉不仅要靠武力,还要靠实打实支出利益给胡人,要不然脑子没抽风的他们为什么要认刘禅为他们的单于。

刘禅提着笔又给马忠上奏的感恩表,回复了几句,说道:“今岁上计,可有地方官吏贪墨官谷?”

廖立见刘禅理事完毕,禀告说道:“启禀陛下,十月州郡核查地方官吏上计,已将贪墨官谷者,送至有司论处。”

“有何人?”

“蜀郡江原县长朱游,天水郡西县长王奉,金城郡枝阳县张展。”廖立回答道。

两汉期间地方州郡上计为九月,称‘计断九月’,剩余的日子赶路到首都,进行上计,让中央核查财政情况,并在元旦朝会要整理出来年的财政预算。

而到蜀汉却有变化,早些年大汉仅只有益州一个州,由于其产水稻。而稻谷丰收又在十月,比栗的丰收晚些时日,又因为加上益州不大,于是诸葛亮下令往后推迟一月,便是‘计断十月’。及大汉一统凉州及关中,此律条便一直未改。

刘禅又给王平的问好的奏疏,敷衍了一句话,说道:“情况如何?此三人可有认罪?”

廖立摇了摇头,说道:“王奉、张展已经供认不讳,而江原县长朱游拒不认罪?”

闻言,刘禅看向廖立,问道:“江原县属吏可有盘问?”

“启禀陛下,江原县属吏多数有言县长朱游贪墨官谷,而唯有主簿常播、杨玩二人言辞一致,认为县长朱游并无贪墨官谷。”

刘禅微微蹙眉,继续问道:“可有证物?”

“朱游家中并无官谷。”

刘禅脸色微冷,说道:“时过二月,至今人证口供不一,又无物证,如何能评断朱游贪墨官谷,莫非荒唐之事乎?若是不假,为何不能核查清楚。”

“传令。”刘禅站起身子,大声吩咐道:“令谏议大夫费诗严查此事,务必在朕东征之前,水落石出。”

官谷贪墨,一是涉及到犯罪人是官吏,二是贪污上缴中央的官谷,故在大汉是砍头重罪。此次又是发生在天子脚下的江原县,历经了二个月没有进展,不得不让刘禅注意。

毕竟朱游是否真贪污官谷,归根到底还是吏治,不能马虎。

“诺!”廖立应道。

刘禅挥了挥衣袖,坐回榻上,拾起了笔,顺口问道:“大皇子到何处了?”

刘禅北巡北地郡,自领单于后,特意留下刘璿在凉州及关中理事学习,并让他协同张就、杜恕、吕乂等凉州地方及北台官吏管理编撰《道国律》。

在张皇后去世前后,刘璿曾回朝送葬。后刘璿又北上北地郡,替刘禅巡视北疆诸胡部,以拉拢鲜卑、羌人诸部。这次元旦让刘璿回朝,乃是欲册封他为太子,彻底确定名分,以为督国理事。

殿下,廖立放下搁笔于架上,说道:“启禀陛下,大皇子行至汉中,问候上丞相后,又从汉中南下,元旦朝会,将能还朝。”

刘禅翻开奏疏的手停顿片刻,说道:“上丞相以为如何?”

廖立微微颔首,说道:“上丞相评曰‘大皇子严明理政,长勤国事,短于兵略。让其平定乱世,略有不足,而若天下安定,必能为明君也。”

顿了顿,廖立低声说道:“臣听费祎曾言,大皇子侍奉上丞相左右,形影不离,昼出晚夜,上丞相甚爱大皇子。”

刘禅轻笑一声,对于自己这个大儿子,他还是很满意的。

刘璿自从北上修律之后,对于律法甚是痴迷。修《道国律》期间,不辞辛苦地前往武威郡,向武威太守律法家杜恕请教律法,与驸马爷杜预寝食同住,甚是亲密。

后至关中跟随诸葛亮左右,又学习了《韩非子》《管子》二书,西北政务皆有涉猎。如此勤奋刻苦,大概与其母王夫人的言行教导及师父张温严格要求有莫大关系。

经诸葛亮考察之后,对刘璿的品行赞不绝口。更让诸葛亮喜欢的是刘璿精力旺盛,有自己卷王风范。

刘禅摊开奏疏,淡淡说道:“大皇子能力未达,还需历练,不可过分夸赞。上丞相与朕往来谈论之言,不可外泄。公渊,切记之!”

“诺!”

五旬有余的廖立,也不像早些年自恃才高,外放狂言。如今的他经历世事,成熟很多,性格内敛一些,也能收得住秘密。就是常年跟随刘禅身侧,四处奔走,身体差了些许。

(今天有事只能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