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残阳
作者:高原风轻 | 分类:历史 | 字数:98.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9章 西行山西
0148、西行山西
第二天,买办太监出城买办菜蔬,找了个借口,来到吴世琮三人开的‘野店’。
这里,买办太监也是刚刚知道。
得知南方已经进入宫中,吴世琮等,不想再给公主带来麻烦,在京城外,重新找到了宫里的买办太监,从他这里打听有关宫中以及南方的消息。
买办太监把信交给了正在门店前招揽无聊的吴畏,道:
“这是宫中托我带来的书信,请转交给吴将军。”
“宫中带来的信?”吴畏接过信,上下左右地翻看了一阵。买办太监转身要走,吴畏才叫住了他:
“里面是什么消息?你知道吗?”然后他又给了太监一些碎银。
太监也不客气,接过银子,躬身说了声‘谢谢’,道: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朝着四周看了看,转身匆匆离开。
野店里,其实人并不多,除了前台的吴畏,后面的吴世琮和吴惧都空着,刚刚打发走了一桌吃饭的人。现在没事,两人又开始在后院里‘练’了起来。嗖嗖嗖的剑声,和两人哈哈哈的叫声,倒是让后院不再清静。
“将军!”
吴畏远远地站着,向两人挥了挥手。
两人停了下来,用手抹了抹额上的汗,向吴畏走过来。
“有事吗?”
“信!”
说着,吴畏把手中的信朝着两人晃了晃。
“信?什么信?”
吴世琮过来,把信接了过去。
“宫中,宫中带来的信。”
“宫中?”
“宫中?!”
吴世琮、吴惧听说是宫中,同时叫了起来。
吴世琮慢慢撕开信封,吴惧也凑了过来。其实,吴畏也并不知道信中说了什么,他也把头凑了过去。
寥寥的几行,字,也写得不怎么样,但,吴世琮三人一看就懂。
“五台山!”
三人同时惊叫起来。
信中没说什么,几句简单的客套过后,南方给他们带来一个消息:
春节过后,二三月份期间,康熙皇帝要到山西五台山去进香。问问他们有没有什么打算。
这可是一个大消息,皇帝要出宫,要去五台山。
吴世琮西南兵败,历时将近一年的时间,三人才来到京城。本想着进入皇宫行刺康熙皇帝,可是,还没等他们进入皇城,差点就被清军活捉;别说是刺杀康熙皇帝,连康熙皇帝的影子都没能见到。
进入皇宫,是多么的难,更别说刺杀皇上。
前两次刺杀康熙皇帝的失败,以及南方三藩的平定,让康熙再一次对吴三桂的残余势力进行清剿。吴世琮等三人出逃并躲进京城东北的大森林里待了足足半年。
后来,偶然的机会,出了钱安葬了男孩南方他娘,南方出于报恩,自残后,愿意代替他们进宫。可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进宫,能在宫里‘做事’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吴世琮三人怎么也没想到,这除了进入皇宫刺杀皇上,在外面也可以办这事。
今天,小太监南方送来信,为他俩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康熙皇帝要到五台山进香,正是‘动手’的好时机。
三人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事。今天看了信,三人一下子明白过来。也一下兴奋起来。他们顾不得店里有什么事,带着信冲到了房内,把门关好,开始谋划起这件事来。
“南方说得对,我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是啊,看来,南方这孩子不是白进宫的,这么短时间,都给我们送来了好消息,而且还给我们出了个好的主意。”
“是啊,我们以前怎么不没想过呢。”
三人越说越兴奋,越说声音越大。
“声音小一点,别让外面的人都知道了。”
稍稍冷静一点的吴世琮道。
三人对着看了看,吴畏走过去,把窗户也关上了,道:
“有什么人啊,难道,街上走着的人也能听到我们说话?”
“还是小心点为好。”
吴畏重新从吴世琮的手上把那封信拿过来,认真的再看了又看,道:
“这不还早吗,这才刚刚过了春节,还有一个多月时间。”
“还有一个多月时间?”
另外两人凑过头来,才看清,信上写的时间。
“南方提前得到了消息,提前把消息告诉我们,这也是好事,要不,信息晚了,我们还能准备好吗?”
“是,我们应该提前过去准备,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如果再错过这次机会,可怕下一次就更难了。”
“是,我们提前到山西去,到五台山去。”
吴世琮看看二人,抬起头,又看了看店里。
“可是,我们走了,这店怎么办?”
“店?能干我们要干的事,这店就不要了。”
吴惧简单干脆地说。
“也是,干完事,我们就回去了,还要这店干吗。”
吴畏也附和着。
“不,还是得留下来,这可是我们留在京城的一个联络点,更何况,很难说,我们以后就一定不会再在京城出现了。”
吴畏想了想,对二人道:
“要不,我们仍叫对面房东大妨给我们看店吧。”
房东大娘,现在成了三人这个‘野店’的邻居。是个特别热心的人。除了开店时忙前忙后外,开店以后,大娘也会时不时地过来看看,特别是店里人多的时候,只要她不忙,都会过来帮忙。
把店交给她,一定能行。而且还可以正常经营,甚至可能比三人经营得更好。
“这倒是一个好主意,就不知她是否愿意。”
晚上,三人找到邻居大娘,把这事告诉了她。
大娘当然高兴,并且保证一定帮他们三人把店经营好。但是,她搞不明白,这店开得好好的,虽然没有赚什么大钱,但维持三人的生产可是绰绰有余,怎么这说不经营就不经营了。
吴世琮当然没能把事情的真像告诉她。
不过,战乱年代,外出逃难逃荒的人正常;找到了家里,找到了家人要及时回去,这也很正常。吴世琮三人只说家里有事,带来的消息,要回去一趟,暂时交给她帮着打理。并答应大娘经营的所得收入归大娘所有,只是把店正常地经营起来,不让店里的生意冷清下去。
大娘再三推辞,她不是要店里经营的收入,她只是帮着三人经营而已。最后,双方商定,由大娘经营的收入,双方按五五分成。
店里有了着落,三人告别了大娘,三天之后,就走向了去往山西之路。