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
作者:山村户口 | 分类:都市 | 字数:75.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四十七章 火筒
晚上,江宁看着新闻,报道大毛国的宇宙飞船拍到哈雷慧星的照片。
提到彗星,大家首先会想到哈雷彗星。
它是彗星中的代表,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见两次的彗星。
这颗慧星的核是由冰组成的,大约有3英里直径,太阳的热能使慧星融化释放气体。所以,我们能看到哈雷彗星长长的尾巴。
此时的大毛国还没解体,正在跟美国进行激烈的太空竞争。
比如在今年的一月份,美国旅行者二号星际探测器成为首个飞近天王星的探测器。
没错!这时候,人家已经跑到天王星去了。
也是一月份,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失败,发生爆炸。
江宁记得,再过一两周,大毛国的宇宙飞船开始跟空间站对接成功。
而我国,在上个月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我国的航天事业,正在努力追赶中,艰难中求生存。
没办法!虽然我国和美国建交,此时还是蜜月期,但人家就是不让我们加入他们的太空计划,包括空间站,只好咬牙自己搞。
到下个月,大毛国要悲剧了。
没记错的话,大毛国将发生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那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核污染将笼罩整个欧洲大部分地方。
次日,十来个摊贩出现在双河村。
他们统一在江宁外公的小卖部不远处摆摊,吸引了一些村里的妇女购物。
自从庙会赚了钱之后,他们几乎每隔一两天,都会到双河村来摆摊,已经逐渐形成了集市的雏形。
这么搞下去,双河村很可能会形成响石镇的第二个集市。以后双河村的村民逛街,说不定不用到镇里去。
也有附近的村民,拿着自己家养的鸡鸭,甚至自己挖的折耳根在卖。
到现在,江宁对折耳根依旧无福消受。第一次吃的时候,差点没把自己命给折进去,那味道是直冲天灵盖去的。而有人竟然吃得津津有味,简直停不下来。
这玩意的味道非常霸道,没有任何东西的味道能压过它。江宁称之为食物界的天花板,灵魂都能受到冲击。有多少人爱它,就有多少人怕它。
孩子们围着一个小吃摊,上面有水果糖、薄荷糖、芝麻杆、奶糖、饼干……
而不远处,还有大叔推着推车,车上放着爆火筒的机器,吆喝道:“爆火筒了!爆火筒了……”
有村民赶紧回家,带一两斤米,或者玉米出来。
火筒可是这时候为数不多的膨化食品,孩子们的最爱之一。这跟爆米花是类似的,但外观不一样,看上去就是白色的管子,中间空心。
随着机器的转动,白花花,圆滚滚的火筒柱就从出口处源源不断地钻出来了,长到四五十厘米就把它拗断,放进内部有塑料膜的蛇皮袋。
这东西,最好就是要密封,否则不用几天,火筒就不脆。不脆的火筒,几乎失去灵魂。
“小宁,来一根。”村民热情地给江宁递过来。
江宁也不客气,接过就啃起来。
“够了,够了!吃太多上火。”江宁摇头道。
刚加工好的火筒吃起来又香又脆,如果在白米里加一把红米,那加工出来的火筒就成了澹红色,如果再加点糖精,可就色香味俱全了。
那些小家伙,拿到火筒不是吃,而是当成“武器”先玩一会,等玩够了才吃。
还有个小摊,摆着大小不一的黄色“石头”。
江宁一边吃着火筒,一边捡起一块拳头大的,问道:“这田黄石吧?怎么卖?”
摊主咧嘴一笑:“好眼光!没错,它是田黄石,我前段时间从寿山村那边弄出来的。这一块,品质相当好。你诚心要的话,120元给你。”
他没有说自己就是寿山村的人。
田黄石自古以来就是宝物,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之王”尊号。正所谓:“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
此价格一出,大家纷纷看过来。
虽然双河村富裕了,但120元一块石头,也还是让他们吃惊。要知道,120元都能买一辆自行车了。
江宁却暗道:真够便宜的。
他很清楚,这田黄石的升值空间极大。十年,品质好的田黄石能升到万元每克以上。而现在,几乎就是白菜价。
几百倍,甚至是上万倍的利润呀!
江宁又挑了一块品质上乘的:“一起算钱吧!”
摊主顿时容光焕发:“好咧!这一块算80元,您给200元就行。”
江宁口袋没钱:“稍等,我去拿钱。”
说完,就往不远处外公的小卖部走去。
其他人惊了,两块石头要价200元?
而摊主见江宁那么爽快,不由自主地把手伸到里面衣服的兜子。那是一枚印章,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拿出来亮相的,怀璧自罪的道理他懂。
外公杨献德没有问外孙拿钱干什么,从抽屉拿出一大叠,全是10元大钞,数都没数,塞给了江宁。
摊主拿到钱后,手指沾着口水,数了三遍。
他满脸笑容地说道:“没错!”
正当江宁要走开的时候,他忽然小声问道:“田黄石的印章,要吗?”
江宁顿住脚步:“哦?拿出来看看。”
摊主将印章掏出来,小心翼翼地递给江宁。
生怕江宁不识货,他提醒:“这是‘银裹金’,很少见的。”
银裹金田黄原指白田中有较多的黄心,或田黄的白皮稍厚稍多的田黄石,后内白外黄的田黄石皆统称为“银裹金“田黄。
江宁打量了一会,感觉应该是清代的物件。虽然他不懂什么凋工之类,但看上去确实是少有的精品。
“大叔,您想要多少?”
摊主张开一个巴掌。
旁边的摊主倒吸一口凉气:“五百?”
只见摊主翻了下白眼:“五千,我只能告诉你们,这东西是以前皇宫流出来的。”
其实,他说谎了。这东西实际上是要上贡到皇宫的,但被他家祖宗截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